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探佚

  陈朝

  北京大学北京100000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223(2019)2-0027-14

  没想到过了二百五十多年,这部小说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欣赏、研究这部小说已经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为什么会这样呢?可以说出很多原因,但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红楼梦》有探佚这部分内容。

  什么是《红楼梦》探佚?“佚”就是丢失。探佚就就是探讨《红楼梦》原稿佚失部分的内容。我们都知道曹雪芹原著只留下前八十回,成了断臂维纳斯。但八十回以后的原稿并不是压根没存在过,而是“佚”了,丢失了。佚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今天不讲这个。暂且接受脂批的说法,即“被借阅者迷失”。探佚就是要探讨这个“被迷失的世界”,把它的大体轮廓勾勒出来,看看曹雪芹原来的整体构思是什么样子,小说原著的整体风貌是什么模样。很自然,也就会比较曹雪芹原著八十回后的内容与现存的后四十回续书有什么区别。再进而比较这“两种《红楼梦》”的思想、艺术、哲学、审美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看二者有什么区别。

  但原稿既然已经“佚”了,我们根据什么来“探”它呢?是不是胡乱猜谜呢?探佚怎样来保证它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呢?探佚最主要的根据,还是来自于《红楼梦》的文本本身。因为曹雪芹写小说时采用了一种奇特的方法,就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前八十回的确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谶语”“影射”等伏笔,根据这些伏笔的确能探索出后文情节发展的基本轮廓。第二,就是通过对前八十回的分析,对作者的思想倾向、艺术手法、审美风格、结构法则、悲剧观念等作深入的研究,看看那文章的必然走向,小说情节和人物命运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第三,脂砚斋等曹雪芹的亲友写下的批语中有一部分涉及八十回后佚稿的内容,甚至有具体的文句,比如说原著写黛玉死后潇湘馆的情况是“落叶萧萧,寒烟漠漠”,是和前八十回的描写“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前后对仗的。第四,《红楼梦》有很强烈的“家史”“自传”性质,所以小说的“生活原型”也就是曹雪芹家世的研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探讨原著的某些情节可能怎么写。比如曹家有两个女儿是王妃,其中一个是平郡王纳尔苏的妃,另一个也嫁了某王子,《红楼梦》中贾元春和贾探春分别是皇贵妃和海外王妃,当然小说是作了艺术加工的。第五,是清朝至近代的不少野史笔记记载了一种“旧时真本”《红楼梦》,说到八十回以后的一些情节情况。虽然至今没有一个本子被发现,但历史记载言之凿凿,如流入日本的儿玉达童本就说探春是“杏元和番”,用陈杏元比喻贾探春。以上就是探佚的五大根据,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种和第二种,也就是对《红楼梦》文本的深度阅读。探佚学涉及版本、家世等“红外学”,但从本质上说,它是地地道道的“红内学”。当然,这五种根据或者方法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结合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