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归因研究
- 来源:北大荒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生,身心健康,归因研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28 21:40
燕艺琳
香港岭南大学国际高等教育与管理文学硕士2022级
摘 要: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一直都是高校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考虑的重要因素。随着学习、人际、就业等压力的逐步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都或多或少体现出一定的身心健康问题。基于此,本文从阐述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身心健康问题入手,研究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本质原因,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持续发展,更多提供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经验。
关键词:大学生;身心健康;归因研究
引 言
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改革步伐逐步加快的同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落实也提上日程。高校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具备专业技能,还要加强对其身心健康的全方位监测和疏导。避免因学生身心健康问题造成一定的人身安全隐患,影响学生正常的成长和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阻碍。因此,分析当下大学生常见的身心健康问题,并总结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利于创新大学生身心健康教学方法和模式,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持续发展。
1. 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身心健康问题
1.1 缺少自主学习意识和积极性
目前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因受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三阶段将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应用到高考冲刺的课业任务中来。因此,在进入到大学校园中后便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和自由,一时之间难以得到良好的衔接,从而导致大学生在自主学习认知上出现偏差。部分大学生面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时,在初始阶段会秉持着认真的学习态度来进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会变得愈来愈敷衍。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划定的学习任务,或者达到期末考试成绩的合格标准,就简单地应付教师和考试。最终导致学生所呈现出的专业课程成绩并不理想,甚至挂科重修的现象比比皆是,无疑为学生增添了更多的心理负担和压力。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并不感兴趣,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用到日常生活、爱好、娱乐、实践等方面中来。找人替课、逃课等问题日益严重,尤其只在期末考试截止日期前几天,匆忙地翻阅书本内容,其目的也只是想要顺利通过高校安排的理论考试测验。在这种不良身心健康问题的暗示下,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影响高校优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
1.2 对社会活动态度较为漠视
高校大学生即使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接受学习,但其也具备公民的基本权利,应该自主积极地投身到社会发展建设进程中来,充分发挥自身作为优秀人才的力量和优势。特别是对于社科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期间,不免要深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现象和数据,才能够对所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和理解。但是,综合来看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对于社会活动的自主参与积极性不高,没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自主结合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究其原因既有不良身心健康问题的影响,也受限于校园环境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分离感。使高校大学生对于社会现实产生一定的逃避和恐慌心理,没有深刻意识到自身作为时代传承者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者所承担的重要责任。长期沉浸于校园环境中,不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的建立。在进行就业和择业期间,也无法对大环境下的就业形势有正确的了解。
2. 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于目前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本质原因,无外乎是在学习、环境、人际、经济、情感、就业等方面所产生的。具体来讲,首先是部分大学新生在入学后因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出现焦虑、紧张等消极的心理情绪状态。对自我身份角色改变的认同意识无法快速转化,从而导致其所承受的身心压力越来越大,也使部分院校的大一新生退学率和复读率逐年提升。学生在就读期间产生身心健康问题,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不得不休学治疗。同时,因高中时期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率并不高,许多新生即使出现压抑的心理情绪,也不敢与辅导员教师倾诉,也是环境和角色的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变化过程,根据不同人群也有着相对应的特点。但是综合来讲,大多数学生即使进入大学校园,但仍缺少成熟的人际交往经验和能力,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化性格也比较多。而寝室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出现寝室排斥、孤立、冷暴力等问题,为学生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之伴随的也有学业方面的竞争影响,一些学生在高中时期是班里的佼佼者,但是在学习大学新专业课程内容时,出现更多优秀的人才竞争,可能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产生自我批判和怀疑。最后,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也是其身心健康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之一。来自于经济、毕业、就业的压力,使高校毕业生对于即将进入社会阶段,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和困惑感,需要高校对其展开相关的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切实帮助毕业生寻找到理想的工作。除此之外,在大学校园中的情感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情感纠纷甚至暴力事件。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带来极大的便捷的同时,也影响大学生健全人格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如果长时间沉溺于虚拟网恋世界和网络游戏环境中,就会使大学生荒废学业和时间,无法分清现实世界与网络虚拟场景,以至于不愿意同现实的朋友、同学交流和沟通。而愈来愈自我封闭的学生,也极容易出现抑郁倾向,从而产生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的身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更多高校甚至社会各个行业的重视。同时也是在推进素质教育持续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需要高校重点关注的任务。高校需要阶段性地健全和优化大学生的身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才能够切实促进大学生身心理的健康发展,为高校在新时期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夯实的心理健康基础,进一步构建和谐、安全、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环境。因此,高校要定期梳理大学生存在的身心健康问题,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配合相关教务部门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创设浓郁的校园心理健康环境和氛围,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鹏宇. 谈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才智,2018(14):144.
[2] 杨敏梨. 浅析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人才资源开发,2017(06):113-114.
[3] 陈虹. 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归因分析与对策[J]. 江苏卫生保健,2011,13(06):4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