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应用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应用
  • 发布时间:2023-09-02 09:56

  李红梅

  (四川省南部县第三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通过积极互动来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并促使学生转变以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展开师生互动做出一定的探讨,并提出恰当的策略。

  关键词:师生互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8-026-01

  引言:课堂教学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师生双方互动交流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学习、掌握知识,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学素质,最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不少学生基础差,师生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互动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意识到师生互动教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数学学习,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一、师生互动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的年龄偏小,活泼好动,因此,教师要提高课程教学成效,应当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在课程教学中应用师生互动模式,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内化和吸收。但当前,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应用还存在诸多不足。教学的方法包括很多,例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游戏辅导法等等。然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采用讲授法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一些教师只会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因而忽略了采用其他的教学模式来辅助教学,同时也并不会注重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思维。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只会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展开教学,然而现如今我们的社会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很多更新的信息,同时也有很多不同的知识内容。可是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却并没有根据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只是站在原地,根据原有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展开教学。这使得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对于培养更多的全能型人才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也使得合作教学理念下师生互动教学难以施展开来。

  二、师生互动如何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应用

  (一)做好针对性的教学讲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师生互动是有效实施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关键一环。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点拨,帮助学生顺利跨过知识理解与运用的“难关”,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以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生活材料的效用,与学生开展互动学习。第一,构建生活情境,引出问题。“请大家观察校园门口的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比较花坛的大小,其实就是比较它们的什么?”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到要想比较花坛的大小需要知道花坛的面积,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通过简单的情境创设,教师与学生围绕本课主题展开交流,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快速地进入学习情境,并产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兴趣。第二,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测量数据。学生通过数方格和小组合作讨论确定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准确计算出来,初步认识并理解了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同底等高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学生获得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点拨总结:有的同学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二者面积相等。有的同学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乘以高正好与其面积相等。那么,是否可以据此推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呢?学生对此产生疑惑,教师则引导他们继续探究。第三,引导学生转化图形,总结公式。教师为学生设计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分析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在面积上的关系。有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高”,教师则要求其结合动手操作的过程进行表达,最终促使学生们完成公式的推导,有效地渗透和转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教师从生活中提炼问题,并在各个环节与学生进行平等互动,创造探索思考的空间,并针对学生的思维难点进行启发、讲解,逐步渗透数学知识,教学成效较为显著。

  (二)借助合作进行互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由于基础相对较差,很难单独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还有部分学生对教师设计的师生互动活动参与度不高、实践性较弱。为了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规划,指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学习实践。通过合作学习既能降低学习难度,减少学生的学习任务量,又能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之间思维灵感的碰撞与交流,还能实现“以优带弱”“以强扶弱”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比例”这一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设计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方法。有些学生说可以直接把皮尺固定在金属绳上,拉动金属绳上升的过程就能测量出旗杆的高度,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继续交流其他更好的方法指导学生换种思路。此时,有学生说可以借助教学楼与旗杆的相对高度进行估算,教师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想想是否有更精确的测算方法,还有学生说可以借助比例知识,运用太阳下的人影长度、人体身高、旗杆影长列式进行计算等等,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路会逐渐向所学知识靠拢,他们的学习实践意识、交流合作理念也会得到更好提升,还能够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顺利展开。

  结束语:

  总而言之,时代的发展推动教育行业的更新换代。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师生课堂互动模式迫在眉睫。在新课改下,对数学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摆脱传统单一枯燥的授课形式,而是需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构建全新的课堂模式,按照新课程标准当中所希望达成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

  参考文献:

  [1]任艳.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J].江西教育,2022(3):62-63.

  [2]金廷艳.由一节公开课引出的对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真实性的问题探究[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22(9):80-83.

  [3] 江毅. 小学数学优课师生互动特征研究[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2,42(6):76-8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