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创新成果研究

  • 来源:北大荒文化
  • 关键字:纪录片,教学,研究
  • 发布时间:2023-10-21 21:25

  孙博亚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摘要:纪录片创作专业课程在各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下,优质的纪录片作品常常承载着作者的深情表达,也可以比较真切、直接地表达社会现状。在中国高等院校的电影专业课程教育实践中,纪录片创作已经成为了一个实用性特别高的教学项目,而纪录片课程的终极目的就在于帮助学习者获得自主创造能力。

  关键词:纪录片 教学研究

  一、《纪录片创作》课程的基本状况

  《纪录片创作》是一个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课程,考察本科生的策划、写作、摄影、编辑的学科能力,通过实际作品训练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纪录片创作》这门课程在课程规划中以及教学目的中的重点内容有纪录片的发展演进、纪录片制作、纪录片采访、纪录片编辑和纪录片设计等方面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习者熟悉、掌握了纪录片的选材,纪录片的采访、制作和编排,以及纪录片的成本和筹建手段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利用所掌握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创作出具备专门素质的纪录片,以此提高学习者的艺术修养和实际水平。

  二、在纪录片写作教学中出现的现象

  当然,即使教学设置已经非常完善但在实践教育过程中仍然会出现某些困难,首先实践教育活动中,若把纪录片的发展史从头看起,不但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会大大的减少学习者的实践时间长。

  其次,就目前来看,纪录片理论有着很大的分歧,且有关研究者没有对上述争论的焦点进行合理的阐述。因此,最常见的问题点包括:纪实性和搬演重现的话题,蒙太奇效果和长拍摄的话题,以及新闻记者在访谈、说明词、配乐等的加入与被使用的问题、纪实和专题片之间的界限问题等方面。纪录片概念多出现于实践中,一些有知名度的纪录片经常会引入一些全新的概念,古老的纪录片思想不断被后来者所继承并创新,诞生多种多样的影片形式和创作手法。这样就确保了纪录片这一艺术形式能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三、《纪录片创作》课程创新

  1. 小组制

  在电影制作课程中,应该按照学习者的需求和需要开展小组的训练,尽量使得各个小组结构科学合理,摄影、采访、文案撰写、后期编辑等各领域工种合理,才能让他们从培训之初就明确自己的定位和使命。只有明确分工,才可以提高工作小组的融合度。这样一来,可以迅速培养每个人的主观能力,同时通过分组协作,每个人都可以扬长避短,借鉴他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为纪录片的制作带来帮助,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优点,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热情投身到影片的创作中去。通过教学练习,学习者能够较为清晰地掌握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使得纪录片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贴合现实,为今后的教学打下扎实的根基。同时通过各个小组的知识和作业的汇报“碰撞”,也可以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创作类课程课是非常需要实践的,同时实际操作也是考察教学效果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在理论知识层面,学习者首先要学会将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透彻,了解清楚,之后才能把课本基础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每个时段,学生可以通过分类,选择项目完成作品创作,在整个写作流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分工,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再根据基础知识,恰当地运用在作品创作中,在写作任务完成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全班的同学,对分组作品进行观察和评价,筛选出最佳的作品创作,同时写作团队派代表给大家介绍创作的经历,整个流程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学生们不但将基础知识都搞熟了,同时能力也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提高。

  2. 教学内容模块化

  在纪录片制作前,老师要指导学生对纪录片的创作过程做好分析。比如,前期的选题、定题、前期考察、文案撰写、中期制作、剪辑、后期的解说以及对音乐的处理等等。老师指导学生确定不同时期的任务,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有助于他们了解不同时期的制作内容。通过分解任务,可以对各个步骤的学生掌握情况做出判断,防止其创作过程紊乱,制作方式摇摆不定。如此细分项目,就可以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减少了工作量和实践机会的不平等。同时,通过对项目的分析也能够更好的学生们把握好各个阶段的知识点,因为影像的制作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的活动,是需要检验创作者们的整体实力,将知识点细化也意味着学习者们可以更进一步的掌握在不同阶段中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3. 通过作品考核

  在大学教育中,如果仅仅依靠期末试卷考试最终成绩来确定,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稍显欠缺。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日常工作和期末纪录片考核来代替理论考核,以影像的完成能力代替常规的试卷考核,可以将孩子的状态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老师眼前。值得关注的是,纪录片的最后完成,或许要横跨整个阶段,不过,仅仅凭纪录片的最后呈现来判断他们学习效果多少有些草率,不能判断是制作过程中的哪些阶段发生了问题,更不能知晓他们对什么内容把握的不扎实。所以,老师在纪录片制作之初设定好每一环节的考试点,比如前期规划、前期录制、创作细节等,并以此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成效。

  四、结语

  《纪录片创作》是理论和实际紧密关联,内涵与外在相结合,科技和文艺相结合的综合教程。在新媒体高度融合的今天,唯有通过搭建多层次网络课程平台,积极推行线上线下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同时进一步在课堂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领域实施立体化、全面的教育变革,才能大力激发使用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主动学习的兴趣,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相关内容,有效推动使用者基础理论素养与作品创新实现能力的和谐发展,并切实地为社会各界培育符合新传媒经济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的优秀媒体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宇. 普通高校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 艺术教育.2020(7)124-127

  [2] 康延智.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J]. 传播力研究.2020(12)151-152

  [3] 张同道,胡智锋.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 [M].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9:103-104.

  [4] 邹蔚苓“. 讲好中国故事”与《纪录片创作》课堂教学创新实践[J]. 新闻知识.2019(04)56-58

  [5] 杨颖 .“纪录片创作” 课程如何设计教学内容文教资料 .[J]. 文教资料.2018(3):89-90.

  [5] 安玉青 . 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发展问题与对策 .[J]. 当代电视, 2020(2):81-8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