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教学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 关键字:知识本位,转向素养,策略
  • 发布时间:2024-01-26 18:02

  杨敏丽

  (浙江省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正逐渐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教学。这一转变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因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教学的意义及具体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本位;转向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3)12-009-01

  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正逐渐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教学。这一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而且有助于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教学的意义

  我国历来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将其视为培养合格的公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教学,有助于实现教育的内涵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道德与法治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素养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法治观念,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素养教学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素养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与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同时,团队合作可以使学生学会倾听、沟通、协作,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教学,有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教学策略

  2.1 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1)深入探究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个案研究等方式,探究道德与法律背后的原因、价值观和影响。例如,在讨论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案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隐私、网络伦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审视问题的能力。(2)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道德问题,并要求学生自主查找相关材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其自主学习与探究问题的意识。核心素养教育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调研和整理资料等方式掌握相关知识,并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建议,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深度学习和个人思考,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2.2 以社会实践为途径,健全人格品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实践密不可分,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在实践中应用和检验。教师要将教学目光由传统的知识讲授转向知行合一,以社会实践为途径,推进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锻炼与提升,健全自身的人格品质。教师可以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走进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进行体验与感受,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初步明确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并引导学生体会、感受不同职业的劳动艰辛,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劳动、尊重他人。当代初中生大多好高骛远,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对此,教师可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参与公益植树、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法治宣传等社会活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活动中、从居民反馈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培养学生的志愿精神和奉献服务意识,提升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开展家务劳动周的活动,让学生帮助家长做家务,以视频的方式做好每天的劳动打卡记录,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了解劳动的意义,并将劳动实践纳入学生的综合考评中,感受劳动的光荣,激励学生将劳动精神扎根于自己心中。

  2.3 设计信息化作业,实现德育延续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也是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内化素养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以背诵、抄写、做题为主,作业内容、作业形式机械又单一,违背了新课标要求,不利于“双减”政策的落实。为此,教师要对作业进行创新设计,可以布置信息化作业,利用学生爱玩手机、爱上网的心理,让学生从网络中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文、视频资料,浏览主流媒体网站,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动态,或为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电视节目,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和法律知识等,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将课外学习资源高效地利用起来,不断充实、提升自己,实现课堂德育的延伸。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设计类的作业,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利用电脑软件设计道德宣传海报、标语,制作学习小报等,用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弘扬道德与法治,并在班级或校级公众平台上进行展示,鼓励学生成为道德与法治的宣传大使,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自觉遵法、守法、护法。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采风类作业,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助人为乐、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等蕴含中华传统美德的温馨画面用手机记录下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美好、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政治认同。

  结语

  新时代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尤为重视。教师想要更好地培养广大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充分明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容和培养意义,并要深刻意识到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这样才能探寻出切实可行的路径,才能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奎.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本位转向素养追求初探[J].安徽教育科研,2018(06).

  [2]潘梦霞,刘慧.走出知识教学的困境——基于《品德与生活》和《道德与法治》的比较分析[J].中小学德育,2019(1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