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副中心:从理想走进现实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经济,理想,现实
  • 发布时间:2024-04-27 11:03

  文/本刊编辑部

  从2018 年确定7 个种子选手,到2022 年明确建设川北、川南、川东北三个省域经济副中心,再到近期连发三份重磅支持文件,四川对于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渴望值拉满、期待值拉满、行动值拉满。省域经济副中心2003 年滥觞于湖北,十八大以后逐渐“风靡”于全国,四川进场的时间不早不晚,但是谋划的规格之高、一以贯之的推进力度之大在各省市中并不多见,为什么?

  因为发展规律的不可抗拒。通常,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要经历离散、极核、扩散、均衡四个阶段。四川的区域经济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形成了以成都为经济中心的极核型空间结构,全省经济主要体现为向心集聚的过程。经过多年发展,成都已达到相当的集聚规模和水平,已经具备辐射带动全省区域发展的能力和内在要求,开始由空间集聚向空间扩散转变。另一方面,近年来我省次级中心城市增长迅速,全省除成都之外已经形成4个100 百万人的Ⅱ型大城市,城市等级系列趋于合理,绵阳、宜宾进入全国百强市行列,有条件在全省范围内培育形成次级中心。四川区域空间结构步入由“虹吸集聚”向“辐射扩散”发展的拐点,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是顺势而为、察势而行。

  因为现实强有力的需求。作为调和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产物,省域经济副中心虽然做不到“药到病除”,但从部分推进得法的省份来看,确实有效。以发源地湖北为例,襄阳、宜昌两市自被列为省域经济副中心城市后,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出台配套政策,增长势头迅猛,成为近20 年来中西部地区经济表现最好的非省会城市。湖北也因较早规划了两个省域经济副中心,以武汉为中心的核心增长极与省域副中心城市间形成了良性互动,整体经济快速发展,在与湖南省GDP 对比一度落后的情况下,于2020 年实现反超。这对苦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久矣的四川来说,基本没有抵抗力。

  因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2023 年四川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不止经济总量跃上六万亿元,在全国排位也实现了晋级。成绩鼓舞人心,也更进一步激发了四川对于建设经济强省的动力。但从广东、江苏、山东等经济强省发展实践来看,除省域经济中心之外都有三、四个GDP 在5000 亿元以上、GDP 占全省比重在10% 左右的城市,形成对经济强省的有效支撑。目前,我省除成都之外仅有绵阳经济总量刚过4000 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也仅有6.7%。四川要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没有几个GDP 占比达到10% 左右的城市很难实现。建设经济副中心有利于加快培育若干经济规模较大的市,形成四川建设经济强省的有力支撑。

  蓝图绘就和目标实现,中间仍横亘着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从调研情况来看,有认识层面上的,经济副中心与经济中心城市间的关系怎么处,“副班长”到底要承担什么功能?要帮着“班长”做什么?有思想层面的,存量时代组团培育经济副中心利益博弈更趋复杂,如何调和分配关系,使得你情我也愿,提升协同发展意愿?有实操层面的,地缘相近、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相似的经济副中心城市间,如何走出产业同质化的怪圈?

  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虽然有湖北等先发地的“石头”可以摸,但是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禀赋、基础、阶段千差万别,并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可的标准,照葫芦画个瓢,不是根本之策,四川的事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躬身“问道”。这些“道”有时候在场外,但更多的是在场内,蕴含在一个个行进中的问号之中。故而本期专题,我们选择从问题出发,邀请业内大咖专注“问道”“论道”,希冀相荡成涟漪、相击而发灵光, 助“ 副中心” 从理想走进现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