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计算机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改革思路探索
- 来源:教育与社科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中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改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8-18 10:3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功打入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逐渐渗透到高中学校教育中,成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在新课改推动的背景之下,高中计算机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崭新的命题,教师也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补充最新计算机技术,掌握课程走势和发展方向,为课堂教学打开视野,拓展资源,全面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当前信息化教育背景之下,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需要满足信息意识、计算机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化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指导学生在有效的课堂学习中能够主动获取教学知识并进行科学的分辨,利用计算机渠道辨别信息的真伪和来源可靠性,同时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计算思想并解决实际问题,借助常用的数字化工具,有效展开对课堂学习的资源管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创作作品,此外还要承担信息化的社会责任,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安全使用信息化设备。
一、意义
(一)提高教学质量
对当前的高中计算机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也推动了教学工作者教育模式的革新,随着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人才之间的竞争压力甚至已经波及到了高中阶段的孩子们,高中学校如果不注重打好学生计算机基础就无法对学生未来发展和学习生活负责,也容易让学生错过了第一步的基础积累,无法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抢占先机,导致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计算机是高中院校基础类课程,学习计算机能够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务必要积极改革计算机课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才能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平等欢乐的学习气氛中掌握更多有关知识,收获技能。
(二)打造优秀师资队伍
推动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前提是要升级计算机科目的软件和硬件等教学设备,在硬件方面主要要升级计算机外部操作系统,在软件方面除了计算机自身的软件之外,还必须要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可以通过外部招聘、内部培训等多种渠道,为学生打造出一支具有专业化素养和良好教学方式的教学工作者团队,提高计算机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也能够督促已经在岗的其他计算机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好老师,这也是推动计算机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学校内部也务必要加强对计算机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通过改革的浪潮和东风,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净化教师团队风气,打造上进好学、求真务实的教风,通过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高中学校自身的知名度。
三、教学改革思路
(一)转变教学思想
教师要做改革的领路人,带领学生纠正错误思想,学会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学习计算机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有些学生高中毕业之后选择了上职业院校,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升入本科院校学习,然而不管是哪一种发展方向,学生未来的个人前途都离不开计算机素养的提升和计算机科技的掌握,这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因此计算机课程应当和语数外等基础类课程保持同等地位,不要出现用其他课程的教学挤占计算机课程时间的现象。同时在高中阶段要加强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个人培训,转变教师对计算机课程的理念,只有新型转变教师理念,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之下改变错误的思想。在校级领导层面,高中教学领导和管理者要适当的为计算机课程增加课时,缩减内容,避免计算机授课过程受到挤压,要确保计算机课程的开课率,此外要明确认知到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具有较快的更新淘汰速度,在教学管理中要保证经费预算,注重对机房电脑硬件设备的更新和对程序软件的升级,提高计算机课程上机率和软件的使用成功率。
(二)提高课程衔接度
课程衔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关键问题之一,很多高中学校教育管理者要加强对课程衔接问题的重视,开展科研工作,重视理论研究,客观分析当前普通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计算机知识体系上的对接问题,对不同办学层次的计算机课程重点加以明确,争取让计算机教学内容贯穿整个国民教育体系,达到一以贯之的效果。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要让高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在开课内容上有过多的重复部分,在教学导向上高中阶段的计算机教学不要过于重视难度,而是要注重打好学生的基础,实现计算机知识的基础性覆盖。在教材选择上,由于纸质书本经常出现落后于实际生活的情况,要及时更换教材,更新学习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校本课程,补充计算机讲义,让学生接触到的教材书本符合计算机行业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不与社会脱节。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在这里教师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反馈,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和学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课堂上可以确定因材施教的教育法则,了解每位学生的不同家庭背景、学习经历等要素,展开有差别的任务设定和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信息科技知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对学生的创造力给予充分的挖掘和刺,同时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对某些具有实用性的内容展开深入探究,引导学生踏实学习,努力听讲,在上机模式运用的时候,教师要先行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情况,设置不同强度的上机训练模式,鼓励学生通过练习收获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个性表达,让学生在较为宽松民主的环境中解放天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得到健康自由的发展与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下,高中计算机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现状与问题,加强对教学思想的转变,提高课程衔接度,充分理解学生个体差异,丰富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改革,扩充教育资源,明确教学导向,改善考评制度,规范课程考核机制,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何义林.高中计算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2020(87):120-121.
[2]魏彩琴.信息时代背景下高中计算机教学理念探析[J].求知导刊,2020(26):16-17.
[3]李仁杰.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试题与研究,2020(0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