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河源外贸高质量发展研究

  • 来源:广东经济
  • 关键字:大湾区,发展,研究
  • 发布时间:2023-07-29 16:04

  刘志红 钟剑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区域经济发展、统一大市场建设等国家战略驱动下,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加速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同时也对河源提供了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河源,如何加快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枢纽,河源海关通过广泛企业调研、走访政府部门,总结河源外贸发展现状、特点和短板,深入分析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发展理念和融入湾区大市场的主要体现,最终从加快创新驱动、协同发展、深挖生态优势、深化开放合作、优化营商环境五个方面,为河源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河源,如何加快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枢纽,河源海关通过广泛企业调研、走访政府部门,总结分析河源外贸发展现状和问题挑战,最终从加快创新驱动、协同发展、深挖生态优势、深化开放合作、优化营商环境五个方面,为河源“融湾”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对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河源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大湾区对河源具有强力辐射带动作用

  截至2021 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达8600 万,经济总量达12.6 万亿元,较2017 年增长约2.4 万亿元。其中穗、深、港、澳四个核心城市发展迅速,通过政策、产业外溢等途径为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必将为广东振兴粤东西北经济提供难得的战略机遇。河源作为同时毗邻穗、深、港的粤东西北地市之一,要推动高水平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理所当然要主动走“融湾”“融深” 发展路子。

  (二)融入大湾区市场是河源加速“双循环” 的内在要求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开宗明义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畅通双循环必须加快推动高水平开放,高效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因此,统一大市场必然也是开放的大市场。河源融入大湾区开放统一大市场,既可以有效吸引全球优质资源,还可以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以国内大循环的确定性来缓解乃至抵消当前国际动荡引发的市场风险。

  (三)融入大湾区是推动河源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推动实现河源外贸高质量发展,除了进一步激发进出口企业活力稳住外贸基本盘以外,还要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推动河源内外贸均衡发展,统筹国内外市场需求做到收放自如。凭借大湾区8600 多万人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融湾”后的河源可以依托大湾区“购买力强、需求量大”的特点,加快打通经济循环卡点堵点,依托两个市场全面释放产能,形成稳定的产业供需良性互动,增添外贸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和新的机遇。

  河源“融湾”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现状及问题挑战

  开展进出口贸易,不仅能够积累国家财富,还能有效增加社会就业,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对标培育管理和技术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河源凭借毗邻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依托珠三角产业带动,推动外贸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一些制约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逐步显现。

  (一)河源“融湾”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现状

  河源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承“产业为魂、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来。近年来,通过进一步加快“融湾”“融深”步伐,大力承接珠三角制造业转移,逐步形成了“一个依赖、两个为主”并以货物贸易为重点的外贸实体经济产业格局。

  1. 高度依赖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河源以生产基地的角色与湾区形成紧密产销分工体系。调研显示,在有分厂的企业中,76.92% 的企业在大湾区内设立分厂,73.33% 的转移企业总部设在大湾区。全市高达91.84% 的企业主要通过深圳各口岸进出口。河源供港澳农产品居全国前列,年均供港活猪20 多万头,数量占内地供港市场的25% 以上,数量长年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2. 加工贸易为主。随着大湾区产业分工转移,河源逐渐形成了以机电、塑胶、服装等制造业实体经济为主的加工贸易产业格局。近三年,河源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例为46.8%、 45.1%、51.8%,成为外贸稳增长基本盘。

  3. 外商投资企业为主。河源现有外资企业普遍规模较大,以生产机电产品、塑料、纺织制品为主,是名副其实的外贸主力军。2021 年,河源台港资企业实现外贸进出口187.8 亿元,占河源外贸总值的61.2%,且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企业群体;在全市进出口前十企业中就有八家是台港资企业。

  (二)外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

  1. 总体规模较小。2021 年河源进出口达到 306.9 亿元,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值全省排名第 13,但仅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0.4%。与珠三角发达地市相比,2021 年深圳外贸总值是河源的115 倍、广州是35 倍。

  2. 结构不够均衡。2022 年1—9 月河源进口值占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9.3%,低于同期全国 43.2% 和全省36.3% 的水平,外贸顺差较大,对出口依赖度过高,抗风险能力弱,不利于经济实体内生性增长。贸易方式上以加工贴牌加工贸易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议价能力弱,利润空间小,抗风险能力不足。

  3. 持续发展能力弱。近5 年,河源全市没有引进投产年进出口规模超过1 亿美元的新项目,外贸储备力量较弱,缺乏支柱型的新增长点。全市稳外贸工作主要依靠精电显示、力升树灯、政星塑料等老牌加工贸易龙头企业支撑。

  4. 稳增长压力较大。受新冠疫情、欧美加息、通胀等影响,国际市场消费需求明显下降,外贸企业订单和进出口呈现逐步下滑趋势。据调研,全市 116 家重点企业中,订单增长的企业有30 家,增长面约25.9%;订单下降的企业有62 家,负增长面约53.4%,其中订单下降10% 以上的企业有50 家、占下降企业比重为80.6%。

  推动河源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毋庸置疑,河源外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进入新时代,河源要主动对标湾区理念、融入湾区大市场,加快推动河源高水平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一是大力吸收创新要素资源。大力引进湾区高校、科研院所等到河源设立研发机构。加强双向科研交流,争取引入符合河源现代农业、先进材料、食品和水产业发展需求的科研成果来河源孵化投产。二是探索创新共建模式。鼓励引导有需求的重点企业依托总部集团到湾区核心城市搭建科创平台,力争在大湾区完成科技研发,推动成果最终在河源本土产业化。三是积极培养引进中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政策,完善生活配套,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吸引大湾区中高端人才,提升河源整体科研实力,夯实创新基础。

  (二)加快产业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统筹园区规划,推动产业成群成链。进一步优化“五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水产业、先进材料产业、生态旅游业、现代高效农业)”在各县区园区布局,推动不同园区联动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融入湾区产业链分工。深化“大湾区总部+ 河源基地”“大湾区研发+ 河源生产”模式,聚焦当前“成群不成链”、上下游配套不完善等短板弱项,面向大湾区开展转型招商,从而嵌入大湾区产业链分体系。三是坚持齐头并进,促进不同外贸业态发展相得益彰。聚焦河源加工贸易层次较低问题,对标湾区研制外贸发展规划,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借力总部经济,扩大采购、生产、销售自主权,做大一般贸易规模。

  (三)深挖绿色生态优势,提升农业发展质效

  一是全面加强系统规划。牢牢抓住乡村振兴、 “双区”建设战略机遇,围绕各县区资源禀赋,重点扶持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与“小而精”农业产业,打造不同县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推动农业工业化建设。针对河源农业大而不强的短板,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以万绿湖水、特色果蔬、活猪、鸡、鸽子等为重点,深化农业与食品饮料就地精深加工融合,全面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三是瞄准内外两个市场。以优质水资源、生态资源为招牌,主动参与大湾区“菜篮子”建设。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对标高端消费市场先进理念和标准体系,抢抓预制菜产业、冷链物流发展机遇,加快国际国内产销对接,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从短期少量出口向长期稳定出口转变。

  (四)全面深化开放合作,培育外贸发展动能

  一是主动“走出去”“引进来”。依托广交会、进博会等平台,发挥在外“客商”“源商”作用,深化与大湾区以及欧美、东南亚地区国家经贸活动,推动“河字号”产品走出国门。大力吸引国际先进经验、技术、资金,增强发展动力和后劲。二是依托开放平台集聚发展要素。发挥好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平台作用,引导大湾区优质加工贸易产业项目往河源转移,夯实加工贸易基本盘。适时申建保税仓、保税物流中心等发展平台,集聚更多开放要素,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三是稳步推进外贸新业态发展。以河源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大跨境电商招商力度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扩大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量。

  (五)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是促进贸易便利化。对标湾区深化“放管服” 改革,为外贸企业提供优质的通关、税务服务等,打造与珠三角同等水平的优质口岸营商环境。二是部门协同助企纾困解难。联合商务、海关、税务等部门,及时帮扶企业在开拓市场、用工、用地、融资等方面的问题困难,稳住外贸市场主体。三是加强大湾区市场规则与国际通行贸易规则衔接对接。

  加强海关法律法规、技术贸易壁垒以及RCEP、 AEO 等政策宣讲,帮助企业联通内外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助力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河源海关

  (编辑/ 王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