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线音乐理论课程的思政点与建设策略研究
- 来源:北大荒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音乐,建设,策略研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28 12:43
王 晶 李 珊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高校进行在线音乐理论课程的趋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务监管制度。”近年来,很多高校都纷纷开始搭建线上精品专业课程,“微课”、“MOOC”、“互联网+”等教学方式。对于全日制学习的本、专科生来说,音乐理论在线教学还尚属于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方式的。
音乐理论课程主要分为作曲技术理论类课程和音乐史论类课程。第一类课程由于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现场演唱演奏,故这类音乐理论课程的线上教学,受到制约的情况较多。第二类课程的知识点主要集中于历史文化知识,此类课程中一般不需要教师和学生现场演唱和演奏,所以较容易进行线上教学。线上教学中师生间沟通交流很重要,既要进行专业知识的互动,又要进行思想政治上的教育引领,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二、线上音乐理论课程思政点
(一)建立虚拟社群以培养学生参与感。相对于口传心授的音乐表演类实践课程来说,音乐理论课程更适合通过建立社群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感。由于音乐理论课程内容常常与文化、社会、历史知识相关,所以更需要跳出单纯的技能和知识学习的阈值,去追求音乐与人文学科的多元融合,所以,小组讨论、课堂上的公开讨论、作业公开展示等环节是音乐理论课常用的教学方式。当音乐理论课从线下转移至线上后,学生社群从实体转移至了虚拟平台。虚拟社群相对于实体社群具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相对于实体的学生社群,虚拟平台更加有利于学生碎片化学习,学生无需必须身处教室去获取知识,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反复回看课程视频,回想知识点。第二,虚拟社群给了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很多网络教学平台都会专门设置“讨论区”,学生可以自由提问,或上传相关资料。一些学生的提问有时在教师答疑之前,就得到了其他学生的回答,一些高质量话题往往能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第三,虚拟社群的高公开性有助于跳出单一的教师权威。传统授课模式中,知识传授只通过几位教师,往往一位教师能够决定学生的全部学习评价。在线的教学能够打破学校、学校师资的限制,让学生接受到多位老师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认识。在学习评价方面,也可利用网络评价系统让多位老师综合评分或学生互评的方式实现更客观公正的学习评价。
(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塑造学生价值观。不管是和声、曲式、视唱练耳等作曲技术理论课程还是音乐史论课程,都可以通过课程间知识点的互联互通实现音乐观念的塑造。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要讲解一首作品,作曲技术理论类课程只能从和声、曲式等音乐形态分析方面让学生体会到作品的高超之处。音乐史论类课程往往会倾向于讲解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观念来让学生了解作品。那么,对于红色音乐作品从和声、曲式、历史文化背景和演唱演奏等方面的全方位理解,需要学生在学习完所有的线下课程后,自己将知识串联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全方位的理解。而在网络平台上,通过一个网络链接,就能立刻将同一首作品在不同课程、不同教师、不同视角、不同观点中的解读立刻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形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将这种全面的音乐观念带到日常的学习中。从作品的技术性知识,到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再到作品的演唱演奏的学习过程更容易让学生形成“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做” 的思维模式。高度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让教师和学生提高对自身的要求。许多大学在网络平台建立了特色课程,很多课程的受众可以延伸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学生。为了尽可能吸引学生关注课程,课程尽可能提供大量图片、视频等数据资料,讲解也尽可能在通俗和专业中做到平衡,这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很多网络平台提供了公开透明的作业展示系统,和多重评价体系,使得学生和教师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提问、每一次作业和讨论机会。
三、在线音乐理论课程建设策略
(一)做好课程受众定位。由于网络平台的交互、互动,使得老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积累有利于形成教育大数据,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为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和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线课程建设之初,要先做好受众定位,要对课程所在平台的开放程度、课程自身的开放程度,课程主要受众群体的年龄、专业、学历、目的做有效评估,以学生的主要群体作为重点,深入探讨课程的大纲、课程特色,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如,在对年轻的大学生群体讲解革命音乐时可以多进行历史背景的补充,在讲解当代音乐时可以多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内容,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全面理解。
(二)做好的互联与延伸。教师可以选取与课程知识相关的其它课程、利用平台推送给学生进行课下学习,也可以多课程布置额外学分,让能够完成综合性学习的学生获得更多奖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网络平台的互联还体现在学生使用的账号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形成了一种“成长档案”式的成长性评估模型。与传统的“学程”相比,学习动机的激励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知识建构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正确处理线上、线下课程的关系。线上教学对于视唱练耳等课程中,常常会因为缺乏实时交流而导致课程质量降低。课程思政要素的渗透应使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从材料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体现了课程育人的目的;而“线下”的教学,则是要结合课堂前学情,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剖析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并调整教学方案,使“线上”、“线下”二者相结合,使“线上”和“线下”的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使思政教育资源得到挖掘和丰富。
结 语
线上教学并不是仅仅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而是运用网络技术,根据教育的原理和心理学的规律,来达到网络时代所不能达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从而更好地适应教育的规律。线上教学中,始终倡导的“学生中心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方面,利用“互联网+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网络+ 大数据”的分析,将相关的课程推送给学生,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在平台上进行音乐课程的自由选择,可以大大增强学习的灵活性,从而达到“私人订制”的个性化教学效果。在线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技术性、精品性、逻辑性等特征,为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已经成为一种紧迫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杜伟伟. 课程思政融入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06):61-64.
[2] 崔佳月, 白云昕.“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音乐教育的探究[J]. 黑龙江高究,2022,40(04):156-160.
作者:王晶,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李珊,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理论。
注释:此文为2022 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音乐理论在线教学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策略研究》项目编号 SY2022009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