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患者也可以当妈妈——你不知道的科普知识

  • 来源:家庭药师
  • 关键字:子宫内膜炎,患者,科普知识
  • 发布时间:2023-01-08 20:51

  1 什么是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是一种由不同因素引发的子宫内膜结构发生炎性改变疾病,细菌沿阴道至子宫颈上行至淋巴系统,最终抵达至子宫内膜。临床将子宫内膜炎分为急慢性,其中慢性子宫内膜炎即子宫长期存在炎症且同时并发慢性输卵管炎和慢性子宫颈炎,患者子宫内膜基质有浆细胞存在。急性子宫内膜炎即患者子宫内膜腺体内出现中性粒细胞和微脓肿。研究者认为慢性子宫内膜炎发生与胞内细菌、甘兰阴性菌等微生物有关,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然而也有部分患者因该病导致白带增多、性交困难、轻微下腹不适及异常子宫出血等症状。也有研究指出,慢性子宫内膜炎发生可能与反复流产、不孕症及反复施种植失败等有关,只有改善子宫内膜炎症状态才能提升妊娠率。

  2 慢性子宫内膜炎发病因素

  2.1 病原微生物

  慢性子宫内膜炎为感染性过程,如宫内节育器、阴道炎、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等因素都会成为该病的致病因素。子宫内膜属于相对独黏膜组织,受卵巢类固醇驱动每月都是会来潮,增殖,分泌及蜕膜化。与此同时,子宫内膜中含有T 细胞、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天然杀伤细胞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时,其内在白细胞亚群波动存在周期性,而周期依赖性变化则极有可能月经或受孕等动态组织重塑中发挥不可小觑作用。反之,浆细胞和B 细胞等淋巴细胞鲜少出现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相关研究者指出,慢性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微生物为淋病泰瑟菌、沙眼衣原体,但上述病原体检出率偏低。一般可通过微生物培养检测到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子宫内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属等,所以,临床认为借助微生物培养检测到的病原体是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主要病菌。还有研究者认为,分娩、流产、胎膜早破、宫颈裂伤等特殊情况会导致原先存于宫颈和阴道内病原菌逆行感染,当女性自身生理屏障无法发挥作用或消失则较易导致细菌侵入,进而造成急慢性子宫内膜炎发生。

  2.2 炎症反应

  临床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金标准即通过子宫内膜活检发现有浆细胞存在于子宫内膜间质中。通常,子宫内膜中B 细胞仅占据整个白细胞群的不足1%,多在子宫内膜基底层发现B 细胞且被包围于众多巨噬细胞和CD8T 淋巴细胞中。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有很多B 细胞,正因子宫内膜间质区涵盖聚集大量B 细胞并不断进入腺上皮区域,最终进入腺体腔。研究者指出,慢性子宫内膜炎与无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中有很多T 细胞,子宫内膜自然杀伤细胞特异性标志抗原检测也呈现降低态势,说明慢性子宫内膜炎病理过程有异常白细胞参与其中,对子宫内膜内微环境造成影响。

  慢性子宫内膜炎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均为异常免疫应答反应感染性疾病。研究者指出,生殖泌尿系统中部分抗微生物肽含量由雌激素发挥调节作用,达到抵御真菌和细菌感染目的。女性在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施治疗过程中会处于低雌激素状态,故而,子宫内膜炎发生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有关。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炎金标准即发现浆细胞存在于子宫内膜间质中,研究者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非异位症患者对比发现,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与异位病灶中存在较多浆细胞数目和促炎因子分泌,同时检测内膜组织浆细胞特异性标志物 CD138 发现,内异症患者内膜组织CD138 表达水平和非内异症患者内膜组织相比明显较高,说明慢性子宫内膜炎发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着紧密联系。

  3 子宫内膜炎患者如何调理?

  3.1 合理饮食

  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每日摄入充足维生素,增强免疫力。同时取得家庭支持;由家庭成员参与健康教育,限制每日饮食总体脂肪摄入量,运用植物油烹饪,严格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若在饮食中对总体脂肪摄入进行控制,则会大幅度患者血脂水平。与此同时,适量加大蛋白质摄入,由于患者每日摄入较少地脂肪含量,那么就要从禽类和精瘦肉中获取蛋白质,保证蛋白质充足。为了能更好地提升患者食欲,在烹调饮食过程中可适当加入番茄酱、芝麻酱、食醋等,其中食醋不单单具有调味作用,还能溶解患者体内脂肪,有利于消化和吸收。芝麻酱中涵盖较高地钙,适量食用能补充体内缺少的钙。同时还需限制钠盐摄入。糖尿病患者相对特殊,在摄入食用盐时需控制用量,以低盐饮食为主,每日食盐在3g 以内,可在烹饪后添加钠盐进行均匀搅拌。

  3.2 稳定心态

  部分农村妇女因文化知识教育或其他因素影响,患上子宫内膜炎难免会心生恐惧和焦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在科室墙壁粘贴有利于缓解紧张情绪贴纸,通过创设良好环境稳定受检妇女情绪,从而以更好地心态接受检查和治疗。护理人员可将子宫内膜炎健康教育知识制作成宣传册为受检妇女发放,开设健康教育知识和护理操作课程及相关讲座,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妇产科专家和护理人员讲解。或建立微信病友群,鼓励广大妇女相互讨论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和补充,增强健康意识。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之前,需结合对受检妇女评估结果,然后选择合理的健康教育方式,比如针对部分主观意识相对薄弱的受检妇女,且自主意愿不足的受检妇女,需多沟通交流,建立信任后,采取现场演示操作以及讲解保健知识等,提升受检妇女认知度。待健康知识宣教工作结束后,相关护理人员可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后期跟踪随访,比如电话随访、微信随访、登门随访等,通过随访了解付女机体状况,然后向妇女提供长期、可持续性健康教育服务,为妇女身心健康提供充分有效的保障。

  3.3 及时诊断

  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因多与子宫内膜病原体感染有关,所以,明确较易引发子宫内膜感染微生物及其致病性则有利于提升子宫内膜诊断和治疗确切性。当前鉴定微生物重要方式即微生物分子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以往微生物培养会花费较长的时间,仅能对培养条件下可生长的细菌进行培养,无形中限制检测细菌群落分辨率与数量。20%-60%人体微生物在标准实验室条件下无法进行培养。分子微生物鉴定技术包括宏基因组测序、16SrRNA 测序、定量PCR 分析等。当前新一代测序-高灵敏度分子技术和微生物培养方式相比能全面评估微生物成分,运用高通量分子技术研究微生物组可改变以往微生物培养局限性,为明确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子宫内膜微生物位置、存在、丰度、多样性等提供可能性,所以,微生物组学可为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提供精确且客观病因学诊断,为精准化治疗做好铺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