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青川县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 来源:旅游纵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现状评价,可持续发展,青川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1-20 10:13
刘晓雪 夏明哲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摘 要:作为天府旅游名县之一,丰饶的旅游资源一直是青川县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宝藏,然而单纯依赖自然风光的粗放型旅游业发展已经难以满足时下需求,各景区需要思考如何依托地方特色走出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从青川县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入手,指出当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后文论述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可供参考的建议,为推动青川县地质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也为促进县域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旅游资源;现状评价;可持续发展;青川县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地质旅游是指以地质景观为对象、以地质遗迹保护为目的,集合观光休闲、科普教育、亲近自然于一体的旅游活动[1]。我国对地质旅游的重视始于20世纪80年代,如今越来越多地质公园和地质博物馆建立,游客纷纷涌入地质旅游景区,无一不彰显出我国地质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四川省青川县拥有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其中不乏省级非遗文化和国家级旅游景区,旅游业也是青川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根据青川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全县2022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60.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6.5亿元。然而在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尽管青川县先天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但是其生态旅游尚未完全形成,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浮于表面,缺乏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景区的深度开发。同时,地质旅游资源不可再生,这种地区差异性与不可复制性是获得游客青睐的法宝,但也是其地质旅游资源脆弱性的最好证明。因此,对青川县地质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探寻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既是实现县域文化、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强力推手,也能促进青川县地质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一、青川县地质旅游资源概况
(一)地质旅游资源分布情况
青川县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川、甘、陕三省结合部,因“其水清美”而得名“青川”。青川县地处中国中西部交接地带,是连接中国西北、西南的重要通道,北与甘肃省文县、陕西省宁强县相邻,南与剑阁县、江油市相邻。绝佳的地理位置赋予了青川丰富多样的地质类型,游客在当地就可欣赏到山岳景观、沟谷景观、喀斯特地貌景观等多种独特的地质风貌。青川县目前已查明的地质类旅游资源共有133个,其中优良级27个,约占20.3%。当地的地质类旅游资源可分为4个亚类:自然景观综合体类42个、地质与构造形迹类32个、地表形态类58个、自然标记与自然现象类1个。
(二)重要地质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现状
根据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结果,青川县县域范围内已查明重要地质旅游资源有青川地震遗迹国家地质公园、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郝家坪战国墓群等,其中已开发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8家,主要为分布在南部东河口的地质科普探险自然生态景观群。下文选取了4个较具代表性的景观进行论述。
1.青川地震遗迹国家地质公园
四川青川地震遗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总面积为53.58 km2,包括东河口和荞鱼洞两个园区,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河口园区由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和青川县地震博物馆两部分组成,地震遗迹公园是汶川大地震首个遗址保护地,也是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的地震遗址群;地震博物馆则直观展现了我国的抗震救灾精神,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荞鱼洞园区是我国南北结合部典型的喀斯特岩溶溶洞群,景观类型有石花、石钟乳、地下河等。围绕荞鱼洞溶洞群,聚集了地震崩塌遗址、天生桥、乡村梯田等景观,是川北地区罕见的多类型旅游资源富集区。青川县政府相当重视园区的开发,成立地质公园事务中心负责公园内整体环境的保护与规划,同时不定期开展科普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园区保护上也尽心尽力,定期开展巡察、遗迹维护、环境清洁等工作,这些努力使得该园区在众多旅游推荐榜单上名列前茅。尽管青川县具有良好的开发经验和管理能力,但在一些评价类平台上还是能够看到针对该园区的“差评”,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周边餐馆过度揽客、讲解收费混乱等问题上。
2.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400 km²,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区域动植物资源丰富,不仅是大熊猫、金丝猴等2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栖息地,也是珙桐、连香树等珍稀植物的舒适圈。从地貌上看,唐家河风景区地处龙门山断裂带与青藏自治区北秦岭、摩天岭褶皱带的波及区,出露岩层包括板岩、花岗岩和砂岩等多种类型,同时景区内部落差大,最高海拔3 864 m,最低海拔1 150 m,游客可以观赏到高原、谷地等各类地貌景观[2]。唐家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许多关隘要塞,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这里是三国时期蜀国屯兵设防之地;明将付友德领兵偷渡天险摩天岭灭夏;红四方面军在这里浴血奋战,以此打通北上抗日的通道。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既有绝美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人文景观,长期为国内外游客所青睐。唐家河保护区的保护与开发主要由唐家河风景区管理局负责,在管理局门户网站上可以进行旅游购票、查看攻略、预约解说等,同时门户网站还设有“自然影像”专栏,通过照片直观展现景区内的景观与动植物,利用媒体吸引“云游客”是景区管理亮点之一。但根据游客反馈,景区景观开发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并未做好成熟旅游区应有的景点设置与开发工作,游玩道路少且景致单一。同时景区内基础设施不完善,避雨亭、垃圾桶、卫生间等数量严重匮乏,管理人员也对乱扔垃圾、破坏植物、伤害动物等行为不加以制止,长此以往,必将伤害到唐家河保护区珍贵的自然景观,也会影响旅游区口碑。
3.东阳沟自然保护区
东阳沟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07.6 km²,2001年被广元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景区以石景和水景闻名,奇峰巨石不胜枚举,水体形态丰富多样,旅游观赏价值不同凡响。由于东阳沟林木密集,林业局高度重视对该区域的保护。2023年7月24日,东阳市林业局发文表示大力发展四川东阳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措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并进行了各项投入推进项目进程。但在旅游业方面,东阳沟自然保护区还存在旅游线路开发不足、品牌知名度不高等缺陷,无法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亟待在未来的规划开发中加以完善。
4.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白龙湖位于青川县东部,地处龙门山与摩天岭两大山脉交汇处的低山峡谷地区,该区域山势巍峨壮丽、水域清澈广阔,是一个集湖泊、岛屿、山峦、溶洞等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于一体的新景区。在开发管理上,广元市不仅在旅游服务上深耕细作,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打造出“广元女儿节”等品牌IP,还积极参与中国旅游博览会,并且结合当地资源发展生态渔业,既提高了游客的游玩体验,又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但环境污染问题同样是景区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之一,许多游客反馈白龙湖水面垃圾漂浮多,严重影响生态健康和整体景观。与此同时,景区安全管理,尤其是湖面游船安全管理仍需加强,这样才能为游客提供一个更加安全、放心的游览环境。
二、青川县地质旅游可持续发展必要性分析
在产业交互融合日益剧烈的今天,旅游业的优良兴衰不仅影响其本身发展,同时也会推进或阻碍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上文主要论述了青川县一些大型景点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本章节将充分探讨青川县地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论证走依托资源与环境优势科学规划旅游区域、合理开发地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青川旅游业良性循环的行稳致远之道。
(一)区域资源互补性要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区域资源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区的旅游特色通过互相合作和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效益最大化。旅游产业通常具有较强的资源依赖性,而可持续发展强调了资源的永续利用,以“边保护边开发”的理念提高旅游景区整体价值[3]。青川县不同区域分布着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重视地质旅游资源的特色和功效,从系统保护的角度实现地质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最佳结合,才能最大限度挖掘旅游资源的内在潜力,更好地促进县域整体发展。
(二)旅游市场竞争性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人们对于旅游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的当下,旅游业面临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多样化,想要避免在激烈的旅游市场中落入同质化的窠臼,就需要在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且有较高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深入钻研。青川县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若能在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推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提出更多巧思,必能提高当地吸引力,提振青川县旅游业口碑。
(三)不可再生的地质旅游资源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青川地处四川盆周山区北部边缘,属盆周山区、革命老区。对待不可再生的地质旅游资源更应该重视保护,切忌竭泽而渔,只有做到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让宝贵的旅游资源泽被后世。
三、青川县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及建议
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发地质旅游资源,发挥地质旅游地品牌效应和作用,青川县文旅局应当在坚持科学开发原则的基础上,探索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景区管理、发挥创新精神打造文旅IP、引进专家指导优化规划调研,从而实现青川县从“旅游大县”到“旅游强县”的转型。
(一)青川县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原则
青川县在开发地质旅游资源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贯彻“以保护求利用,以利用促保护,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原则[4]。在对景区进行开发前,要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其科学研究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欣赏价值。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坚持开发与当地民俗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之路。
(二)青川县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1.加强联动,探索构建地质旅游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地质旅游资源在青川分布较广,带动的地区、产业和人员范围比较大,需要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多方联动,才能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文化旅游和体育局、林业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应成立专项小组,统一指导,合理分工,定期开展交流讨论会,共商共建科学的开发和管理体系[5]。企业也应积极投资于地质资源的修复与开发,同时针对本地特色地质旅游资源提出开发建议,共助青川县地质旅游工作平台的搭建。在群策群力下形成政府重视、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局面,促进青川县地质旅游不断发展,协同带动区域经济和文化建设。
2.鼎力创新,推动地质旅游成为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
要实现青川县地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科学评估当地旅游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加强创新,进行温和无害式开发。以现有的地质公园、冰川遗迹、地震博物馆等资源为基础,结合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科学整合各类资源,形成集群优势。在开发建设中,加强景区之间的联动。在其他景区的开发中,也要秉持将文化遗迹和现代景观有机结合的理念,重点规划设计以几个大型旅游区为核心的多个旅游片区,有计划有目的地打造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地质旅游特色品牌,使其成为新常态下青川县经济和文化发展新的增长点。
3.专家指导,为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提供强力的理论支撑
青川县地质旅游起步较晚,且囿于现实因素制约,许多具有重大价值的地质资源尚未得到科学慎重的开发。政府应当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地质方面人才,并邀请专家实地进行考察勘探,相关开发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摸清县内各类地质资源的分布和特性,准确提供科学的数据,和专家共同编制地质旅游资源名录,为合理开发和有效保障地质旅游资源提供保障。
四、结语
青川县地质旅游资源丰富,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较大潜力,但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推动可持续发展。未来,青川县应坚持崇尚科学、因地制宜的原则,探索更生态的地质旅游模式,实现地质旅游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笑.泰安市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与利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3(5):139-142.
[2] 樊春,王二七,王刚,等.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晚新近纪以来的右行走滑运动及其构造变换研究:以青川断裂为例[J].地质科学,2008(3):417-433.
[3] 王淑华.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2):83-85.
[4] 张广胜,王心源,何慧,等.区域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以安徽省巢湖市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90-293.
[5] 付景保,高军波.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视角[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5):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