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脱贫时代对农村中小学精准资助的研究
- 来源:北大荒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农村,中小学,精准资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3-30 10:37
胡振湘
邵东市第三中学
摘要:精准扶贫强调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扶贫对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资助育人,各校应在“后脱贫时代”,基于精准扶贫要求对农村中小学实施精准资助,即在摸清农村学生的家庭情况特点基础上采用奖补、志愿补助等方式资助贫困学生,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教育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获得资助,最终达到精准资助的目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后脱贫时代”对农村中小学精准资助的必要性,提出具体的精准资助策略。
关键词:后脱贫时代;农村;中小学;精准资助
在“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系列扶贫政策的推进下,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与决定性进展,目前已步入“后扶贫时代”,即将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面对“后扶贫时代”背景下,剩余贫困户的复杂性、新脱贫户的不稳定性以及脱贫户的迷茫性,各地为进一步保证脱贫攻坚工作效果,应坚持与落实精准扶贫理念,并尝试将其全面应用于农村中小学精准资助工作中,以为新时期学校资助育人指出新的方向,切实强化学校资助育人的实效性。
一、后脱贫时代对农村中小学精准资助的必要性
新时期学校资助育人工作中,“谁来扶”“怎么扶”“扶持谁”是必须明确的重要问题。针对“谁来扶”,国家、政府、学校、社会等主体均是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与帮扶的主体;针对“怎么扶”,则提出了助学金、奖学金、义务教育贫困生补助等方式,相较于简单给钱、给物而言,上述各种资助方式在“育智”“育志”方面有着显著作用,可更好地培育学生品格;针对“扶持谁”,目前则存在相关问题,即部分地区与学校过于注重“平均”理念,进而尝试将资助尽可能地均分到全部受助学生手中,这一现象的发生,直接使部分家庭经济极度困难的学生无法得到充足的资助,难以让资助育人工作取得理想效果。“后脱贫时代”对农村中小学精准资助强调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理念,即摸清学生实际情况深化精准帮扶,使真正有需要的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帮助。由此可见,解决资助对象评判精度低这一现实问题,跳出少数需要资助却难以得到资助,家庭情况改善无需资助却又得到资助的圈是“后扶贫时代”对农村中小学实施精准资助的价值意义,有助于深化资助育人效果[1]。
二、后脱贫时代对农村中小学精准资助的策略
(一)建立“学校+ 社区”联动平台,摸清学生实际情况
“后扶贫时代”对农村中小学实施精准资助的基础前提是摸清学生实际情况,以实现资助对象精准化与资源投放精准化。在此要求下,从不同角度获取学生信息、审核学生申请信息的真实性尤为重要,而学校与社区是全面了解学生的主要途径,因此建立“学校+ 社区”联动平台是摸清学生实际情况的重要举措。在“学校+ 社区”联动平台支持下,社区工作人员能够对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态度、道德品质、行为举止等进行调查,而学校教师则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价值观等开展调查,最终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多详实的信息,为精准资助对象的选择提供参考[2]。
以邵东界岭峰华村王姓三姐弟为例,通过学校与社区的联合调查,确定三姐弟的母亲失联,而父亲患病(尘肺三期),丧失劳动能力,因此三姐弟满足相关精准资助要求,可采取助学金、奖学金、志愿补助等方式对其进行资助。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精准帮扶
“扶志”与“扶智”是精准扶贫的内涵之一,“后脱贫时代”农村教育精准资助工作的开展也应将“扶志”与“扶智”作为主要导向。在此要求下,农村中小学精准资助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此来践行“扶志”与“扶智”要求,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中既得到经济方面的支持,又实现爱国、诚信、友善等品质深化,以达到物质与精神“双脱贫”目的。例如,各地可鼓励与引导受资助的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志愿者活动,力所能及地反哺乡村发展,回馈社会。又如,各地学校还可开展生理、心理、道德、感恩资助等讲座活动以及主题性的立志演讲活动等,既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接受资助的同时,也要承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使其可以在今后将国家与社会予以的关心、爱护等传递下去。与此同时,立足感恩资助、资助育人等主题的讲座、演讲等活动还可在社会上掀起“资助育人”的热潮,让更多人参与到农村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帮助[3]。
(三)优化与完善资助育人的保障机制
首先,实现对象服务精准化。通过“学校+ 社区”联动平台,摸清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受资助的学生名单后,学校应进一步分析学生信息,确定学生实际需求,进而制定个性化的资助方案。其次,做到资源投放精准化。物质与精神资源是“后扶贫时代”对农村中小学实施精准资助的基础保障,各校应摒弃平均分配思想,在资源投放精准化原则下进一步制定科学系统的资助育人工作管理方法,使各项资源的分配具有精准性,达到资源优化配置与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等目的。最后,制定因地制宜的反馈机制。“后脱贫时代”农村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是需要长期开展的,这就需要不断地完善工作机制、工作内容、工作方案,为此建立一套精准及时的反馈机制尤为必要,能够对各阶段的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有效的评价总结,以积累丰富的农村中小学精准资助经验[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后脱贫时代”对农村中小学精准资助策略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研究可知农村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可实现资助对象精准化与资源投放精准化,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学校+社区”联动平台、重视物质与精神“双脱贫”以及完善资助育人的保障机制能够进一步强化农村中小学精准资助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巨臣.“后脱贫时代”农村教育精准扶贫如何深入——一个资源配置视角的分析框架[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19(5):51-59.
[2] 徐立彬,章旭东,张卡尔. 后扶贫时代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贫困体育教育精准帮扶的路径选择[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4):51-58.
[3] 方江振. 农村基础教育“三维一体”精准扶贫实践研究[J]. 教育评论,2020(3):42-46.
[4] 冼梨娜,钟小立. 精准扶贫背景下学校资助育人工作路径探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9):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