疫情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预防接种的全过程管理

  • 来源:中外医药研究
  • 关键字:接种流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流程优化
  • 发布时间:2022-08-14 18:18

  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预防接种的全过程管理。方法 选择2021 年8 月-2021 年10 月在本医院预防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1459 剂次,分析本院预防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情况。结果 2021 年8 月-2021 年10 月在本院预防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1459 剂次,其中北京科兴中维920 剂次,成都生物240 剂次,兰州生物299 剂次;完成第一针401 剂次,第二针790 剂次,加强针268 剂次。接种后人员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机体不适感。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预防接种疫苗全程需全面解决人员配备、物资保障、接种流程等问题,提高新冠肺炎疫情下预防疫苗接种率。

  自2019 年12 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流行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乏力、干咳、发热、嗅觉、味觉消失等临床特征[1],重症病人在一周后可产生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迅速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纠正难度较大的代谢性酸中毒、脓毒症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主要以预防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为主[2]。本研究选择2021 年8 月-2021 年10 月在本院预防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1459 剂次,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预防接种疫苗的全过程管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8 月-2021 年10 月在本院预防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1459 剂次,纳入标准: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预防接种的适应症;既往体健,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接种禁忌症者。排除标准: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脑血管病病变、急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妊娠期女性、血液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及既往史、肝肾功能异常等属于疫苗接种禁忌的人群。年龄 18-72 岁,平均年龄(43.1±2.6)岁。

  1.2 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预防接种全流程规范化管理:(1)预检区:预检分诊人员查验前来接种人员的防疫三件宝:健康码、行程码、佩戴口罩、监测超过50 岁年龄受种者的血压;在候诊区标识保持一米线距离的黄色标志;(2)健康问询区:工作人员负责核查、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的接种禁忌症、知情告知书、问询受种者的健康状态,大多数人群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的接种具有一定的认知偏差,如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慢性病人群是否可接种、接种后的有效期等,健康问询区的工作人员需根据受种者的具体情况耐心告知并做好健康宣导;(3)登记区:登记信息人员需熟练操作电脑,快速、准确完成接种疫苗人员的信息登记工作;(4)接种区:接种区工作人员需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灭活疫苗的贮藏要求,维持存放疫苗的冰箱温度在2-8° C,且避光保存,每日随时监测温度并登记两次;根据每日设置的接种台数及分配的疫苗数,对接种数量、疫苗厂家合理分配,防止疫苗每剂次接种的厂家不匹配、接种台空置或拥挤等情况的发生;接种之前核对接种人员的登记信息,舒缓接种人员的紧张心理,熟练完成疫苗接种,可轮流调整疫苗注射人员及电脑录入人员。接种台电脑录入人员需正确扫描疫苗追溯码,准确填写记录留观时间;(5)留观区:留观区配备医疗专用感染性垃圾袋、垃圾桶,做好标识,方便留观人员按压棉签后丢弃;留观区设立电视机、扩音器等对接种后的注意事项进行循环播放,集中健康宣教留观人员,增强留观人员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前后注意事项的了解;接种者需在留观区观察半小时,若出现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告知医师,完成留观并未发生头晕等不适症状,待工作人员确认后方可离开;留观区配备120 急救车、心电监护仪器、氧气瓶、病床等。(6)人员培训:接种点负责人需要增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熟悉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接种的各项流程。

  2 结果

  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2021 年8 月-2021 年10 月在本院预防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1459 剂次,其中北京科兴中维920 剂次,成都生物240 剂次,兰州生物299 剂次;完成第一针401 剂次,第二针790 剂次,加强针268 剂次。接种后人员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机体不适感。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以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的新发传染病[3]。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肺炎,甚至死亡,该病毒的致死率为2%-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疫苗接种免疫针剂共三针,其中前两针一般最短间隔21 天,第三针加强针间隔时间为6 个月,接种途径为肌肉注射,最佳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4-5]。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6-7]。

  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全程防控管理措施:(1)预防接种前:医护人员防护:需要健康监测科室工作人员,根据国家及自治区文件制定严格的流程,包括手卫生、分级防护、体温自测,做好一般防护;准备工作场所:工作场所需避开密闭空间、重点区域,规划预防接种门诊的路线;单独设置观察区、接种区、预检分诊(登记)区、候诊区,根据流程分列,防止交叉;每日完成接种后,予以84 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接种场所[8-9]。预防接种时:前移关口,接种人群全程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及行程码、完成体温监测,免洗消毒进行手卫生,完成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筛查无异常允许进入预防接种区完成接种,预防接种时需一对一完成预防接种服务,根据时间间隔明确每天接种人数,防止出现聚集性现象,保持一米线距离。预防接种后:留观30 分钟后可离开,不可长时间逗留,预防接种后密切关注受种者的反馈,若出现发热、红肿、硬结等不良反应,由预防接种医师予以指导处理[10]。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控制以预防为主,其最佳预防方式为疫苗接种,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流程的优化,有利于大力推进接种疫苗速度,尽快建立全民免疫屏障,维持机体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铭,杜少陵,黄龙,等. 基于网络的华东地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4):15-19.

  [2]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 成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建议[J]. 中华内科杂志,2021,60(7):615-618.

  [3] 陈维欣,陈萌,周珊珊,等.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检测的3 种实验方法比较[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21,41(6):423-426.

  [4] 董文彬,文婷婷,王文波,等.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临床试验注册项目的分析与思考[J]. 中国处方药,2021,19(11): 1-5.

  [5] 曹文婷,周静,李晓珍,等. 海南省大学生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1, 27(20):1521-1526.

  [6] 钱红芬,陈永昌,王晓琴.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进展与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8):153-156.

  [7] 邓霞,刘波,王远征,等. 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及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的思考[J]. 中国药物警戒,2021,18(3):201-205,212.

  [8] 广东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 广东省3 ~ 17 岁儿童和青少年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建议[J]. 广东医学,2021,42 (10):1141-1146.

  [9] 宋霞,牛倩倩,李卫伟.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后应用双氯芬酸钠致重症多型红斑1 例[J]. 医药导报,2021,40(12): 1755-1756.

  [10] 北京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组. 关于准备妊娠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人群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的专家建议[J].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21,41(4): 296-299.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