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 来源:辅导员
  • 关键字: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有效应用
  • 发布时间:2023-08-11 13:58

  张绍勇

  (湖北省丹江口市张家营小学 442700)

  摘要: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小学教育教学方式也有所变化。开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将信息技术与之相融合,可以让教学更高效。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就小学科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出相关探讨,希望为广大教育事业工作者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有效应用

  新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多元化的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较大变化,小学教育也不例外。当前,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对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十分重要,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小学阶段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是符合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必然之举,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画、声音、视频有效融合在一起,让小学科学课堂更加有趣,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逼真与形象,对激发学生融入课堂的热情,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对小学生的科学启蒙也有突出作用[1]。

  (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提出以人为本,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教育中,对优化教育手段很有帮助,它是实施小学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小学课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对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都有积极作用。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学三者相互成就,更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把握学习重点,使课程实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小学科学教育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是在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探索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可以把一些日常很难看到景观、事物展示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知识学习更加印象深刻。信息技术的使用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堂相结合,受益的是学生也是教师,对其二者的未来发展都有重要意义[2]。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策略探究

  (一)完善小学科学知识体系,实现高效教学

  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小学科学教学增加了无限可能,这也是二者相融合带给学生和教师的最直观体现。虽然,现行的小学科学教材已经日趋完善,其中涉及的知识概念也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但是书面的、纸质的文字和图片,无法吸引学生深入探究,也不能带给学生更多的直观感受,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完善小学科学知识体系,进一步挖掘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实现教学资源的拓展和整合,对实现高效教学具有深远意义。

  例如,当讲到《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课时,如果只靠教师的书面讲解,小学生很难理解水循环系统的奥妙,然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本内容制作成PPT、FLASH 动画,非常直观清晰地展示水在地面上通过阳光的照射开始蒸发,然后在空气中慢慢凝聚形成水蒸气,再一点点地缓慢升上高空,高空遇冷凝结成云,在大气压力的影响下,天空的云开始慢慢聚集,云和云之间相互碰撞,形成下雨现象,水又回到了地面上,这样就形成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信息技术很好地将课本知识进行了动态演绎,让教材内容显得直观、形象,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从而建立有效知识体系。

  (二)巧妙实现科学知识迁移,从而化难为易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简单却抽象,需要学生自主探究,但是,小学生的心理和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满足探究要求。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巧妙地实现科学知识的迁移,将难的、抽象的知识,转变成简单的、具象的,帮助小学生理解。教师将科学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然后按照教学流程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这对小学生知识理解很有帮助。小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学习,感受科学知识的奥妙与新奇,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成才也有促进作用[3]。

  例如,当讲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时,小学生虽然可以观察种子的成长过程,但对一些细微的看不到的知识很难理解,比如植物的根是怎么吸收水分的,那些细细的茎又是怎样运输水分的,这种细小的抽象的知识,学生是无法理解明白的。当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让学生能亲眼“看到”植物的根是怎么吸收水分的,细细的茎又是怎样运输水分的,再加上虚拟的水输送流动情景,就能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知识探究兴趣。

  (三)优化小学科学评价体系,推动个性思维发展

  小学科学教学并非是为了教而教,更多的重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做好小学生对科学的启蒙工作。特别是素质教育开展以来,合理的科学评价,对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推动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上,可以健全已有的评价体系,完善评价体系应用,并根据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4]。

  例如,在学习《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时候,每个小学生的生活经历都有所不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到学生个体不同,一方面要把握好《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的重难点,利用信息技术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易懂。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课堂反应,给予公正的评价评语,不断地克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升教学和学习的效果,优化教学策略与方法,让其变成小学科学的评价标准。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知识,教师将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相结合,在课堂进行实验演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清晰明了的学习情境中理解知识,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平面走向立体,锻炼他们的思维创新性、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彩霞.探究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教育界,2023(2):23-25.

  [2]李文娟,李胜男,赖洲扬.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科技风,2023(3):136-138.

  [3]秦文国.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甘肃教育,2023(10):9 2-95.

  [4]刘汉泾.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3(3):0062-006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