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

  摘要: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一定领导性的作用,同时在弥补社会市场缺陷、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方面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效的资金管理能更好地推动国有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展开研究,并提出有效的优化措施,希望可以保证我国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正在迅猛发展,企业集团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主要的市场主体,促进社会市场经济的进步。然而在国有企业的发展经营中,因业务范围与地域范围的不断扩大,使管理难度有所增加,同时也加大了经营管理的风险。资金直接着影响企业集团的发展,针对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可以对资金予以优化配置,防止出现大量闲散资金,实现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加强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概念及必要性

  (一)概念

  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中的资金管理主要是指企业以资金运动的具体规律与整体的经济发展作为目标,通过对市场发展进行预测,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国有企业整体运作资金的周转、筹资、分配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与调配,进而让资金对国有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国有企业进行资金管理时需要遵循四项原则:均衡性原则、效益性原则、集中性原则与权变性原则。均衡性原则是让企业可以长期处于稳定的经营状态中;效益性原则是将企业中大部分资金投入到风险小且能获得收益的项目中,防止发生资金闲散的情况,重点强调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集中性原则是为了让企业资金运营可以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对资金实施控制;权变性原则彰显的是在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对企业资金运作进行适宜的调整。

  (二)必要性

  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关键就是资金,对于企业而言,资金如同血液一样。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国有企业中的资金来源不会依赖政府的资金补助,而是通过各种不同的筹资渠道获取资金。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将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进行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蓬勃发展。国有企业实行资金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有利于实现战略规划

  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导向就是战略规划,可以准确地统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全局状况。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所处的市场环境具有极强的复杂性,而环境变化会对国有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并带来一定的风险。要想让国有企业得到长久发展,就应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制定战略规划,在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全方位地整合企业中的人力、物力等相关信息资源。资金作为国有企业的“血液”,通过财务管理、资金预算等,可以让企业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将企业中的人员、物流等信息归纳整合到一起,保证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

  2. 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当前国有企业的资源十分有限,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收获较高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发展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国有企业要想提高利润,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就应归纳整合企业中有限的资源。资金作为国有企业资源中的关键部分,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都需要资金参与其中。通过有效的资金管理,可以对国有企业集团下的不同企业资金进行合理调配,使国有企业的融资能力与偿债水平有所提高,加强国有企业内部资金的周转率,确保资金平稳运行。不仅如此,国有企业进行资金管理能够加强对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出现资金闲散、浪费等情形,进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现阶段,部分国有企业对于资金管理的认知程度并不充分,资金管理体系过于松散,同时对资金管理使用的方式也比较落后,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甚至资金运作的储存量与流量严重偏小,难以满足国有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对资金的实际使用需求。多数国有企业中的资金管理体系尚未完善,通常情况下都是利用书面形式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约束,控制具体的资金运动,但是对于资金管理模式与制度的规范化上却较为忽视,造成国有企业资金往往会出现体外循环与坐支的情况。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体系,对企业的整体利益加以重视,进而使资金管理的运作效率有所提高。

  (二)权责设置合理性不足

  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管理的部门比较多,但权责设置并不合理,部分事项多头管理,而有些事项却无人管理。国有企业管理的主体意识较为薄弱,重视力度不足,特别是期限比较长的管理部门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甚至缺少行之有效的问责机制,并没有按照相关制度对资金进行管理,导致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质量比较差,极易出现资金流失的风险。

  (三)投资机制科学性不足

  当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中切实可行的战略发展规划与投资目标较为缺少,往往会以政绩为导向着重追求大项目、大投资,并没有将企业的具体情况与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导致已经制定完成的投资计划与现实情况不相符,缺少科学的调研与理论论证,对于风险评估也准备不够充分。倘若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财务风险,在缺少预警机制的阻挡下,风险将会迅速扩散,不断扩大,最终造成国有企业投资失败,既占用了国有企业的大量资源,又让国有企业处于资金不足的风险中。

  (四)预算管理有待提升

  大多数国有企业仍旧是选择采用以往的资金管理模式,在缺少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管理机制的情况下,战略发展规划的更改具有极强的随意性,其资金用途与支付对象将会发生变更,并且还时常会出现企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以及超额度支付的情况。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由于计划目标尚未经过全面考量,等到实际执行时所制定的预算计划将会流于形式。如果国有企业中关于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与预算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企业中并未出现具体的部门或工作人员担负起相对应的责任,则是因为企业中缺少考核机制的指引及约束,使得国有企业中的资金预算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五)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是由集团公司进行统一化管理,对于资金收入与下拨主要是采用申报审批制度。但由于集团工作要监管较多的企业,其资金收支的项目具有极强的复杂性且数量较多,对资金审核的人员比较少,造成集团公司难以对每一项资金的用途予以细致的审核,导致国有企业资金监管不到位。

  (六)资金管理相对较弱

  国有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通常都会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这些方式面对企业的现状时,难以高效地发挥作用,所以在资金管理方式上应该及时进行优化。但事实上,大部分国有企业并不重视该项工作,导致企业的资金公信力有所下降,在资金的实际使用中,通常会出现难以维护与管理的情况,甚至还会发生资金短缺的现象。基于这种问题,并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还会对企业的长久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加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健全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体系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需要将资金的筹集管理作为资金管理的关键。

  首先,依照市场变化做好企业资金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企业管理者应对国内外的市场经济变化予以关注,针对市场风险制定应对措施,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质量与水平。严格监控企业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制定相对较为健全的资金短缺应急对策,降低资金管理风险,提高国有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风险的水平。

  其次,将融资方式予以拓展,实现融资成本的降低。国有企业进行融资管理时应对融资成本的高低加以重视,利用利率市场化的优势,通过对融资方式的创新,借助不同形式进行融资,拓展多种融资渠道,降低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

  再次,将国有企业中的资本结构进行创新。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对资金管理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中的管理者需要根据管理需求促进资本结构的合理度,对于资产负债率偏高的国有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定向增发等方式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合理性。

  最后,将国有企业的负债结构进行优化,利用举债满足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在举债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客观评价,特别是对资金较为紧张的国有企业而言,需严格控制非主营业务的投入与新增的投资,将企业的举债规模进行适当缩小,降低债务风险。另外,国有企业在管理闲置资金时,要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采用货币市场现金管理工具,使流动资金收益上有所提高,增强国有企业的资金收益率。

  (二)合理设置国有企业中不相容岗位

  国有企业要想保证资金安全,作为资金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的职务分离岗位是极其重要的。科学合理地配备,从最开始的上报资金预算,到下拨资金付款的记账、审核、出纳等工作人员,做到职责明确、互相制约,以此来保证对资金全流程的监管。通过建立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降低经营发展风险,依照我国企业集团及其管理的明确规定,始终遵循“职务分离、钱账分离、机构分离、账务分离”的准则,并且要制定多种不同的内部牵制机制,也就是所谓的授权与执行相分离、执行与审核相分离、执行与理论相分离以及保管与记录相分离。此外,国有企业还应该将不相容的岗位予以明确划分,构建完善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国有企业中不相容岗位能够真正实现互相监督、制约,以此形成切实可行的内部牵制机制,有效地预防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潜藏的风险,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我国国有企业在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时,需要充分掌握自身的实际定位,才能让规划更加合理、科学。企业的投资行为只有经过严谨的考察与论证,方能实现制定的预期目标,所以将资金方向予以明确是我国国有企业最大化利用资金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在进行投资前需要做好调研工作以及分析该项目的可行性,特别是对大型的投资项目,应经过多次论证,严格管控好潜藏的风险,以此来保证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的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损失。另外,对于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可以适当引入责任制度与激励制度,进而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运作效率。同时,国有企业还应构建完善的风控预警机制,便于在第一时间识别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作出相应的预警,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全方位保障国有企业的资金安全。

  (四)健全国有企业资金预算制度

  首先,国有企业应将资金预算的覆盖范围予以拓展,将企业中全部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中,不允许有一项资金出现在预算管理范围外,杜绝一切计划外的投资。其次,国有企业应在第一时间改变提前支出、后筹资金的情况,尽可能地防止发生资金赤字预算的现象。最后,国有企业需要对资金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将企业的管理职能与银行的职能有机结合到一起,进而对货币资金进行统一收付。

  资金预算管理能够彰显国有企业最高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思想与目标,预算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可以全方位地整合与规划企业中的资金流与业务流。将资金预算管理的作用予以最大化发挥,企业财务部门可以在年初依照制定好的战略方式,根据分项预算,并与市场预测充分结合,科学合理地制定现金流量预算。国有企业开展资金预算时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对项目实施与全年平衡的关系加以重视,妥善处理好项目进度的实施过程与资金安排工作。另一方面则是执行预算时应按照“量入为出、保证重点”的原则,对资金进行安排时保证重点。为了可以严格地进行资金预算,国有企业应该针对现金流量的各个控制点制定与之对应的控制政策,全程监控预算执行过程,一旦发现偏差及时在第一时间查清原因。另外,国有企业还应对资金预算管理予以加强,杜绝“走形式、走过程”的情况,真正发挥预算的价值。

  (五)加大企业资金监督管理力度

  国有企业需要完善资金监督管理制度,对资金的监督管理加大力度:1. 作为国有企业应该将资金管理目标予以统一,让资金管理制度有相同的一项前提;2. 国有企业需要最大化地满足各项资金优化配置的需求,合理规划资金的管理与分配;3. 对资金日常管理制度予以优化,在各环节中纳入资金管理,实现对资金的进一步细化,进而在实际执行中发挥最佳的效果;4. 对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予以加强,将资金的管理与支出充分结合到一起,为国有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依据,确保国有企业得到相应的资金数据信息,以便于作出更为准确的决策。由此可见,健全国有企业资金监督管理制度,加大资金监督管理力度尤为重要。

  (六)加强企业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企业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是规范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前提条件。国有企业应该将重点放在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及制度的完善上,从工作作风、思想品质、业务建设等方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与水平。企业应将精力放在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学习与本职工作的深入思考上,始终秉承“有为才有位”的工作思想理念,实现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与个人素质的提升,为之后担任更加重要的岗位奠定基础。不仅如此,国有企业还应将业务流程予以完善,对相关制度约束予以加强,对资金管理的模式进行规范,以及在第一时间堵住以往资金管理中出现的漏洞,对资金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确保国有企业中的资金安全,维护国有企业的经济秩序正常运行,促使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此外,国有企业还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将培训范围予以扩大,加强培训力度并将培训质量予以提高。同时,国有企业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提出的要求,大力组织企业财务人员继续教育,积极参加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全面掌握最新的财经法规,提高财务人员的自身能力。

  四、结语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只有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革新,加强管理质量,才能保证国有企业的长久发展。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不断地创新管理意识与理念、健全资金预算制度、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等,实现资金管理效率的提高,确保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晶晶. 加强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策略分析[J]. 当代会计,2021,(04):98-99.

  [2]招艳.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探讨[J]. 中国产经,2021,(02):187-188.

  [3]刘宁.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J]. 中国集体经济,2020,(33):140-142.

  [4]王光银. 改革中的国有企业如何加强资金管理的思考 [J]. 全国流通经济,2019,(32):70-71.

  [5]董双霜. 浅析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商论,2019,(16):138-139.

  作者简介:

  王丽丽(1982—),女,汉族,江苏省南京市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资金管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