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
- 来源:北大荒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情境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0-21 21:22
刘 盛
南陵县籍山镇中心小学
摘要: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出生动的数学场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技能,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有效、重要的教学策略。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数学学科知识和相应的情境紧密融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场境。帮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数学情境中,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探究数学问题,专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关键词:情境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一、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的价值指引下,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已经大有改观,很少出现生硬的、填鸭式的教学场景了。但是仍有部分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缺乏合理性,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减少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导致部分学生很难对数学问题产生兴趣。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急速发展的社会,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单单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获得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设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能让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思考、合作、交流,锻炼学生思维,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意义
1、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教师通过创建具体的教学情境,能够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具体的事例,能有效的把生活实例融合到课堂中。小学生主要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课本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很难保持长久的注意力。通过创建情境,能够把抽象化的知识转变为具体化、形象化,使数学知识变得贴近生活,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数学知识。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慢慢地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置身在各种有趣的故事、数学活动中,学生在各种情境容易激发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探究欲。当学生自觉地探究数学问题,获取数学知识时,数学课堂的效果也会更好。
三、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策略
1、情境创设贴近生活场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以自身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教师应该从学生日常经历出发,创设富有生活场景的情境。这样一来,把数学学科知识和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不是枯燥的书本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例如,在教学《营养午餐》时,我创设了学生在饭店点菜的情境,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然后依次开展“学生点菜”、“了解营养”、“菜单调整”、“自主设计”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情境创设妙用故事情节
数学课堂教学不是为了传授给学生枯燥的书本知识,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好奇心、探究欲。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爱听有趣的小故事,把数学问题用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不仅能够让数学问题赋予情节,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出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情境: “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去买西瓜。老板拿出三个同样大的西瓜,将第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 份,取了1 份给喜羊羊,将第二个西瓜平均分成4 份,取了2 份给懒羊羊,将第三个西瓜平均分成8 份,取了4 份给美羊羊。”接着请学生来比较这三种分法,分得的西瓜是不是一样多。这样一来,学生们都被感兴趣的动画人物所吸引,从而能更好地去理解题目,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后续的探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个小故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3、情境创设巧设认知冲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的问题不是机械生硬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自身认知基础上产生的困惑。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创设出合理的情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间制造冲突,把他们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环境中,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教师在情境创设时应该做到合理设置悬念,用语音描述等方式诱发冲突,从而做到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后,教师可以出示两张面积相差较大的正方形。接着请学生涂色后来比较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通过直接观察法、重叠法等,学生会得到右边图形面积更大的结论。接着教师出示两张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当学生发现用直接观察法或重叠法都能无法比较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出用小正方形去测量。通过有序递进,不断创设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进行数学思考。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加深了“面积”这一概念的认识。这样的认知冲突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又做到了学科知识的层层深入。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和具体情境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一个有趣的情境下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靳艳红.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17(87).
[2] 胡艳飞. 如何让小学生快乐学习数学[J]. 读与写,2018(04):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