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需要怎样的“逆周期调节”政策?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逆周期调节”,政策,市场
  • 发布时间:2023-08-05 11:17

  文/本刊专栏作者刘定

  疫情防控转段后,中国经济出现了短暂反弹,但是最近两个月,复苏势头明显减弱,主要宏观数据低于预期,显示经济总需求不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 年5 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同比仅上升0.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同比下降4.6%,降幅为2016 年3 月以来最低。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都有所放缓,出口同比增速时隔两个月再度转负,均低于市场预期。由于实体经济疲弱,5 月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亦低于市场预期,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分别减少5418 亿元和1.31 万亿元。

  经济复苏乏力导致市场对经济持悲观预期,担心经济二次探底。为此,经济政策需要合力扩内需,着力稳增长,可以看到近段时间相关措施已陆续落地。2023 年 6 月7 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赴上海调研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促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时,提出“加强逆周期调节”。随后,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举措密集推出:6 月 13 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20 亿元的7 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下降10 个基点至1.9%;同时,央行降低常备借贷便利(SLF) 利率,隔夜期下调10 个基点至 2.75%,7 天期下调10 个基点至2.9%,1 个月期下调 10 个基点至3.25%;6 月15 日央行进一步下调1 年期 MLF (中期借贷便利) 利率10 个基点;6 月20 日,1 年期、5 年期以上LPR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均下调10 个基点,通过“降息”稳定经济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托底稳增长。同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央行等四部门对外发布《关于做好2023 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到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推动经营主体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当前,降低利率是必要和可行的。必要性方面,国内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不稳定,需要推动总需求回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国际环境愈发复杂严峻,全球贸易和投资放缓拖累了我国经济的复苏过程。可行性方面,近期存款利率调降为降低贷款利率提供了空间,并增强了金融系统补充资本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从时机看,6 月14 日美联储宣布暂停加息进程,也给中国的货币政策宽松打开了窗口。

  但是,促进经济修复,还需财政、产业等其他政策跟进,给市场主体注入信心。融资成本并非制约实体经济投资和消费意愿的唯一因素,政策利率调整能否传导至实体经济,仍需密切关注。比如,除了考虑融资成本,企业投资也取决于风险、收益和预期。为改善微观主体预期,财政扩张的提振作用可能更明显。同时,稳定房地产市场也是关键。

  具体来说,财政等经济政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配合货币政策协同发力,推动消费和投资在总需求回升中发挥关键作用,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首先,用好就业政策,扩充就业岗位容量,拓展青年人就业渠道,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结合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转移支付,提升消费能力。同时,加强基础性保障,提升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降低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潜力释放,最终发挥消费在扩内需中的基础性作用。

  其次,发挥投资在扩内需中的关键性作用。围绕 “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加大国债和地方专项债券的发行力度,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投资基本盘。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同时向中小微企业、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新兴产业等减税降费,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最后,适当地增加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支持,以推动该行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目前,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在收缩,新房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的降幅扩大,已成为影响内需疲弱的主要因素。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前提下,适度增加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同时进一步放宽对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购房和贷款等政策限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