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策略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旅游资源,地质旅游,榆林市
  • 发布时间:2024-01-20 10:17

  梁莉娜 刘 英 纪德爽 王美婷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摘 要:坐落于陕西省北部的城市——榆林市,旅游资源丰富,涵盖多种类型,如人文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和自然地质旅游资源等,这些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但是,目前榆林市的旅游资源开发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的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从人文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自然地质旅游资源3个方面分析其开发现状,并探析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期能够充分利用和挖掘榆林市的旅游资源,推动榆林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地质旅游;榆林市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民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旅游已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屡创新高,能够促进我国就业创业,并且提高人民娱乐生活的幸福度,有效地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为社会和国家创造巨大的价值[1]。而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能够蓬勃发展的根基,没有旅游资源就无法发展旅游业,因此对旅游资源进行研究能够解决旅游业发展的问题。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古称上郡,别称驼城、塞上明珠等,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处,位于甘肃、陕西、宁夏、内蒙古、山西5个省区交界地,同时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这使得该区域是一个多民族聚集融合、农牧文化交融的历史悠久的地区,不仅具有多样文化,还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包括著名的关中文化、黄土高原的地貌风光等,涵盖山岳河川、湖泊泉水、古建筑、文物古迹、遗迹遗址等,而且具备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和自然地质旅游资源。随着2023“清爽榆林”旅游文化季近百项活动的陆续开展,榆林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榆林已发现潜在开发价值超过46万亿元的8大类48种矿产,尤其是煤炭预测储量极其丰富,而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正位于陕西省榆林市,这些矿产资源给榆林市带来了巨大的开发潜力,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虽然榆林市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但是榆林市所拥有的富饶的旅游资源与政府对其利用开发程度是不匹配的,相当一部分旅游资源处于未开发或部分开发的状态。榆林当前的旅游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也将迎来新的局面,但与其他热门旅游城市相比,榆林市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仍有待提高。本文将对榆林当前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推动榆林旅游资源的高效发展,以此提高榆林市的旅游竞争力。

  一、榆林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榆林市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因其兼收并蓄了边塞文化、草原文化、农业文化、畜牧文化、黄土文化,形成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还拥有如石峁遗址、统万城遗址、千年宋城府州城、史前文明寨山石城遗址、晋陕大峡谷等著名人文景点。而明代长城遗址是榆林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长城,也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榆林市境内长城资源十分丰富,有魏、秦、汉、明四代长城遗址,有着时间跨度大、保护较为完整、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但现仅留存少量遗迹,唯独明长城保存情况较好。明代长城遗址本体及沿线周边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包括明长城沿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独特的自然景观、多元交融的民俗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等,无论是从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游览观赏价值、艺术价值,还是从其市场开发潜力而言,都具有很多的优势,在全省、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有很强的影响力[3]。被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所围绕的榆林市,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还是一个能够作为开展科普性旅游,向游客展示其科学价值的优秀载体。

  以明长城为例,虽然榆林对明长城的综合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明长城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3]。除了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期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规划,各级政府并未给出一个统一且详细的标准和规划,使得旅游业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标准[4],出现了旅游资源盲目开发等现象。此外,从陕西省旅游空间结构看,旅游点线布局不够均衡,也缺乏特色,相对来说榆林地区旅游发展步伐较慢、力度较弱,未能完全发挥出自身的资源优势。

  (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红色旅游是一种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形式,其发展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进行红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红色旅游以独特的景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现代旅游发展理念,是当前时代的热点,于是红色旅游逐渐成为新趋势,榆林的红色旅游景区逐渐受到游客的关注。榆林作为陕西北部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区域,不仅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还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转折点[5]。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榆林战斗生活一年多,足迹遍布8个县30多个村庄,给该地留下了不少红色旅游资源。2020年,经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筛选确认,目前榆林市有372 处革命遗址、旧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5]。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陕西省榆林市考察时,特意前往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和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参观,并指出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在榆林市红色旅游景点,游客可以追寻红色记忆,体验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走进革命历史纪念馆,了解关于革命先烈的各种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红色旅游不仅是旅游,更是一种爱国爱党的精神层面教育。据统计,当前年轻人更倾向于参加红色旅游,由此可见,更应该加强对榆林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充分发挥其在青年群体中爱国爱党教育的重要作用,进而使其发展成为一个党史教育的重要途径。

  榆林区域间、城乡间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相应的特色,并不能与其他省市的红色旅游资源区分开。另外,榆林还存在红色旅游人员与相应人才缺乏,红色旅游综合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三)自然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地质遗迹是独具特色的一种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旅游娱乐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自然地质旅游资源因为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和不可再生性特点,蕴含重要的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所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貌景观单元之一,主要由第四纪时期粉砂质粘土细粒物质沉积而形成[5-6]。而陕北黄土高原总面积约为90 000 km2,约为陕西总面积的45%,拥有得天独厚的黄土地质遗迹资源,吸引了不少学者对此地黄土地质资源进行研究[7]。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麻黄梁镇的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是于2020年建成的省级地质公园,主要包括黄土峰林地貌景观、第四纪地层剖面、沙漠地貌景观、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对我国大陆乃至欧亚大陆第四纪地层剖面地质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全国范围内,能够同时欣赏到沙漠地貌景观与黄土地质遗迹景观的唯一一个地质公园就是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该公园由“一心、两环、三景区、四板块、多景观”的结构体系组成,使游客能够全方位地欣赏到各种独特的地质景观。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古代建筑的韵味,充分感受地质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了解榆林的历史文化,体会黄土高原的独特风情。

  地质旅游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科学旅游,是以游览考察具有观赏及科研价值的地质景观为目的的旅游活动[8]。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榆林市旅游产业未打造特色景区,在陕西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缺少知名度,大量优质且丰富的自然地质旅游资源仍处于部分开发利用甚至未开发阶段,如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的知名度就较低。

  二、榆林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一)加强区县合作,建立统一详细的规划标准

  当地政府需要制定出一个统一且详细的规划标准,并且加强榆林市各区县的合作,建立有效的联系和沟通机制,通过合作加大对榆林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力度。制定详细的规划标准能够引导旅游业经营者对旅游资源进行有序开发,带给游客愉悦的旅游体验,同时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另外,可以通过建立窑洞民宿、艺术主题院落、农耕文化展示馆等具体措施开拓榆林旅游市场,打造不同旅游景点,打造陕西文旅品牌,展示榆林旅游资源特色,推进旅游产品结构优化提升,进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二)打造独具特色的精品景点,引进相关人才

  首先,积极打造红色文旅精品,推动革命旧址建设,深度挖掘人物、事件、历史等资源,培育有地域特色的剪纸、石雕、刺绣等传统工艺产品,建立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博物馆,通过博物馆将旅游资源集中展示给游客,多角度展示榆林地区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塑造榆林独特红色旅游品牌。其次,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不断优化人员结构,鼓励高校开展陕北文化特色教育,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最后,需要坚持政策指导、规划引领,构建完善的红色旅游产业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政府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公共服务、环境营造等职能,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制订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和重要景区相关规划,及时将研究成果物化为具体文件、转化成具体政策,并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更为重要的是,要注意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管理和维护,开展必要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游客有良好的旅游体验。

  (三)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提高知名度

  榆林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来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以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为例,充分利用邻近省份的精品景点的知名度进行地质遗迹遗址类景区联动宣传,以提高榆林市乃至陕西省的旅游知名度,达到合作共赢的局面。可以通过建立与黄土沙漠有关的艺术写生基地,与相关高等院校或中小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基地,按频率举办艺术写生教育活动或者科普宣传活动,提高榆林景点知名度。当地还可以承办旅游地学学术研讨会议,举办黄土边塞艺术汇报展演活动,由浅到深地提高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所以榆林市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如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及今日头条等,通过视频、文字和图片等方式向外界宣传榆林市的旅游景点,以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提高当地旅游业的知名度[9]。

  三、结语

  虽然榆林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开发,但其开发不够完善,仍然需要正确的政策指导和大量的资金支持,以确保榆林市旅游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积极发展旅游业的进程中,要注重保护当地人文和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社区和生态群落的影响,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保护当地居民的利益[10]。为进一步推动陕西榆林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并全面推动榆林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榆林各县区应该加强合作,进一步推动旅游资源整合,尽快打造出特色旅游品牌,促进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魏小安.中国旅游市场的40年起伏变迁[J].旅游学刊,2019(2):1-3.

  [2] 庞喆.榆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概述及思考[J].农业与技术,2021(19):110-112.

  [3] 王艳霞.榆林明长城旅游廊道总体发展思路及空间规划框架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1-170.

  [4] 刘雁南.榆林旅游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研究[J].当代旅游,2022(9):34-36.

  [5] 白慧,高昊宇,刘庆华.新时代榆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7):21-23.

  [6] 刘佳奇.榆林麻黄梁黄土地质美学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20:1-63.

  [7] 刘佳奇,郭力宇,郭昭.榆林麻黄梁黄土地质遗迹及美学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9(12):136-137.

  [8] 刘洋,邵景安,梁修银,等.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地质旅游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63-73.

  [9] 李大艳,李冬艳.“一带一路”背景下榆林市旅游文化外宣现状及路径[J].榆林学院学报,2023(1):110-113.

  [10] 胡浩.榆林黄河沿岸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2:1-13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