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职专学生世界观的现状与思考

  李德衡

  建昌县职业中专辽宁建昌125300

  [内容摘要]职业中专校园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曾经以职业技术优势、就业优势而使职专学生引以自豪和幸福。但是现今的职业中专校园,其中的不少职专学生的世界观却经常陷入深深的困惑,笔者为此就其原因进行粗浅的思索,以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世界观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223(2019)2-0007-04

  一向被视为宁静的校园,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前沿阵地,莘莘学子既传承华夏民族的传统观念,又接受市场经济、西方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他们正在或已经脱离上一辈的生活模式,追求一种更自由、更民主、更人性化的生活方式。然而,他们同时也感到从未有过的迷失与困顿——职专学生求学在外,独立、竞争、适应,让他们生出一种断奶的躁动,感到一种成长的失落。尤其是现今职专学生,高考的失利与择业的艰难,使得他们感到失落、自卑、孤独、无望、无聊、恐惧,他们彷徨、挣扎、放纵。他们的生命是灿烂的,但也是脆弱的;他们既是国家、学校和家庭的希望,但他们的世界观却经常陷入深深的困惑,也成为我们的忧虑。

  一、职专学生世界观的困惑

  (一)理想失落,学习动力不足;(二)追求盲目,生活激情匮乏;(三)自我中心,集体意识淡漠;(四)竞争失偏,攀比心理严重;(五)行为狂放,自我塑造失准。

  二、职专学生世界观的困惑原因分析

  (一)竞争压力下的目标迷失

  一方面,这些学生在中学时代大多数就属于让家长和教师头疼的“学困生”,能上大学已经让他们有一种对得起父母和教师的无憾,又有一种自我侥幸和荣幸,因此他们不能很客观地正视自己过去的学习状态和结果;另一方面,社会竞争的激烈,各种媒体对中专学历,尤其是职专学生择业艰难的报道,使得职专学生对自己的竞争实力黯然神伤,残酷的现实让他们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着未来。中学时养成的惰性心理不是让他们奋进,而是导致了他们无奈的心态,学业上没有明确的自我要求,“混”毕业证的心理阻碍了他们智能水平的正常发挥和提高,学习效果不理想,二者恶性循环的结果造成了他们学习动力严重不足。

  (二)生活磨砺下的热情降温

  中学时做为“学困生”的境遇,以及职专的校牌,让他们感受了生活中目光和言语的冷暖,面对家长和教师的责备和伤心,他们习惯了变心底的不满为表情上的无所谓、行为上的洒脱不羁,内心情绪久被压抑而不能释放,因此他们缺乏拥抱生活和追赶未来的激情,理想对他们只是几乎淡忘了的梦。这些学生生活在自己内心残破的梦中,似醒似睡,青春的朝气和勇气被严重磨损。但是生命本能的搏动,使他们也为自己寻找到了可以释放的场所,于是过生日、追星、跳街舞、上网成为了他们的热衷。

  (三)市场经济下的个人主义

  这些在校的职专学生都是“80末、90后”生人。一方面,他们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改革开放这把双刃剑使得西方价值观和道德原则的“个人主义”随之侵入到人们的思想领域,同时等价交换、相互竞争、追求利润、个人——集体——国家的分配方式等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凸现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代人就在强调个性、自由、民主、人权的氛围中和这样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自己多元化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他们大多生活在独生子女和俩个子女家庭中,因此他们养成了极强的自我意识,一事当前总是为自己考虑得与失、付出与回报,自己的“利益”和“好恶”成了他们为人处事的较为绝对的标准,而“集体主义”这个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关系的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却没有扎根于他们的意识领域。于是他们不是比贡献、宽容,而是比以尽量少的付出换来尽可能多的回报,形成了一股无视纪律与集体的“无政府主义”现象。

  (四)多元文化下的横向吸引

  由于信息渠道的日益增多,社会产品的日益丰富,因此这个世界变得缤纷繁复,声音、色彩、光电等吸引着他们的各种感官,成长中的他们左顾右盼,听听看看、玩玩歇歇,在他们追梦的大路上时常走向小径,青春的能量被释放,前进的脚步放慢。他们追求时尚的发式、服装、MP4、手机、上网、恋爱等。“六十年代生人”的青年时代谈向往未来,而他们谈的却是享受现在。

  (五)物质享受下的贫家娇子

  中国人穷怕了,因此大力发展教育的“再穷不能穷孩子”的理念,被“望子成龙”的父母们用到了家庭的物质生活中。因此这些职专学生从小就成为了穷人家里的富贵子和娇子,养成了不能吃苦耐劳、心理抗挫折能力差的特点。对待学习中的困难知难而退,对待身体上的不适小病大养,对待同学间的矛盾攻击报复心理极强,懒散、言行举止不文明、讲吃比穿、旷课、作弊、厌学等,成为他们自我形象塑造中应摒弃的通病。

  三、德育工作构想

  职专学生的种种困惑让人感叹、担忧,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多的责任是深思和探索:“尊重、理解、引导、关爱”,应成为教育工作者奉行的学生工作指导思想;人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全方位的工程。因此构想如下:

  (一)转变育人观念,帮助学生重树自信

  自信,是每一个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动力。职专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前途的不自信,因此表现出厌学、烦躁、嗜睡、萎靡、慵懒等特点。面对这样的学生,教育者不能用对待“学优生”的眼光和标准看待和要求他们,动辄比较,甚至讽刺、挖苦、斥责他们。虽然职专学生普遍应该是具有较好的自我意识的年龄,但对这些中学时就被列为“学困生”的职专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信早已日渐被家长和教师磨损,他们也是需要在鼓励、信任、期待的阳光、空气、水分和营养中培育与发展的。如果说“学优生”仰视教师的话,那么教师却应该仰视和平视“学困生”;如果说教师应成为“学优生”的向导的话,那么,教师却应该成为“学困生”的纤夫和推车人。否则,师生心里就会失衡,教师由“厌生变厌教”,学生由“厌师变厌学”。教育上有著名的“暗含期待效应”的试验,美国也曾经做过“测力器”的试验,都证明了鼓励、信任、期待的良好效应。因此,应转变教育理念——不是让学生适应教育和教师,而是让教育和教师适应学生。

  (二)拓展育人途径,引导学生追求文明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学科的教学

  实现“育人”目的,实施“五育”内容,教学是最主要的教育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有助于学生从理论的高度和角度理解、认同、接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意义;人文学科的教学,有助于学生从古今中外人士的人生感悟、体验、成功和失败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有助于学生从历史的变迁和发展中总结事物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些均在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2、创造实践锻炼的条件

  从德育规律看,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必须是知、情、意、行四要素整体共同建构,而道德实践是将认识、情感、意志转化为行为的关键。因此,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尤为重要。如:工厂、农村、商场,可以体验劳动的艰辛;军营,可以感受纪律和火热的青春;海边、登山、牧场、林海,可以陶冶情感、放飞心灵;敬老院、福利院,可以感受被尊重和需要的自豪;家教、打工,可以收获诚实付出和回报的快乐;少管所、监狱,可以感悟自由的可贵;集体行动中可以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注重良好班集体和文明宿舍的建设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的“平行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原则。实践证明,一个良好的学生集体对其成员行为和心灵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人具有“群居性”特征,内心对与人交往、沟通,对被接纳、需要、尊重和友谊的渴望是强烈的。因此,归宿感、认同感、成就感成为个人与集体良好关系的象征。健康的集体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和约束力。因此,大学教育应加强班集体建设,发挥党、团和学生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带动一大批积极分子共同进步,用弘扬正气来削弱和抵制歪风邪气;同时鼓励学生美化宿舍,营造温馨、和睦、舒适、格调高雅的生活环境,让每一个成员在其中找到心灵和情感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开展,既给学有专长的学生提供了施展他们个性特长的广阔空间,让他们在运用中享受自身优势带来的精神愉悦,又能让其他学生培养一技之长,在学习中享受收获的快乐。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兴趣和爱好,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5、有效运用奖惩机制

  奖励,是一种正面教育的方法;惩罚,是一种反面教育的手段。二者应以“正”为主,以“反”为辅,在激励学生积极上进,遏制不良行为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应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使得合法、合理、合情、可行的规章制度成为校园里的“硬”教育。比如:奖学金制度、单项技能奖制度、留降级制度、勒令退学制度等。

  (三)构建育人网络,协同学生驱动内力

  1、“校园网”的建设

  既要加强专职教师的师德建设,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风范、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又要加强对全体职工的管理和教育,在学校内部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良好环境。

  2、“校外网”的构建

  现代大教育观认为: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教育协调配合,才能形成覆盖渗透时空的立体交叉的教育网,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管理、教育、塑造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性质复杂,学校难以协调净化,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是绝大多数家庭方面的力量还是可以调动的,而且也是一种强大的、有效的力量。因为:一方面,可以防止许多“问题学生”经常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编织谎言;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学生形成了一定意义上对父母的良心感和孝顺感;再次,当学生出现重大问题时,父母可以帮助学生一起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压力,避免更为不良后果的发生。

  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是家庭的期待,也是他本人的舵手。应该说当代职专学生精神面貌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虽然“硫酸烧熊事件”、“食堂爆炸事件”、“马家爵事件”只是少数,但是所反映出的问题是令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警醒的。因此,以客观积极的态度正视这些问题,并且以历史的责任感、时代的紧迫感、科学创新的育人思想及方法,加强和改进职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