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的探讨

  • 来源:中外医药研究
  • 关键字:内镜,肠息肉切除术,护理
  • 发布时间:2022-08-14 18:27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肠道息肉内镜下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选择我科自2019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无痛内镜麻醉下行肠息肉高频电切术429 例,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其中住院患者216 例,发生肠穿孔1 例,经再次肠镜结扎,胃肠减压,禁食营养治疗后康复。其余患者均效果满意,康复出院,术后随访效果好无复发。结论: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切除患者胃肠息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性较高,疾病复发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我院消化科内镜行肠息肉切除手术429 例,住院患者共216 例。其中男性124 例,女性是102 例;年龄4-81 岁,平均年龄40.7 岁,均无麻醉药物过敏史。

  1.2 方法

  (1)术前护理。准备询问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急腹症等疾病,是否长期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比格列特片等。,并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出血凝血时间、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输血前所有项目等。询问麻醉过敏史,禁食8 小时,饮水4 小时后再检查。检查前口服聚乙烯电解质粉清洁肠道。检查前,将身体上的所有金属物品取出。②心理护理:由于住院患者多为息肉较多或直径较大,术后出血、穿孔风险较高的患者,患者对手术了解不充分,因担心麻醉意外和手术风险,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责任护士术前应详细介绍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加强健康教育的心理指导,使患者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有利于康复。③使用材料准备电子结肠镜、圈套器、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输液物品、丙泊酚、急救药品、气管插管等物品。

  (2)术中护理。术中密切配合医生协助患者取左侧侧卧位,双腿贴腹,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的变化,观察呼吸道通畅情况。

  异丙酚静脉麻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能及时观察麻醉药物引起的血压下降。

  (3)术后护理。麻醉后安全回病房,根据息肉的大小和切除范围,告诉患者绝对卧床时间,一般为24 小时,以减少活动量,防止术后出血和穿孔。进食和喂奶后,我们应该禁食 24 小时。如无腹痛腹胀等症状,术后1-3 天应进食流质食物, 3 天后应进食一般食物。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术后立即护送患者进入复苏室观察,将患者与监护仪连接,密切关注患者意识和体征的变化,防止患者因跌倒、躁动等不良事件而受损。醒来后,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个人饮食偏好,合理引导患者进食。严禁吃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禁止吸烟、饮酒,以免术后恢复期进食蔬菜、韭菜等粗纤维食物,影响排便,造成延迟出血。说明适度训练对患者术后恢复和免疫力提高的积极作用,指导患者在家属或护士陪同下开始康复锻炼。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大便性状、脉搏、腹痛等体征,确保排便顺畅,必要时给予便秘患者泻药,预防和控制用力排便引起的出血。为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注意并发症的防治,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多数患者由于手术创伤、术后疼痛等应激因素,精神心理状态仍然紧张,担心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甚至担心息肉癌变,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护士应该告诉患者保持合理的饮食和休息,以确保排便顺畅。

  1.3 观察指标

  术后注意观察患者腹部情况,如腹痛,腹胀、出血、黑便等。

  2 结果

  术后患者均无腹痛,腹胀、出血、黑便等情况发生。术后发生肠穿孔1 例,经再次肠镜结扎,胃肠减压,禁食营养治疗后康复。其余患者均效果满意,康复出院。在随访中未出现复发。

  3 讨论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由于大多数患者害怕手术,对疾病缺乏认识,术后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经济负担。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及时的补救措施是护理的关键。

  无痛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但由于对这项技术普遍缺乏认识和了解,患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治疗配合程度和临床效果。因此,有必要在围手术期为患者提供所需的生理和心理护理服务。相关报道显示,对接受内镜下息肉治疗的胃肠道息肉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良好康复,应用效果显著。

  胃肠道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是指胃肠道黏膜上突起的乳头状组织,年轻时无明显症状,在胃肠钡餐造影或内镜检查时可暴露。内镜在胃肠道息肉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内镜不仅可以检查胃肠道息肉的位置、状态和形态,还可以在内镜的帮助下治疗许多胃肠道息肉,从而保证了微创、高效、安全的息肉切除术。高频电凝电切术灵活,可有效治疗各种情况下的息肉,保证患者安全。内镜黏膜切除术可优化电凝和电切术后穿孔、出血等并发症,通过黏膜下注药形成液垫更方便切除息肉组织。电凝治疗有效率较高,无辐射,组织损伤小,易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氩等离子电凝术可有效治疗各种息肉,避免电凝术后出血、穿孔及综合征。安全可靠,操作简单。

  本文采用的围手术期护理,通过术前常规检查和心理护理,评估生理和心理状态,为更好地制定手术方案和调整术前心理创造有利条件。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可减少手术失误,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术后通过临床检查、饮食等护理指导,可以及时处理术后不良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研究结果中发现一例肠穿孔。但由于护理2 及时发现肠穿孔,经X 线检查或诊断性腹腔穿刺后,会诊送血常规、电解质检查,反复肠镜结扎、胃肠减压、空腹营养治疗后痊愈。因此,护理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疼痛,避免或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其治疗护理依从性,使其在整个围手术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促进其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对行无痛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护理,其护理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病人对手术的不良心理,减少人为失误而造成的创伤,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同时,通过护理,还能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消除复发,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桂芹,黄曙,周爱军,等. 胃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的探讨[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17,29(1):43- 44.

  [2] 朱海燕. 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消化道息肉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025(001):75, 9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