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文旅融合赋新能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万源,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时间:2023-08-05 11:24

  文/张静蒋德敏蒋中将

  近年来,万源坚持“文旅兴市”战略,以文化植入提升产业价值,以旅游产品延长市场经济链条,强联动、深融合,以文“赋能量”、以旅“促消费”,打造文旅产业集群,大力做好文旅融合,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丰富产品供给,构建文旅产业集群

  在发展思路上,万源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发展文旅产业,按照建设“川渝陕生态文旅名城”的发展定位,发挥文旅产业接一产、连二产作用,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系统开发,丰富产品供给,最大限度提升文旅产业集群的集成效应和链接效应。积极培育链主企业和链上企业,加快文创产品开发,提升文旅服务能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在发展方式上,万源充分利用核心景区带动连片发展,以八台山等重点景区为龙头,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连片成块整体并进。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消费业态的创新升级,以“旅游+”的理念进行资源整合与创新培育,基础设施围绕文旅补短板,工农业围绕文旅出产品,服务围绕文旅提质量,城乡围绕文旅变靓丽。在带给游客完美体验的同时,充分发挥文旅带动作用,创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提升服务能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瞄准争创天府旅游名县目标,万源把文旅作为首位产业倾力打造,按照全地域覆盖、全产业参与、全方位提质、全链条保障的思路,提升服务能力、培塑品牌口碑,推动文旅产业大开发、大发展。

  做优“活动+旅游”。2022 年开展“一周一活动、一月一赛事”文旅活动16 项,参与活动人数达7 万余人次,线上线下惠及群众60 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接待人数1072 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117 亿元。

  做活“农业+旅游”。推动“农道变游道、农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依托乡村旅游集群,培育园区农业、体验农业、设施农业等新业态,通过创新转化,将富硒茶叶、万源腊肉、土豆、羊肚菌、木耳等农特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和特色美食,建成集果蔬采摘、乡村美食、农事体验、农趣娱乐为一体的农业旅游产品带。

  做精“康养+旅游”。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配套完备、特色鲜明的“世外桃源”式康养小区;依山就势深入推进田园民宿、森林木屋、帐篷酒店等新业态,打造“旅居”胜地、“食养”天堂、“疗养”福地。

  正视发展问题,三大因素制约融合

  资金保障不够充裕。文旅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充裕的资金保障。万源在技术、劳动力等方面优势不足,需靠加强招商引资,利用外来资金、技术等要素来实现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整个文旅资源的开发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落后,未能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完全转化为产品优势,进而带来经济效益。文旅产业水平比较低,项目开发资金缺乏成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

  文旅专业人才稀缺。文旅产业的高效发展,特色产品的设计及资源的开发等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目前,万源流出人口多为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壮年,有的还属于高技术类人才,而留守人员多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导致当地文旅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特别是管理、营销专业人才方面的缺乏,制约了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影响了文旅产业的发展进程。

  配套设施开发不足。文旅活动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文旅产业的综合性,要素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需要多种资源的开发和多个部门的配合。只要任何一项发展相对滞后,就有可能影响文旅活动的整体开展。现阶段对文旅产业综合性特征认识不足,只注重文旅自身,忽视了配套基础设施的推进,比如交通条件、公共设施以及环境等没有得到相应改善,游客体验不佳,进而影响县域文旅的纵深发展。

  聚焦战略方向,加速产业迈上台阶

  要确保万源文旅产业加快发展,上台阶,应充分地把握好产业发展的战术特点和战略方式,坚持文化传扬、高度融合、创新驱动、市场导向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

  着眼全域模式。把全市当成一个景区来看待, 以全域理念打造“景即城,城即景”的县域文旅发展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制定合理科学的文旅规划发展目标,与周围景区资源进行比较,挖掘县域特色,形成比较优势,避免盲目开发和重复建设,进行错位发展。

  发挥品牌效应。当前,文旅产业对软实力的要求逐渐增强,吸睛点将更多来源于品牌的打造。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特色产业,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培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健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宣传推广体系,举办“乡村旅游节”等品牌活动。

  拓展融资手段。县域内道路、餐饮娱乐场所、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相关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单靠地方财力有一定难度,必须建立完善多渠道融资体系。应积极从上级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并且用好开发与政策性支持资金,尽可能与文旅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从农村能源建设、乡村公路发展、天然林保护等方面进行扶持开发,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

  完善基础设施。要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服务设施,大力发展文旅配套产业,不断完善文旅要素功能。合理布局,统筹文旅服务、文旅交通、文旅餐饮、酒店住宿等设施的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均衡配置,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

  抓好人才培养。实施文旅产业人才支持计划,加快培育急需专业人才,加强人才柔性引进。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经费投入,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文旅工作的重要位置。重视考古专业人才和梯队建设,加强对设计、音乐、传统工艺等重点领域人才选拔培养。利用新媒体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抓好各行业管理人员、企业经营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工作,推动文化旅游专题培训常态化。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交流合作,促进文化旅游科研成果有效转化。挖掘本地人力资源,建立文化旅游人才信息库及专家名录,健全文化旅游人才发展扶持机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