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德育教育工作,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 发布时间:2024-01-14 16:21

  张晓丽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第一实验小学256800)

  【摘要】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逐步受到国家、社会各界的重视。针对素质教育理念而言,是现阶段培养人才的基础,也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因素,同时在素质教育理念中,德育教育工作占据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得出德育教育知识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已然成为目前语文教师展开教学任务的关键工作。为此在进行语文教学任务时,教师需要尽快培养学生在这一环节的思想道德素养,才会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就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提出观点。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念;德育教育工作;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 (2023)11-002-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师逐渐作为教学时的引导者、设计者。所以教师应当改变自身在传统时期沿用的填鸭式、灌输式等教学方法,这样一来有利于教师建立起符合自身教学情况的整体系统。对此教师需要真正承担对学生进行有效德育教育的教学责任,以至于尽快把德育内容渗透于新时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内。相比较传统时期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方法,上述提出的教学方法反而会促使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最终使得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1]。

  一、在目前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语文一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学生接触各个科目的学习基础,更是一门思想性比较明显的课程。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听课观念,长时间下来使得学生的思想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维护学生在小学时期的道德素养,又能够确保学生自身发展呈现着上升的趋势,还能够完善学生在这一环节的认知情况。因此在目前语文科目教学中,教师要展现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时的优势,以此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进展,久而久之突破传统时期德育教育教学弊端。

  (二)有利于保障小学时期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位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正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阶段,一定程度影响学生后续的健康成长。若教师无法进一步处理学生这一问题,那么将有可能使得学生产生不健康的心理情绪,这对学生成长具有毁灭性的打击。例如:近几年,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犯罪等不良事件频发。不难发现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工作是势在必行的。所以教师需要将德育教育涉及的知识与语文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以便保障小学时期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一)借助语文课外阅读、写作的教学方法渗透德育

  教师在讲解完课内内容时,应当最大限度延伸、拓展与课内内容有关的课外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课外文章。一旦学生接触的资料越多,那么自然而然会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系统,也就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展开思考、学习,如:在讲解某一篇文章时,教师采用信息化背景下的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呈现课外相关的阅读资料,以至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写作方向。

  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内容中,教师讲完文章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线下的自主阅读任务,或者以信息化背景下的互联网技术搜集电子版的资料。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密切的沟通、交流,如:互相谈谈对文章主人公“鲁滨逊”的看法以及对书籍情节的阅读感受等,都凸显学生在语文课堂的主体意识,与此同时,教师利用课后时间为学生布置写作作业,一定程度带领学生发现文章主人公面对困难,临危不惧的优秀品质[2]。

  (二)借助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渗透德育

  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日常生活为出发点,也就是在增进学生与生活实际距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如:教师在讲解文章内容时,为学生留下对应的课后作业,主要希望学生进一步挖掘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久而久之得到不一样的感悟,且增强小学时期学生的品质、素养。通过上述教学方法,能够确保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幸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文章内容中,阅读题目就可以发现这几篇文章情节的教育目的,文章“十六年前的回忆”以人物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现革命先烈献身于伟大事业的精神以及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文章“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进一步向学生传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文章“幸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以人物董存瑞在隆化战斗中舍身炸毁敌人碉堡的英雄事迹为主,深入向学生表现人物董存瑞的精神品格;为此教师要求学生寻找生活实际中有关革命的人物事迹,才会尽快加强学生对如上几篇文章情节的整体认识,且促使学生正面精神品质的形成。

  (三)借助教材延伸课外内容的教学方法渗透德育

  位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其教学范围不应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而是基于文章内容进一步挖掘相关的课外知识、资料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化解传统时期进行语文教学任务时的矛盾。为实现提出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以课本为基础延伸教学内容的方法扩大学生接触语文知识的面积,才能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长时间下来有助于降低小学时期学生听课时的整体难度。

  例如:在“穷人”内容中,针对本课教学特点,主要讲的是一个贫穷的渔民家庭---渔夫妻子桑娜和她勤劳的渔夫丈夫的生活,这则故事深刻展示渔夫妻子桑娜、渔夫的高尚品质,即使自己的生活艰难,但也仍然愿意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进一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在讲完文章内容后,教师可基于教材原有的内容为基础,向学生渗透一些有关德育教育的知识,也就是希望学生将文章的情境、内容带入到自己目前实际生活的过程之中,以此强化学生在这一时期正确的道德品质。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教师不能继续运用传统时期的教学方法,而是以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向进一步改善自身在传统阶段应用的教学方法,才能呈现出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也需要深入观察、了解学生接触德育教育知识时的表现、进展,以至于确保学生在小学时期的德育成效,且帮助教师完成新时期语文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关海.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 新课程,2022,(28):215-217.

  [2]王艳玲.论德育教育在小学中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8(40):28.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