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教学研究
- 来源:北大荒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01 19:07
沈秦瀚 刘良梅 周逸鹏
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
摘 要: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教育内容,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同时将关注点放在积极心理学教学层面上,考虑到学生的现实情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前 言
在近些年发展过程中,全社会最为关注的就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因为很多高校都报道出了一系列的恶性事件,例如,用硫酸泼同学、自杀等等,这都从侧面反映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岌岌可危。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必须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心理健康教育层面上,不断开展高效的积极心理学教学工作,通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去激发学生的潜在美德,让学生站在新的角度,看到这些社会的美好,感受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可贵,这样才能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内涵
对于积极心理学而言,其属于一种新思想,主要就是站在积极态度的角度,对人的心理进行全面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人之所以要追求心理健康,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主观幸福感,同时积极引导人们在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下,更高效的生活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比过去的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其突破了过去只是对人现实的心理缺陷以及疾病的关注,而是转化为向人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品德方面的关注,而且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意见,就是人之所以会出现心理问题,根源就是因为自身内心深处不具备较强的积极力量。那么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将积极心理学深化应用进来,改变过往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除了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外,还要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出发,加强学生的内心建设,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内心发展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教学策略
(一)立足实际,创新教学方式
对于积极心理学而言,大部分的高校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且还是借鉴国外的理论,整体缺乏实践经验,那么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若不假思索的一股脑全部应用进来,就会导致应用效果大幅度减弱,还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从宏观高度出发,国外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需求也有极大的差异性,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出发,不同高校的学生群体不同,在心理教育工作安排方面,自然也要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只有立足实际,将积极心理学巧妙的融合进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高校而言,必须要深入到校内学生群体之中,开展全面的调查工作,对学生的兴趣方向和产生积极的一些心理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工作,就可以具备充足的基础,满足现实教学要求。
(二)借助文化环境,构建新机制
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自身所具备的独特文化环境和特点,在开展积极心理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从这样文化环境角度出发,明确教学目标,潜移默化的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教育制度,这样才能保证该项教育工作顺利实施,在积极心理学教学的背景下,需要高校整合积极心理学的教学目标,结合当下的文化环境特点,然后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应避免局限在单一的课堂教学层面上,而是可以突破课堂限制,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让学生以更为阳光和健康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达到预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借助整体大的文化环境,但是在积极心理健康教学实施背景下,还能对文化环境有反哺的作用,促进高校文化环境的进一步塑造和创新。
(三)注重挖掘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所谓心理健康,不仅仅是从表面角度出发,看到学生本身并没有任何心理层面的疾病,还要从生活角度出发,看到学生具备现实的理想追求,同时在人际关系和学习状态等多个层面,都能达到较好的状态,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现实生活的额每一个人,都有着非常强大的积极心理潜力,作为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在开展积极心理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认识到学生这一重要主体,不断深入其中,去挖掘其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举例来讲,学生的一些良好行为、积极情感体验等等,都要对产生背后的一系列的原因进行挖掘,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进而在后续学习和生活之中,以更为饱满的热情投入进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在原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结合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作为课堂教学案例,让学生感觉这样的教学内容与自身生活更为契合,就可以更大程度的实现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挖掘,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如今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整体工作始终千篇一律,无法实现进一步突破。但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全面实施背景下,为该项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视角。在积极心理学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积极品质层面,利用各种活动和方法,挖掘学生这一品质,让学生更乐观且积极的认识自己,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改善学生的思想和态度。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高校整体文化环境,构建出新的教学形式,促进文化环境和积极心理学教学的深化融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构建全方位的屏障体系,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高校在积极心理学教学方向还需要进一步突破和创新,在原本的理念基础上,不断探索和钻研,才能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最终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鑫.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 中外企业文化,2021(08):154-155.
[2] 宁萌. 基于积极心理学PERMA 模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索[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8):178- 181.DOI:10.13971/j.cnki.cn23-1435/c.2021.08.043.
[3] 程俊辉.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J]. 才智,2021(20):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