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9-01 21:57
伍雪梅
(四川省青川县乔庄小学628100)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主体的语文素养形成目标,积极唤醒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关注,使学生能在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以及文化自信等方面得到发展。当前,部分教师的课程教学比较机械、枯燥,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不妨更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让语文课堂真正为学生的发展助力。基于此,对新课标视角下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8-008-01
引言
语文因为其独特的人文性特征,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核心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能够为小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充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小学生以后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对于目前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很多学校已经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上教育日程,这也充分说明了现在对于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首先,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即让学生认识和体验不同文化,使学生充分认可祖国文化,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予以继承和发扬,同时又可以发扬各方面的优点,促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得以发展和丰富。借助培养这种核心素养,健全学生人格,养成良好个性。其次,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核心素养体现在学生借助实践活动,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善于发现美,加深对美的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借助美的规律对美进行创造和表现。再次,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素养,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借助阅读课文,可以加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遇到不懂之处能够大胆提问,同时和同学交流,以在交流过程中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增强。最后,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即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主要涉及必要的语文知识,熟练的语言技能和丰富的语言积累。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以坚实的基础助力语感培养,促进学生交通沟通以及理解阅读能力增强。
二、新课标视角下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教材深入浅出,优化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学科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工具性学科和人文学科。教师要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将教材的内容难度进行简化,促使学生保持一个长久的学习状态,给学生更多的分析教材的时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以一种轻松的状态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真正地使学生的语言构建和审美鉴赏能力得到提升。
(二)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加强审美鉴赏和创造
在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中,教师需要通过对多种多样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小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素养的提升。在语文素养培养中,审美鉴赏和创造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所谓的审美鉴赏和创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体验、欣赏和评价语文知识内容的能力,创造和鉴赏美好事物的素养。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阅读和鉴赏文章,要对其中优秀的内容进行学习,对作者所体现的情感进行体会,对更多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掌握,以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为结合点,创新学习,提升语文能力和水平。而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过程,实际上就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审美意识,强化学生审美情趣的过程;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审美情感、情感体验和良好启发学生审美思想的过程。在这一系列学习过程中,就实现了对学生内在能量和潜力的挖掘,达到高效展开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对多种实践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对课文和美好事物的审美鉴赏及创造。
(三)开展课堂讨论,活跃学生的思维
语文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思维之一就是能够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适应各种突发情况,同时不以僵化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语文是一个包容性强的学科,语文学科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多种答案。例如,在《南辕北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行人能不能到达楚国这个问题展开辩论。有的学生认为行人的方向走反了,是无论如何都到达不了楚国的;也有的学生另辟蹊径,从地球是圆的这个理论出发,认为假以时日,行人一定会到达楚国。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并灵活开动脑筋,调动自己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四)融合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利用是让课堂更加丰富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信息技术也能够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并帮助教师将课内外阅读资料进行整合,让课内外阅读教育得到有效衔接,从而提高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效果。例如,在《七律•长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关于长征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长征的艰辛历程,回忆那个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体会老一辈革命家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发学生的远大志向与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以此让学生认识到《七律•长征》一诗中所蕴涵的精神,进而让学生展开讨论、分享感悟。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一些毛主席的其他诗词,让学生感受到毛主席诗词中体现的波澜壮阔和时代变革,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理解能力,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成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苏英.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初探[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