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思考

  • 来源:建筑与文化
  • 关键字:乡村振兴,发展,思考
  • 发布时间:2023-12-17 15:20

  文/涂海峰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数据显示,全国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大都与传统村落的密集区高度契合;1300多项国家级非遗和7000多项省市县级非遗,绝大部分都在传统村落里。到目前为止,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共有8171个,各省市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以及保护条例,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目前国内大部分的传统村落仅仅停留在物质空间的静态保护阶段,资源的活化利用不足等问题突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要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葆中华文化生机活力。

  一方面,乡村振兴强调产业的振兴,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和提高了村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形成了积极的乡村振兴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乡村振兴的实施,把传统的村落和传统的村落文化纳入新的发展体系,以保证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相融合。新的建设可以借鉴传统村落文化中对美学、绿化、建筑风格和形象的积极元素,使它们在新的发展中得以延续。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仅仅将传统村落局限在审美和礼仪的范畴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让它们融入乡村振兴中有效地生存和发展。传统村落的保护应该与时俱进,既要满足当代人的生产生活需要,也要满足发展的需求。传统村落的街巷、建筑空间在保护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有机更新的手段实现其功能的多样化、空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传统建筑材料、建造技术的现代化也可能带来新的技术创新。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与乡土环境的结合在这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乡村振兴可以改变村落的审美,同时也应该注意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特色,遵循传统的村落精神和价值观,从而将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融入今天的乡村文化,有利于乡村振兴的发展,也有利于传统村落的发展。

  总而言之,传统村落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与力量。“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实现传统村落由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转变,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