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融入课程思政路径探析
- 来源:北大荒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28 14:19
张北斗
汉口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高等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平台, 把文化自信教育纳入高等学校政治思想理论教学中, 是为弘扬中国思想政治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的内在需要, 也是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能够有效提升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尊荣感和爱国情感。本文根据高校文化自信心确实的问题, 并进而指出把文化自信心纳入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方向。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一、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一) 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
文化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念和精神准则, 既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核心方面, 也反映了一个人民对自己国家文化的感情与理解。文化信念指一个文化、一个制度或者一种政党, 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与积极实践, 以及对自己精神上的活力所保持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 究其根本来说, 是一个人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深信不疑、充满自信,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肯定, 是一种坚定的文化信念, 更是一种对我们本民族文化的未来充满希望的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扎根于五千年来丰富的历史积累与底蕴, 扎根于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进步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于一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系统。
( 二) 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教育, 是以特殊的价值观、政策理念、道德, 对其人员施以有目的、按计划、有组织形式的熏陶, 以促进他们形成并符合某种社会关系、某种群体所要求的思想品格的社会主义实际行动[1]。通过思想政治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在特点, 同时也为培养高大学生文化自信创造了一定的载体。
我们承载了对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深入了解与高度认同, 将纳入思考政治教学, 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思考政治教学的效果, 进一步充实思考政策教学内涵。高校工作者应当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 关注学生思想动态, 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中华文化魅力, 从而让青年学生生出自豪感, 提高文化认同感。[2] 其次, 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价值目标, 以学生为主导, 要用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和人生理想引领学校, 承担着传播马克思主义、培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人和社会建设人员的主要各项任务。把文化自信纳入高校思想理论假欧元课程之中, 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的先进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以有效的起到思想政治宣传的主渠道效果, 而且也可以推动高校人文意识的觉醒。
二、人文自信与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路径探讨
( 一) 创新课程体系, 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
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长期分离, 使得高校对精神文明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高校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忽视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引导, 导致有些大学生文化自信不高。[3] 为了改善这个现状, 必须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 让广大学生了解什么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思想、价值理念、荣誉观等基本知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使每个人都能成为具备道德素质、社会责任心的合格公民。唯有如此, 才能造就出适应现代需要的优秀人才。此外, 要将思想课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发挥充分, 深入挖掘思政理论的文化内涵, 全面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把我们的思想理论教育当成一个漫长、复杂的工程来做, 要全面而不能割裂地把握每一个细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提高了学生的获得性幸福感和自豪感;“以中心服务为目标, 以教育为基础, 以管理为保障, 以质量为核心”, 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当前, 学校应该根据高校实践, 积极引领我校大学生培养合理价值理念、培养高尚人品、增强社会责任和义务, 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生命情趣;在学科设置上, 强调人文性、实践性。
( 二) 营造良好文化环境, 提升大学生文化认同感
提升大学生文化认同感, 首先要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国家精神”为核心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爱国主义教育”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在构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 爱国主义教育" 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缺乏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价值观等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缺少有效地进行思政活动的组织保障措施;开展了许多形式不同而又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 但效果不明显。因此必须从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激励机制以及完善制度机制等方面入手, 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途经。大学要充分运用可物质化的教育载体, 把先进文明思想及其精髓渗透到大学上的文化与自信教学之中。如建设各种亭台和雕像等文化艺术品, 以陶冶大学校园上的人文精神, 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审美水准;推进构筑新时期的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廊工程, 以校史馆、名人雕像等为艺术平台, 以营建浓厚文化氛围的现代校园。提高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认知, 进一步树立起为大学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不懈奋斗的伟大理想。
( 三) 挖掘传统文化根基作用, 提升大学生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渊博精深, 源远流长, 我们生活在华夏大地中, 有历史自信, 要有文化自信, 引领着我们建立民族文化自信的正确理念, 成为了我国大学生思政素质教育的重点。[4] 在教育教学中, 将传承中华优秀历史和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载体, 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识和热情, 使他们了解并认同“国粹”这一概念。同时通过对中华古典文章进行系统学习和研读, 以培养其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 进而建立起正确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和思想。举办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交流活动, 以促进同学间合作, 并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环境, 促进高校和谐发展。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契机, 指导同学们开展不同形式的团体课外教学活动, 以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通过充分挖掘传统文化, 让每一名大学生都胸有报国之志, 生为华夏儿女而自豪的民族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吉菲.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J]. 农家参谋,2019(20):247-248.
[2] 刘茜. 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路径探析[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5):88-91.
[3] 胡冰. 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逻辑互动视域下培育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8):39-41
[4] 张雪凤.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 科教文汇( 上旬刊),2019(09):38-39.
作者简介:张北斗(1996.8--),男,汉族,河南省遂平县人,思政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