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旅游视角下三亚“慢”场景构建研究
- 来源:旅游纵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旅游开发,场景构建,三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1-20 10:20
孙丽峰1,2
(1.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2.三亚学院图书馆,海南三亚 572000)
摘 要:本文在梳理慢旅游的理念的基础上,对三亚慢旅游开发因素和场景构建进行初步的分析。从慢旅游概述、资源优势、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公共服务、“十慢”场景构建等方面,印证慢旅游发展模式可以并且应该作为三亚地区旅游产业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慢旅游;旅游开发;场景构建;三亚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一、慢旅游的理念
(一)慢旅游概述
在大部分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时间观念奉行着“缓慢”这一自然法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追求速度与效率影响了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和价值观[1]。然而过快的节奏也让人感到害怕和恐慌,人们不得不面对快节奏带来的巨大压力[2]。
慢旅游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慢食运动(Slow Food Movement),但其理论基础则源自赫尔曼·戴利(Herman Daly)的“软增长(Soft Growth)”理念,即强调增长的质量而非数量[3]。慢旅游是可持续旅游、文化旅游、深度旅游、乐活旅游、社区旅游等理念的综合体现,慢旅游者可以通过对时间和速度的自主控制,让脚步和思想慢下来,对异地异态生活进行深度体验,充分享受自由、回归自我,深入追求精神享受和“自然、自在、自持、自知”的自我价值实现。
(二)相关研究
在慢旅游定义方面,曹宁和明庆忠认为,“慢旅游是旅游者以愉悦身心、回归本性和满足精神需求为目的,放慢旅行节奏,在目的地长时间停留的休闲旅游方式”[4]。在慢旅游活动特点研究方面,Gardner(加德纳)总结出了7个特点,分别是心态良好、避免拥堵、重视旅程、缓慢游览、文化交流、发现惊喜及回馈东道主[5]。董长云提出慢游的十大活动,即缓行、静赏、体验、闲聊、慢餐、酣睡、乐购、养生、修学、感悟[6]。
我国关于慢旅游的探索以概念界定、慢旅游开发的基本理念和路径、慢旅游目的地打造等为主,理论结合实地调研方面的研究有所欠缺,对慢旅游行为的主体鲜有提及,对交通本身作为一种旅游体验重视不足,因此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有待拓展。
二、三亚发展慢旅游可行性分析
李庆雷提出建设慢旅游目的地应该符合4个基本条件:一是良好的生态,适宜的气候,最好拥有特殊的休闲度假资源;二是闲适的氛围,缓慢的节奏,最好具备文化遗产或民族风情;三是安全的环境,友好的居民,最好具备好客的传统和包容的性格;四是多样的休闲设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最好拥有慢性系统[7]。三亚在这4个方面都拥有一定的优势。
(一)资源优势
从资源来看,三亚市是具有热带滨海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优质旅游资源,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可以实现不同人群需求的全覆盖。从区位来看,全境北靠高山,南临大海,区域发展形式多样,其中海域面积3 226 km2,海岸线263 km,碧水、白沙、蓝天随处可见。三亚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全年无冬季,年平均气温25.7 ℃,空气质量极好,体感舒适度高,是著名的康养长寿之乡。截至2022年年末,三亚全市共有A级及以上景区14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3处,4A级景区5处。
(二)文化因素
2017年,《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中餐厅》等慢综艺节目的热播,反映了人们现实生活的快速与慢综艺的“慢”之间形成的精神上的反向弥补。
慢文化营造对慢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政府、社会、居民的共同建设和维护,需要当地人口对本土文化具有极强且持续的认同感。三亚具有别具特色的黎苗文化和海洋文化,旅游者除了游览旅游景区,入住特色酒店,品尝海鲜美食,体验海上游乐项目,也可以过一过普通三亚人的日常生活,或者去体验黎族的古陶艺、船型屋、黎锦龙被,同绣面文身阿婆聊一聊,学几句正宗的海南话,了解一下水上疍家人的生活,甚至跟随渔船出海捕鱼。
(三)社会因素
根据2016年6月发布的《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三亚宜居指数在全国40个城市中位居第三,城市宜居,社会安定。2023年10月,三亚上榜2023夜间经济十大新锐城市。三亚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族占62.6%,其他民族占37.4%,民风淳朴,当地居民热情好客,包容性强。
(四)公共服务
三亚拥有发达的旅游业、餐饮业、酒店业,以及便利的交通等优势。仅从住宿来看,2022年有酒店293家,拥有客房62 632间。其中,五星级酒店16家,四星级酒店13家。在饮食、娱乐、购物、运动、康养、商务等其他方面都能满足不同年龄阶层的人群需求。
三、三亚“慢”场景构建
上古时期,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陶渊明描绘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生活,苏东坡向往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悠然生活。在现代社会,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向游客传递“慢旅游”理念,构建慢游系统是慢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核心点,终极目标是让游客“留得住、不想走、还想来”。旅游相关部门及企业,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进行场景构建。
一是慢食。与物资匮乏年代不同,吃饭除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休闲方式、交流载体和文化体验路径。作为游客,在品尝海鲜的同时,也可以品尝三亚特色菜,除了海南“四大名菜”,还有槟榔花鸡、椰子鸡、藤桥排骨、南山素斋、羊栏酸鱼汤等,以及三亚的特色小吃,如红糖年糕、椰子饭、港门粉、清补凉、姜糖汤圆、鸡屎藤汤圆等。细嚼慢品才是美食的正确打开方式,通过美食品味独特的风土人情,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开启一段慢食之旅。
二是慢饮。三亚茶叶种类众多,“一茶一世界”,在悠闲的日子里,漫步到老爸茶店,一壶老爸茶从早上喝到下午,可以老友欢聚畅谈,也可以凝视茶叶在杯中打转,独处静思。爱喝咖啡的,也不要错过海南的炭烧咖啡,静思慢饮,洗涤心灵。
三是慢住。慢旅游有一个前提就是“较长时间的逗留”。在三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入住乡村客栈、民宿甚至露营,甚至长租一套房子,过一过三亚人的生活。闲暇之余,拉上三五好友,凑一桌下棋、拉家常,观赏美丽的风景,感受慢生活的三亚。在生活中不断调整自己,学会放慢生活的节奏,去感受在三亚生活的别样美好。真正的“慢”,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快节奏的社会中能够学会慢生活,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宁静。
四是慢行。在慢旅游中,西方学者普遍提倡绿色环保的交通出行方式,国内学者则更倾向于“快进慢出、快旅慢游”的方式。以2021年三亚春节假期为例,自由行的占比达77.5%,自驾游(含自有车及租车)的占比达48.3%。自驾游的普及,既源自出行方式的改变,又源自生活理念的改变。目前,正在建设的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全长约1 000 km,串联起沿海14个市县,让自驾游实现“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房车露营旅游是我国旅游发展中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业态,也必将成为三亚旅游业的新亮点,让更多的游客体验“车子外面是世界,车子里面是自家”,在星月下浪漫的栖息。
五是慢游。与拉练式的旅游相比,慢游更倾向于“下马赏花”,慢下脚步、调整心情,悠闲地观赏、品味风景。通过亲自参与和深度体验,身临其境、融入场景,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品味、领悟其中的内涵和意蕴,从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升华人格。
六是慢购。与传统的即买即走式的旅游购物不同,慢购更倾向于追求购物过程中的愉悦体验,这种体验就像是在大学课堂上学习某一专业知识,在传统技艺馆了解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手工作坊定制或亲手制作工艺品。即便是在三亚购买免税商品,也应该努力了解其品牌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七是慢娱。慢旅游目的地应策划、组织具有地方特色的参与性活动,让旅游者深度体验慢生活,获取全身心的愉悦感知。三亚有丰富的黎苗民族文化、独特的旅游景区、商旅会展优势条件、山村农家风情、红色革命优秀传统、天涯海角的浪漫情怀等,拥有黎苗“三月三”节庆活动、三亚千古情、红色娘子军、三亚国际马拉松赛、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崖州古城文化节、鹿回头情山国际啤酒节、三亚国际潜水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环海南岛帆船大赛、亚洲沙滩运动会、端午节龙舟赛、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南山长寿文化节、环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世界小姐总决赛、模特大赛等。
八是慢疗。慢旅游迎合了人们康体和养生的需求,使高压力群体、亚健康人群和银发族得到释压、疗养和养老,真正达到放松身心、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除了得天独厚的气候因素,三亚还拥有丰富的温泉、森林、动植物等资源,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和传统医疗文化,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打造三亚医疗康养的优秀案例和品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和推广,扩大三亚康养旅游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带动三亚旅游产业的发展。
九是慢动。旅游者会通过徒步、骑车或当地特色交通工具,欣赏旅途中的风景。《三亚市慢行交通专项规划》提出“环抱拥双海、山岛接入城”的改造目标,除了把三亚湾路打造成骑行线路,还计划打造“骑车去亚龙湾”的特色旅游产品,展现“海、城、河、山、湾”五大风光。无论在三亚的清晨还是傍晚,慢跑或骑车于椰梦长廊,感受大海的浩瀚,呼吸着“海的味道”,迎着海浪的节拍,调整好自己的节奏,让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椰风海韵之中。
十是慢交。读书是读者与作者的跨时空交流。结束了一天的疲惫,舒服地坐下并打开一本书,进入另一个世界。在三亚,读书的场景可以是酒店大堂泳池边,可以是民宿沙发里,可以是沙滩椰树下,可以是海边礁石上,可以是茶馆、咖啡厅,可以是书店、图书馆,甚至可以是游艇上。游客还可以去三亚市基督教堂、南山寺、回教清真寺聆听教义,洗涤灵魂。除了独自沉思,与人交谈、闲聊也是慢旅游的一大要素。在三亚,约上三五好友随意找个安静之处漫无目的的闲聊、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不约定主题,也从不约束时间,到凌晨甚至通宵都可。
四、三亚慢旅游发展思考
目前,我国的慢旅游发展仍不太成熟,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作为旅游产业主导的城市,三亚的慢旅游规划开发,应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切不可一拥而上,盲目开发。主管部门应统筹旅游发展,制订科学可行的短中长期规划,健全旅游配套设施,鼓励多主体参与合作,加强旅游产业要素互动融合,延伸产业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旅游企业要积极整合优势旅游资源,深挖本土特色文化,打造多元品牌形象,创新旅游产品开发,发展个性化精品旅游,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旅游者要充分了解慢旅游的理念和内涵,认清自身的真实旅游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放慢脚步,放松心情,充分享受旅游所带来的愉悦体验。
慢旅游满足了当下人们享受自由、回归自我的内心需求,应该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出口和路径。三亚市应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市场积累等方面的优势,抓住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经济及社会的带动作用,通过“慢旅游”带动“慢经济”,为三亚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彼得·博夏德.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快[M].佟文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43-145.
[2] 卡萝·奥诺德著.慢活:缓慢革命正在发生[M].李慧明,译.北京:现代出版社,2012:5-8.
[3] DALY H E.Toward a steady—state economy[M].San Francisco,CA:Freeman,1973:332.
[4] 曹宁,明庆忠.“慢旅游”开发的基本理念与开发路径探讨[J].旅游论坛,2015(1):81-86.
[5] GARDNER N.A manifesto for slow travel[J].Hidden Europe magazine,2009(25):10-14.
[6] 董长云.以扬州为例谈慢旅游目的地的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7):18-19.
[7] 李庆雷.慢旅游视野下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