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本的迟缓儿童幼小衔接实践探索

  • 来源:教育与社科
  • 关键字:幼小衔接,策略,方法
  • 发布时间:2022-08-21 19:12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已成为了幼儿园教师关注的焦点。幼小衔接工作不易,尤其是迟缓儿童幼小衔接工作,更是困难重重。迟缓儿童教学属于特殊儿童教育,而特殊儿童主要是因个体差异而产生不同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在针对迟缓儿童展开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时,需要教师保持耐心、爱心,并且创新幼小衔接理念和方式,才能做好迟缓儿童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帮助其增强适应力和独立性。本文就以迟缓儿童为例,分析以儿童为本的幼小衔接教学实践,仅供参考。

  引言:众所周知,幼儿园教育工作和小学教育工作在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生活安排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迟缓儿童若想顺利适应新环境以及新学习要求,就要强化幼小衔接教育阶段的保障性工作。结合迟缓儿童学习状况、心理规律、认知特点等,科学设置幼小衔接教学内容及方案,针对迟缓儿童进行逐一指导,以便能增强其适应力,使其顺利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

  一、迟缓儿童学习特点分析

  首先,迟缓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对身边事物的兴趣程度较低。在迟缓儿童眼中,其仅关注自己极其感兴趣的事物。比如一些迟缓儿童非常喜欢美术,这便导致其针对美术之外的其他知识,都存有抵触情绪。在幼儿园学习期间,关于其它知识的学习时间较少,而且注意力保持时间偏短,经常出现神游现象。其次,迟缓儿童在学习知识时,通常具有机械化的理念,无法将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即使个别迟缓儿童具有较好的记忆力,但是其仅能机械化的记忆知识,却不知如何灵活使用知识,将所学内容用在具体的幼儿实践活动中更是难上加难。最后,迟缓儿童关于新知识以及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偏弱,在了解某一事物时,其经常忽略事物的主要内容,而针对无关紧要的部分加以关注。当出现新事物时,迟缓儿童经常持有漠不关心的态度,很难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无法在人际交往时和其他同伴和谐共处与相互分享。

  二、以儿童为本的迟缓儿童幼小衔接实践策略分析

  (一)优化教育环境,舒缓负面情绪

  幼儿园和小学时期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面,更体现在幼儿心理适应程度这一方面,而这一环节经常被幼儿教师忽略。若想在心理层面帮助迟缓幼儿舒缓不安情绪、困惑心理,则需要得到优良教育环境的支持。在轻松、愉悦的教育环境下,即可促进迟缓儿童自由表达内心想法,排解心中的苦闷情绪。因此,就需要幼儿教师坚持以儿童为本,尊重迟缓儿童原有经验以及发展差异,结合班级内幼儿整体发展水平,考虑到幼儿年龄和心理的特殊性,科学设置阶段性幼儿教育目标,以便能满足迟缓儿童最近发展区域需求,以保障其在良好的环境下一点点进步[1]。

  例如,在幼儿教师组织跳绳活动时,由于班级内的幼儿跳绳水平不同,如果幼儿教师按照一刀切的标准评价幼儿,则会导致跳绳技术水平较差的幼儿产生巨大压力。同时,也会挫败其参加活动的自尊心、自信心。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幼儿教师结合实际状况,优化教学内容,比如对于跳绳技巧不扎实、能力较弱的幼儿,只需要令其学会连续跳即可,跳绳基础较为扎实的幼儿则需要挑战加快跳绳速度,并且保证跳绳过程中不间断,能够带动其他小朋友一起参加跳绳过程,为其他小朋友讲解跳绳技巧。由此一来,即可营造良好的幼儿体育运动氛围,促进幼儿在轻松及趣味十足的教育环境下进步,掌握跳绳技巧,避免幼儿担心日后进入小学校园在跳绳这一方面被他人落下。

  (二)丰富教育内容,助力幼小过渡

  对于迟缓儿童来讲,学习环境的转化以及即将要面对陌生的授课方式、突变的人际交往圈子等,均会令其感到十分焦虑。因此,幼儿教师就要在幼小衔接这一阶段了解幼儿心理诉求,帮助其克服幼小衔接时存在的各种问题,缓解其焦虑情绪,以助力其顺利迈过幼小衔接这道难关[2]。比如,一些迟缓儿童由于听力能力偏弱,虽然可以听清声音以及能听懂他人说话,但是在语言清晰度以及接受度这一方面,明显要比正常儿童稍加薄弱。在进入小学阶段后,教师教学语速会有所加快,加上授课内容复杂化发展,极有可能导致迟缓儿童跟不上教师节奏,这便致使这一部分儿童产生了厌学心理、紧张情绪和退缩意识。所以,就要求相关教育人员在幼小衔接这一阶段设置丰富的教育内容,通过趣味十足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提前做好准备。如幼儿教师在教学时,即可带领幼儿聆听各种美妙的声音,通过趣味活动促进迟缓儿童主动地聆听以及大胆的表达,幼儿教师要使用正常语速、正常音量与迟缓儿童沟通。跟随迟缓儿童的表现,逐步充实沟通内容,令沟通内容更丰富,从而使得迟缓儿童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沟通技巧,为其日后进入小学与同伴正常交流做好准备。又如,为了能进一步锻炼迟缓儿童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幼儿教师可以设置阅读课,在教学时穿插小演讲、戏剧表演以及游戏等活动形式,鼓励迟缓儿童自我表达,锻炼其在公开场合对话和交流的能力。再如,幼儿教师为了能够进一步培养迟缓儿童的优良学习习惯,则应指导其做好课前、课堂以及课后等学习环节的准备工作,尝试自己带齐学习用品,跟随铃声走进教室,端坐在椅子上,保持端正的坐姿,从而令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幼儿更有信心进入小学校园,助力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无痕衔接[3]。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迟缓儿童幼小衔接教育时,教师要重视以儿童为本,考虑到迟缓儿童的特点以及接受程度、心理状态等,合理设置适合迟缓儿童接受的学习内容和活动,从而令其积极参加到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中,主动配合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迟缓儿童适应能力,开发其智慧潜能,并且积累生活经验,为其日后独立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前期铺垫,助力其个性化成长。

  参考文献:

  [1] 贺国彩. 从儿童视角出发,搭建幼小衔接双向桥梁[J]. 课堂内外( 高中版),2021(43):15-16.

  [2] 郭文娣. 幼小衔接落地化,精准过渡“建、形、促”[J]. 家教世界,2021(33):15-16.

  [3] 苏蕙. 幼小协同准备 科学助力成长——我园“幼小衔接” 课程的思与行[J]. 家教世界,2021(33):27-28.

  作者简介:戴露露 1990. 9 女 汉族 籍贯: 江苏南京 学历:本科 单位: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职称: 一级 研究方向: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幼小衔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