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 发布时间:2023-12-02 14:51

  吴珍

  (合阳县凤凰路小学)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贯彻“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拔节孕穗期”,要让他们真正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的优秀人才,就必须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以生活化教学为基础,寻求一条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让道德与法治课程变得鲜活起来,真正地让学生们的需要和期望得到满足。以此为基础,本文将从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始,进而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3)9-010-01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从小学开始就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基本科目,也是必不可少的科目。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人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乃至行为准则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运用系统的教学方法,而引导并培育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他们的个性。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道德与法制的教育变得更加亲切,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在这种学习的氛围和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之中,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深挖教材内容联系生活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通过教材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要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就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刻的认识和剖析,运用教材中与生活有关的知识点,把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拉近与生活的关系,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其更好地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在讲授的时候,更多地关注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有趣的东西,并将这些东西与课本中的东西联系起来,以这些东西为纽带,逐步地将这些东西拆解开来,这样才能让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东西。

  例如,教师在讲授《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时,就可以从学生们对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东西上入手。比如,一些热门的新闻:明星偷税漏税,明星吸毒,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所耳闻,而这些有关明星的新闻,也会让学生们产生更多的兴趣,教师们也会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们树立起一种守法的观念,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也逃不过法律的制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许可下做事,不能逾越法律的底线。”教师用生活实例来解释中国“法治精神”,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法律的生命内涵。

  二、运用生活化导入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过去的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学生不能真正融入到课堂。要想解决这种问题,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把生活与课堂融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把生活中的因素引入到课堂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道德与法治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能与生活相分离。只有将生活化的教学引入到课堂中,才能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小学德育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我的好习惯》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反思,找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好习惯是值得借鉴的,哪些坏习惯是需要改善的,并让他们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把课堂和生活进行了良性的结合,既能对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渗透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还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构建生活情境,实施生活化教学

  情景创设是一种很普遍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就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进行知识的探索和掌握,从而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他们的学习经验。因此,在德育与法治教学中,小学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让教学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与“规则”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就能发挥出自己的角色,使学生更接近生活,从而使教学进行得更顺畅。在这一节课开始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预留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遵守规则和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并让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记录,以便在后续课堂中展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分组展示,然后再由同学们一起分析,哪种现象符合规定?有哪些行为违反了规定?不遵从有哪些不利因素?坚持到底有什么好处?在这种模式下,可以促进教学的进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等,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中,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泼,拉近课堂讲授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让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并通过与生活相结合,让他们了解到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法律意识在他们的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性,进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要求,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白玉珍.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23):77-78+87.

  [2]张常飞.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 2020(35):36-3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