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增速放缓“压舱石”需加力夯实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制造业,“压舱石”,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时间:2023-08-05 11:29

  文/蒋小波 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四川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的关键时刻,着力发挥制造业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的“压舱石”“顶梁柱”“扛大旗”作用,对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制造业蓬勃发展

  总量规模稳步扩大

  2022 年四川制造业增加值13308.4 亿元, 比2020 年增加2561.6 亿元; 占GDP 的比重为23.5%,比2020 年提高1.3 个百分点;占全国制造业的比重为4%,保持基本稳定。

  新兴动能加速集聚

  现代产业加快培育,2022 年能源化工产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达10315.1 亿元,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均超过9000 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2020—2022 年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4.1%,比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速高8.1 个百分点。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加速发展,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此外,四川时代等多个重点制造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市场活力显著提升

  2022 年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企业14959 户,比2020 年增加1746户。四川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制造业企业44 户, 比2020 年净增23户,其中3 户企业营业收入超千亿元。2021 年,本土500 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2022 年有3 家企业上榜。

  产品供给日益丰富

  我国纳入统计监测的工业产品种类共595 种,四川有484 种,产品覆盖面达81.3%。部分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较高,其中白酒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高达51.9%,微型计算机设备、电子计算机整机、发电机组占比均达20%以上,均居全国前列。

  区域制造竞相发展

  成都制造极核优势突出,制造业增加值4045.1 亿元,占全省比重达30.4%;宜宾、绵阳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1189.4 亿元、1044.4 亿元,合计占全省比重达16.8%。

  面临挑战不容忽视

  规模化集聚化发展不足

  从全省看,2022年四川工业化率为28.9%,比全国低4.3 个百分点,在前十位经济大省中排名末位;制造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2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2 个百分点、低于江苏13.8 个百分点;2020—2022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80.3%、79.9%、78.7%,呈逐年下降趋势。

  从市州看,全省仅有成都、德阳、宜宾、绵阳制造业增加值总量超过1000 亿元,甘孜不足10 亿元,巴中、阿坝不足100 亿元;全省仅有德阳、宜宾、泸州、乐山制造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超过30%。

  恢复发展有所放缓

  近三年来,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逐年放缓,2022 年增速仅为2.5%,低于全国0.5 个百分点,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3 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等消费品制造业恢复缓慢,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缓慢,汽车制造业受传统燃油车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增速波动较大,电子信息产业受外需减弱等因素影响增速明显回落。

  行业结构亟待优化

  传统优势行业拉动过于集中,近三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三个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均保持在27% 左右。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大且呈逐年上升态势,2022 年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3.6%,较2020 年提高3.3 个百分点。高端制造业发展不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仅14.7%,分别比广东、江苏低15.2 个、9.7 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5%)。

  创新驱动还需加强

  2021 年四川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0.93%,比全国低0.53 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附加值不高,微型计算机设备等高技术产品多为加工组装, 附加值较低。关键技术存在短板, 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等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优势资源延链不够,钒钛、油气、水电等特色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足, 军民融合发展有待挖潜,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不高,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

  企业培育仍需加力

  2022 年末,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796 户, 占全国比重为3.7%,在前十位经济大省中排名末位;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以及千亿企业、百亿企业数量,均与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有较大差距。

  扬优强链协同发展

  做强优势产业

  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关键基础产业水平,增强电子信息产业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着力打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清洁能源装备等产业集群,增强装备制造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快钒钛、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提升锂电、晶硅光伏等产品附加值,打造先进材料产业集群。

  围绕清洁能源、绿色化工、节能环保,把四川能源化工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助力农副食品、食品饮料等消费品制造业加快恢复。对接市场需求推动医药制造业结构调整,把握老龄化发展趋势,促进医药制造业和健康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强化创新赋能

  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流程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转变,逐步以更多符合市场需要的高附加值产品来取代传统的落后产品,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加快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制造业产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发展新动能。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加强制造业企业调查研究,促进企业恢复生产、加快生产。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推动要素保障政策适度向培育企业倾斜,做优做强一批单项冠军或者配套专家企业。聚力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提升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型配套企业的联合招引力度。抢抓新要素培育,加快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大对本土企业家的培育。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 塑造四川制造业空间新格局。推进成德眉资制造业协同发展, 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支持宜宾-泸州、南充-达州制造业组团发展,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翼发展。加快提升改造成渝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 夯实成渝中部制造业支撑。加强制造业五区协同合作, 促进制造业差异化互补发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