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研究——解读查尔斯·格瓦斯梅

  • 来源:建筑与文化
  • 关键字:层状体系,设计,风格
  • 发布时间:2023-12-17 15:34

  文/吴倩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盈丹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查尔斯·格瓦斯梅作为现代主义大师,一生贯彻现代主义的信仰,文章选取其生平最具代表性的三个代表作品:成名之作——格瓦斯梅住宅、经验总结——梅德梅尼尔住宅、最具争议——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加建部分,作为解读的对象,分析其中的设计手法、形式语言、空间逻辑。同时与现代主义的发展阶段相结合,分析格瓦斯梅在不同阶段如何运用现代主义的形式逻辑,并对现代主义的理性和功能化在当代的意义进行诠释,解读建筑的本质意义。

  关键词:现代主义;形式逻辑;层状体系;设计;风格

  引言

  继承与发展是建筑设计永恒的命题,现代主义自20世纪初诞生,不间断地发展至今日,依旧在现代建筑中从不同层面进行重新的诠释,其核心的理性和功能主义始终都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即便在20世纪中后期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巨大冲击,结构主义的重新诠释,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依旧是许多主流设计师所遵循的法则[1]。查尔斯·格瓦斯梅就是现代主义坚定的追随者,作为“纽约五人”①中的一员,其作品具有柯布西耶的印记,同时对古典建筑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白色的色彩来形成简约明快的空间,面对现代主义冰冷呆板的问题,以他特有的纯净和固执,运用柏拉图式的基本图形来解决建筑的基本功能与形态问题。同时,受莱特和康德的影响,设计中会运用立体派艺术②的绘画手法,将抽象拼贴画和装配艺术的理念应用在空间设计中[2]。在其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两个步骤:对形式的追求和形式和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形式有着明确的特点,将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聚合或分离,将建筑的体块消减和重组、交叉,以及将线性扭转和中心逆转;在推导的过程中把功能和形式有机地结合,将建筑的室内外作为整体的艺术进行创作和思考。

  1作品概述

  格瓦斯梅及其事务所完成了300多个作品,从早期的私人别墅设计,到成立事务所之后作品涉及公共教育建筑、办公空间设计、公司大楼、家具和产品设计等等[3]。其中,格瓦斯梅住宅、梅德梅尼尔住宅、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加建部分是他设计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从私人住宅到公共建筑,其中的设计手法可以看出格瓦斯梅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从稚嫩到成熟的转变。

  2格瓦斯梅住宅

  住宅于1967年建成,位于长岛一平旷的草地之上,面积1200平方英尺,整体形状呈现为矩形与多图形的切割、消减。场地东面面向大海,所以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到将建筑的首层抬高,可以保证当水灾来临时建筑的首层不会被淹没,也给予了顶层更好的风景视野。

  在形式上,建筑由正方形、三角形、圆柱形的钢筋混凝土构成。将建筑的外部形式和空间内部的功能相结合,将消减法灵活地运用到空间构成逻辑当中,并服务于功能。形成了简洁纯净的建筑外形,同时也保持了室内的空间趣味,巧妙地在室内吸取视觉艺术的最新成果,跳跃明快的色彩自然地融入了整个作品。

  在层状空间上,建筑一共分为三层,平面上由正方形和圆形的形式语言构成,建筑首层的主要功能有工作室客房,二层为客厅、餐厅、厨房和露台,三层则为主卧室和工作室,在功能布局上可以发现空间的隐私性由下至上逐渐递增,将公共区域与隐私区域做了有效的功能区分与分组。为了打破这种层状空间贯通而产生的单调感,格瓦斯梅在设计的过程中将二楼客厅的楼板打通,通过层高的改变形成新的视觉属性。

  在剖面中明显可以观察到这种层状的关系,层与层之间的咬合、衔接、隔断形成丰富的空间变化,一层的抬高与平面上的缩进丰富立面上的节奏与层次,二层的半圆的露台衔接着室外的楼梯和室内的客厅,形成一个合适的驻足瞭望的空间,顶层三角形的抬高丰富了住宅整体的天际线,也利于室内外光线与风的互通。在垂直交通上,一个圆柱形的体块承担着室内交通的功能,运用旋转楼梯的形式形成内部界面,另一侧通过半圆形和三角形的组合形成室内外连接的楼梯。在立面上可以明显看到建筑由三角形、长方形、圆柱形之间切割组合,并根据每个空间所对应的具体功能,以及隐私性的需求形成了纵向长方形的大面积开窗,以及横向条状长方形和小正方形的开窗。

  聚焦于建筑的内部空间界面,格瓦斯梅首先采用大面的玻璃墙体,将室内空间赋予外墙的属性,打破空间的简单围合。其次,在空间设计中自始至终地运用消减法,并受立体派的影响,提取直线和曲线轮廓,通过图形之间的交叠堆积将空间层次多样化。为分解空间中较大尺度的方体空间,将弧形元素置入其中,分别为承载交通功能的旋转楼梯和二层楼梯。在室内以白色为主,雪松壁板为辅,巧妙地运用抽象拼贴画和装配艺术品的色彩,在建筑外露的框架结构上,有选择地进行了填涂,在明快简约的空间中置入了红色、黄色、黑色跳跃性色彩,同时多尺度的开窗方式,让光影在不同的时间中,在空间中实现交叠。

  此时的现代主义已逐渐式微,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了许多关于国际主义的声讨和批判声,认为其只关注于功能和效率,形成了忽视人性的呆板、枯燥的空间,多评论家已经从意识形态方面开始抵抗现代主义的精神。“纽约五人”在1969年的“研究环境的建筑家会议中”[1]坚定地维护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语言,呈现出全白的建筑作品,并且对现代主义从自身的立场上不断去丰富发展。

  3德梅尼尔住宅

  住宅建于1979年,是格瓦斯梅对自己十多年住宅设计经验的总结之作。格瓦斯梅通过一系列的住宅设计积累着经验,奠定了自己的建筑界地位,并指引他一步步走向公共建筑设计,更大范围地践行自己的设计理论和方法[3]。

  德梅尼尔住宅位于长岛的沙丘之上,场地的东部和西部有着茂密的树林,南面则面向大海。建筑形状呈现为较宽的矩形,通过明显的框架结构相连,形成室内外空间相互交融的态势。

  理性思维与几何逻辑贯穿着建筑的体型和内部的设计,非对称的造型特点,再加上简洁的处理手法,坐落成洁白的建筑群体。运用明显的矩形框架结构来划分空间,将其分为公共区域与私密区域,并依据框架结构将住宅单元按照地势随机分布排列,形成了错落有致的体块交叠,这种设计手法能很好打破室内外明显的空间界限感,使室内外空间得到更好的沟通,并利用消减法,增加立面的层次感,以及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产生出乎意料的有趣空间。

  在追求现代主义建筑简约的同时,格瓦斯梅通过层状空间来引导设计的逻辑性。在建筑平面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首层平面可划分为四个东西走向体块,二层可划分为四个南北走向的体块,三层可划分为四个东西走向的体块,通过这样交错的排列组合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方形空间复杂化,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层与层之间的联系,形成多样的空间趣味。在空间划分中运用柯布西耶“模度”③的概念进行划分,平面的比例参照黄金比例的长方形。在平面推导的过程中,首先将其划分为私密区域和半开放区域划分成面积相等的方形,然后根据实际功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逐级划分直至到空间最小使用面积为止。同时在美学原则上也是继承了古典意味,对称性和轴线可以从平面的形态中感受到[2]。

  剖面上也可以看到层状关系的延续,建筑四层的空间构图体现出明晰的咬合关系。首先三角形的玻璃尖顶,与原本平整的方块形成鲜明的对比,将原本错落的形态进一步丰富;其次第二层作为一个衔接带,将第一与第二层次很好地连接,然后通过屋顶花园的高度变矮,让第四层次提高形成越层空间,通过这种高低错落的空间布置,将原本呆板的体块打散,在剖面上形成了多样的空间趣味。

  主建筑体北面有树林、池塘、花园、运动场等公共空间,同时直面海岸形成对景。在入口处,利用消减法处理空间的同时,加入弧形的元素丰富空间,在单面墙体上也做了细致的处理,在墙面的底部进行了切割,顶面进行了虚实的处理与质感的变化,在满足引导功能的同时,给人一种视觉上别样的体验。一层主要为会客厅,其他附属功能围绕入口进行布置,南侧为厨房与餐厅,主客厅位于东南侧。二层为起居空间,在空间面积分配时和一层一样,将面积较小的功能区放置于建筑体西侧,北面为透明的玻璃体的跃层空间,种植着植被,颇有种室内花园的意趣。三层以空中花园为主,保留着一部分房间。为打破室内外环境的隔阂,格瓦斯梅打破了接触面的完整性,运用玻璃的门窗,将光影、风景引入,同时运用雕塑的手法处理着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楼梯作为造型元素,并且在建筑的西面布置泳池,把建筑引入环境的同时,增加了立面的光影。

  德梅尼尔住宅也向我们诠释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原本的地形地貌以及植被元素,将它们与建筑设计融为了一体。通过巧妙的体块分割,与地形形成巧妙的构图关系,层层咬合也不断变化,边界线由清晰到模糊,形成与自然环境暧昧的关系。

  德梅尼尔住宅的设计背景属于现代主义的晚期,是格瓦斯梅对现代主义纯粹地坚持和真正的发扬与延续。在设计的过程中,借用了许多柯布西耶的创作手法,艺术形式上借鉴立体派艺术家的特点,贯彻他对现代主义的维护。可以发现在格瓦斯梅早期的作品中,注重于各种空间手法的运用,用体块的叠加消减形成精巧灵动的空间,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去诠释旧的建筑语言。

  4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加建部分

  在格瓦斯梅众多杰出的作品中,最饱受争议的是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加建部分。原建筑是由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外观上宛如一只螺旋结构的巨大海螺。1992年格瓦斯梅·西格尔联合事务所设计时,将长方形的体块镶嵌在博物馆与周围的建筑之间,以保守的处理手法缓和了博物馆的“邻里关系”。

  在这次格瓦西没事务所大规模加建之前,博物馆也曾有几次小型的加建,其加建形式是参照原有的建筑形态以及材料选择,但始终没有解决博物馆面积不满足功能的问题,因此评价始终不高。在如此经典的建筑作品上继续加建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格瓦斯梅·西格尔事务所在加建时候必须要考虑到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如此思虑下,加建部分主要包括:在原来加建的基础上将楼板加至八层,改变原有建筑的部分功能,打通两个部分的交通,形成环形流线,并对原有场馆内的材料和技术进行了更新。当最初的方案呈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嘲笑这方方正正的建筑是抽水水箱,但水箱展示出现代主义建筑的实质,将原本的场馆面积只能展出5000件展品的百分之三,经过扩建后博物馆的面积翻了一倍,解决了功能上的问题。改造没有改动原有的建筑结构,在莱特原有的构思上进行局部的改造,优化设备和相关硬件条件。其中,将三层和四层加建了大片的落地窗,这样可以将中央公园的风景引入到室内,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了很好呼应,改变了过去只能通过中庭的公共大窗对外交流的情况。

  格瓦斯梅的加建部分无意向莱特独特的螺旋形式妥协,他坚守着现代主义功能至上、简单标准的原则,在原建筑旁建造了方形的大楼,调和了场馆与周围建筑体的关系,进一步保持了原有建筑的特点,同时满足了功能的需求。现代主义的兼容,让形式形成强烈对比的新旧场馆最终被世人接受。

  此时,美国的市场竞争和甲方意趣给建筑行业形成巨大的压力,格瓦斯梅·西格尔事务所一直秉承着乐观积极的建筑学态度,一直坚持着对现代主义的追求。他没有盲目地追从“现代主义”“历史主义”这些当时“时髦”“前卫”的风格,对此保持着谨慎克制的态度,运用现代主义的设计原则设计出精益求精的佳作,以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处理细节,将建筑于环境做到完美的融合,这也是加建项目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结语

  对于建筑本质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停止,格瓦斯梅用一生坚守着“现代主义”的设计原则,不断地探索用新的语言去诠释旧的理念,凭借着高质量的作品和日渐成熟的风格,达到更高的审美意趣。从格瓦斯梅住宅到他后期的公共建筑,他总是以最简单的建筑基本形体来解决设计中问题。将简约、清晰的思路与实际功能密切结合,将原本用建筑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变成建筑的艺术,做到对现代主义的发扬。在建筑思想日趋成熟,各建筑流派百家争鸣的今天,现代主义建筑至今仍然散发着它的理性光辉。当今对建筑的研究更多回到了建筑和人的本身,注重于空间逻辑与材料的运用,因此设计从来不是一种强迫性的任务,它是以感性的方式来引导自己构思以及发现答案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尹思谨.理性的回归:新千年的建筑主流──新现代主义[J].世界建筑,2001(03):86-89.

  [2]孔宇航,胡一可.解读格瓦斯梅德梅尼尔住宅[J].中外建筑,2004(05):12-16.

  [3]汪丽君,舒平.从复杂到简约——美国格瓦斯梅·西格尔联合事务所的四个室内设计作品[J].室内设计,2000(01):21-24.

  [4]阿尔弗雷多.D.维多建筑师事务所.TEN HOUSES-世界小住宅9[M].张俊清,译.李丽,校.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

  [5]王毅.继承与发展——古根海姆博物馆加建巡礼[J].世界建筑,1993(03):64-67.

  [6]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加建,美国[J].世界建筑,1993(03):42-43.

  [7]Gwathmey and Cynthia Davidson.An Interview with Charles Gwathmey[J].ANY:Architecture New York,1995(11).

  [8]Kenneth Frampton.In the American Vein:The Domestic Architecture of Charles Gwathmey[J].Log,2009(17).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