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探究

  • 来源:北大荒文化
  • 关键字:培养,策略,探究
  • 发布时间:2023-07-28 12:57

  程伟伟

  徐州工业园区南湖学校

  摘 要:核心素养培养,是新课标赋予初中历史的全新育人使命。其主要涵盖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领域的认知项目,且对学生的历史素养与能力培育,提出了全新要求与更高定位。而家国情怀又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构建,更是确保学生健全人格铸就的关键所在。可以说,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家国情怀为重点的初中历史育人目标确立,已成为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得以高效推进的必然趋势,且对于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发挥,也具有积极影响。基于此,教师在落实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探究时,应以学生认知发展所需为参考,来加强对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切实创新。以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为丰富、鲜活、多元的认知项目与活动,来确保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学生在参与、体验、感知中培植爱国情怀,发展高尚情操,来确保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逐步培育与切实强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探究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中涉及的家国情怀,主要指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家庭等观念为基础,让学生在投身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获得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的培养。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家国情怀又被赋予了全新内涵。其着力强调通过对远古华夏璀璨文明成就的传承,近代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诸多仁人志士的人文精神继承等,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精神土壤,来助推学生健全人格培植。而历史学习显著的人文性特性,使得其教与学过程中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必然更具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应以深度开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家国情怀培养为铺垫,就初中历史教学的方式、途径、措施等予以优化与创新,使学生在感知、体验、探究中获得健全人格塑造,来确保其家国情怀培育目标的达成。并借助多元化、丰富性认知生态额驱动,以及鲜活而深邃的历史素材助推,让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重要历史观点、思想、理念等予以深刻理解、精准掌控,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爱国、爱家意识的慢慢发展,来确保初中历史教学实效,为学生家国情怀的进一步发展而铺设广阔路径。

  一、适度借助社会生活案例,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中获得家国情怀发展

  历史虽然记载着过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典型的事件与任务,但却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关联。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家国情怀的培养,则可为学生在生活中学历史、用历史而铺设广阔路径。因此,教师应在切实了解学生认知实情的基础上,通过对辅助历史事例的借助,以及现实生活案例的关联,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历史,在社会中去了解历史、检验历史、应用历史,来促进其获得对历史的全面认识。此外,还可通过对历史博物馆、历史纪念馆、历史遗迹、历史照片、历史影视等的利用,从不同层面来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以帮助其用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内化家国情怀。例如,在开展《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自行借助网络、生活等查阅资料,来搜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变化的图片、影视等,在直观对比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诸多差异中,感受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为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家国情怀而助力,以切实提升初中历史教学实效。

  二、科学开发教材细节内容,让学生在解析探究中实现家国情怀升华

  家国情怀涉及的领域极为宽泛,其不仅体现在教材理论知识中,更应反馈至学生探究体验中。而且,现行初中历史教材中所涵盖的诸多历史案例、素材、故事等,不仅是对教学主要内容的有效补充,而且更蕴含着诸多需要明确阐述的历史细节。而通过对教材细节内容的有效借助、充分利用,则可使家国情怀被以多元视觉灵活传递至学生认知发展的各个层面,且更利于家国情怀的有效培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以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充分解析、巧妙构思、深度挖掘为依托,并将其灵活迁移至学生历史学习的各个层面,以借此来拓宽学生认知视域,使其家国情怀的培育更加深入到位。例如,在开展《五四运动》教学中,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挖掘教学细节,以落实家国情怀教育。通过对“五四运动”中“罢课、罢工、罢市”的解析,让学生理解其发生的群众基础;通过对“五四运动”口号的解析,让学生来了解实现部分目标、取得初步胜利的结果;通过对游行学生火烧曹宅、痛打章宗祥等史实的解析,教育学生理性爱国。以借助对一系列细节内容的挖掘,将其迁移至课堂,让学生在近距离接触历史、深层次感受历史中逐步获得认知蜕变,来落实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生家国情怀培育。

  三、切实构建多元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寻求家国情怀塑造

  由于历史学科的实践性很强,以致其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家国情怀的培育。必然离不开一些多元化教学活动的驱使。因此,教师应以多元化、丰富性、特色性活动为铺垫,将其迁移至家国情怀教育的各个领域,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使家国情怀教育得以升华。例如,可通过对校园“百家讲坛”的建设,让学生以“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为主题,来阐述自己对华夏文化的认识,还可通过对“抗日救亡歌曲大联唱”演唱会的开展,“我崇拜的抗日英雄故事”故事会,或“张骞出使西域”话剧编排等特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特色活动中感知、体验、了解历史,以诱发其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动脑思考、沟通交流等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力、民族自豪感,以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深度实践,为学生应用历史来解决现实问题,明确自身人生定位而奠基,来确保家国情怀培养的延展性与丰富性。让学生在多元化驱动下、深层次感知下,更好完善自身认知体系,来确保其健全人格塑造。

  四、结论

  总之,以初中历史教学为载体,以核心素养要求为引领,以家国情怀培养为导向,就初中历史教学的路径予以延伸、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在实践与体验中开展历史学习,获得认知发展的机会,来助推预设教学目标达成,则势必更利于学生完善意识践行与健全人格塑造。而且,在家国情怀培养的引领下,教师在教学中所选用的素材、案例等针对性必然更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积极性与存在感也会全面增强,每一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措施的落实,也必然会向着更利于学生认知夙愿释放的领域而迁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自然更加深入、充分,具体教学项目的针对性,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也自然会得以深度达成与全面彰显。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培养时,应以具体教学内容、辅助教学项目、基本教学目标为铺垫,就教与学的方式进行深度变革与全面创新。并通过对辅助素材、资源、案例等的借助,以及丰富教学活动、项目、任务的构建,来优化教学指导策略,改进教学设计手段,使学生从不同视觉、领域、层面来感知家国情怀的内涵与外延,并将其践行至日常行为表现,以切实培育其责任意识与爱国情感。为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达成而助力,为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满足而奠基。

  参考文献

  [1]  杨钉霞.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2022(02):30-31.

  [2]  唐志红. 谈初中历史课堂中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J]. 考试周刊,2021(85):160-162.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