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文课堂上的好习惯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关注,语文,习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1-07 14:00
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至今已有近三十年。在多年来的教学中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语文课堂上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它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影响到学生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学生会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这样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这种情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不断琢磨、研究,总结出了一点自己的经验。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必定需要建立合理的规范,要发挥规范的约束力,但规范怎样才能建立合理的规范,并让其发挥合理的作用呢?这一问题不禁引起我的深思。我每天面对的是班级里性格各异、各具千秋、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这样怎么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有组织地组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呢?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和平时的行为规范中对学生有一些具体的实际要求,就应该考虑要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规范,并且严格监督执行。但是规范既要体现教师的意志,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学生自己想要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且做到严格监督执行,这样才能行之有效。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管理效率,避免教学秩序混乱,而且还会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有明显的提高。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与遵守,只是凭着以老师的资格不断向学生提出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这样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大量的时间,学生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班级秩序也会陷入混乱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规范语文课堂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呢?
首先,语文课上要建立学生认真“听”的规范。
认真听讲是课堂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和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虽然现在的课堂关注点呈现多元化状态,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所以经常会忽略学生的听课状态,让学生养成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精神溜号的坏习惯。但是学生认真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我们面对的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喜欢好动、容易兴奋、容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的特点。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上课认真专心听讲的习惯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课堂中的听包括哪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听老师的讲解,老师的教学语言表达要力求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另一方面是老师听同学的回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达,分辨回答的是否正确,同时要善于捕捉回答的精彩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认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一方面是要认真倾听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当学生全神贯注地“听”了,他才能真正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才能积极思考问题,并且积极参与到探究学习之中,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牢固掌握,并且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听课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我班就有一名这样的同学,他叫李敬春,他是一个特别淘气的孩子,上课时一贯不注意听讲,手里不拿点儿东西非常难受,总是想搞点小动作,总是在寻找可以引起其他同学关注而能扰乱课堂的机会。所以语文课上我格外的关注他,我经常提出适合他回答的问题去提问他,当他精神溜号时,马上用眼神和他交流,让他知道老师时刻在关注他,随时都有可能提问他,让他没有时间去溜号,想其它的事,时间久了我发现他能够认真听课了,并主动回答问题,我也在恰当的时候真诚地给上一句表扬的话,一个表扬的眼神,更加提高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使他完全融入到课堂之中,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一份子,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成为了其他同学的表率。
其次,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说”的规范。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在“说”之前,学生首先要认真“听”,然后积极动脑思考组织语言,然后才能更好地“说”。语文科目相对来说更要注重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比如:描写景物的课文,我会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是怎样选取观察角度的,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将景物写具体的;写事的记叙文,我会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是怎样将一件或几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具体的,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写人的记叙文,我会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是怎样写人物的心理、外貌、神态、动作行为的;环境描写与场面描写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交给学生抓住各自不同的方法,以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学习状态。
在语文课堂上,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阵地,但是,每个班里总是有一些胆小不敢回答问题的孩子,想让他们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太难了,面对这种情况,所以我经常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活动中设计难易程度不同,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的问题,不断创设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有机会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潜移默化的树立敢于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就有了回答问题的自信和勇气。课堂上甘于落后,不去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少。
最后,还要让学生养成“做”的规范。
学生进入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结束了幼儿园时的游戏生活,每天要用学习任务,要按时完成作业任务,就伴随着作业成长了。尤其是语文作业可能读和写的作业要比数学多一些,现在的学生怕写作业,所有的作业都要老师或家长盯着才能完成,那就有问题了。做作业除了要肯做,会做外,还要注意格式规范,汉字的书写都有一定的规范,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重学生做作业的规范,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那些“小马虎”可以少一些,作业中的“病号” 也会少一些了。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了一定的规律,养成了习惯便有了学习的效率。
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与学习态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并不是完全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引起的,而是由于作业习惯不好。所以平时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每次作业时都要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必须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在规范的要求下,学生的作业态度发生了变化,作业习惯越来越好。
二、教会学生选用放学后的时间完成作业,在设计作业时应该让学生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科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其中的乐趣。多进行设计实践性、活动性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牢固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完《秋天到了》一课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综合性学习,让他们收集课文中描写的秋天景象与大自然都有哪些联系,然后把收集的素材写成一篇小短文,学生在看、问、听、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认为习惯就应该从小培养,要从小事抓起。好习惯是看得见的,但养成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和强化。爱孩子,就要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优秀的思想道德,是我们教师留给孩子最可宝贵、受用终生的财富。因为有了好习惯,就为孩子的一生奠定了成功的基础。”我想不仅语文课要这样,数学课也要这样,其它课都要这样。让们共同努力,一起为孩子的明天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