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与预制菜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科技,时代,预制菜
  • 发布时间:2023-08-05 11:13

  文/本刊记者乔燕艳

  人类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孕育发展出一系列新兴产业。

  时代洪流的每一次涌动,都裹挟着肯定和否定。

  2023 年2 月,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一个新兴产业名词——预制菜产业,引起广泛关注。

  什么是预制菜?

  简单来说,是可以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的菜肴,对应的比如火腿肠、快菜料理包(梅菜扣肉等)、速冻汤圆饺子、净菜。

  它从何而来?

  严格意义上,它产生于当代。但实际上,它早有雏形。

  汉代,我国“始穿盐井数十所”,制盐技术日益成熟。与之相应的,是腊制、腌制技艺的广泛应用。北魏的《齐民要术》和北宋的《格物粗谈》分别提到“瘃脯”(腊肉) 和“火腿”,以及明清时期的臭鳜鱼等,都可谓是农业依托于工业生产的早期“预制菜”。

  19 世纪,罐头储藏技术在西方问世,随后出现的巴式灭菌法助推了大批罐头食品走入欧洲的家庭餐桌。20世纪初,快速冷冻技术诞生,冷冻蔬菜出现在美国的商店货架上;50 年代,一份由调制火鸡和配菜组成的托盘产品,拉开了“完整”预制菜的大幕。

  冷藏冷冻、冷链等“冷”技术是贯穿预制菜产业的基石。本土物产相对匮乏的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举办冬奥会世博会、市场需求旺盛的因素下,于21 世纪60 年代开始大力扶持冷藏设备、技术的研发制造,以及冷链建设。电冰箱、微波炉在家庭中的普及更助推了日本预制菜产业发展,目前已成为亚洲速冻食品第一大消费市场,预制菜品种超过五千种。

  相比之下,我国前期步伐较为缓慢。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冷冻产品种类由肉、禽、水产品为主扩大为各类冷冻冷藏食品,大型商超的出现令零售端冷藏链逐渐完善。90 年代,麦当劳等连锁快餐企业进入我国,净菜配送加工厂由此兴起。到21 世纪,冷链产业发展迅速,伴随着互联网应用深入生活,外卖产业乘风而起,中央厨房等预制菜生产方野火燎原。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预制菜不是潮流,而是趋势。从成本看,据艾媒咨询数据,2021 年传统餐厅和引入预制菜餐厅的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分别占比38% 和43%,人力成本分别占比22% 和12%,净利润分别占比20% 和27%,后者以5 个百分点的原材料成本之差降低了10 个百分点的人力成本,且增长了7 个百分点的利润。一个可以实现降成本增利润的行业,必将吸引更多的从业者。

  从产值看,据艾媒咨询数据,2022 年我国预制菜产值超过4000 亿元,较上年增长21.3%。预计2023 年有望突破5000 亿元,2026 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但,预制菜真的很“香”吗?

  焦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首当其冲是食品安全。现有预制菜行业标准多为团体标准,如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制定的预制菜定义及生产质量管理技术规范等。预制菜生产国家标准以及预制菜质量溯源体系还未制定建设,这是推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准绳,也是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的最大考量。其次是口味复原度。缺少“锅气”,不够新鲜是消费者体验上的主要诟病。尤其是讲究24 味型的川菜,要做到解冻后保持新鲜准确的味道,相关的口味标准、加工工艺和设备还需进一步规范提升。

  因此,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预制菜的风头,不过三五年。

  但无论如何,预制菜已经在我们身边,在本期专题中,让我们拈起“预制菜”,细细品尝它的“川味”,感受它的优势,也发现它的不足,与各位读者共同观察新科技、新时代下的四川预制菜发展现状和趋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