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渗透研究

  • 来源:辅导员
  • 关键字:语文教学,审美能力,渗透
  • 发布时间:2024-06-24 19:24

  张天宇

  (北京市大兴区孙村学校)

  摘要: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欠缺,审美和想象能力有限,在学习过程中的审美体验经常会受到限制,这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是各学科教学关注的焦点。语文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语言美、形象美,在美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关键词:美育;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审美能力;渗透

  一、植根感受美的敏感力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作品是从生活中出发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因此文学作品中美无处不在。而教师在美育渗透的过程当中需要做的也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的敏感力,让学生可以更快更好地感受并发现文学作品当中的美,美的敏感力培养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分析可以从语言美和情感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培养学生语言美的敏感力

  收录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阅读文本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几经考量后确定的文本素材,因此阅读文本本身的可读性和借鉴性是相对较高的。感知语言美是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美育教育的首要环节也是基础环节,学生需要明确在阅读文本素材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通过学习了解不同语言表达所能产生的效果,感知和学习语言美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为学生创造美奠定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例如,在讲述《海上日出》这一节课时,所涉及的描写景色优美的句子就相对较多,可供借鉴和学习的表达方法也相对较多。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可以以通过语气、语调、语速、语势的有效调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素材当中的太阳、云霞、云片等特色。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语言美的感知和敏感力的培养应当是侧面推敲和提示,不应该直接给予答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好地了解海上日出时的美景,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神秘与美好以及文本素材中的美词佳句。

  (二)培养学生情感美的感知力

  语文教学之所以成为情感教育和观念教育的主要战场之一,与文学作品背后的深层情感是离不开的。如果说感知语言美是语文教学的表象需求,是学生走进文本素材的第一步,那么感知文本素材的情感美,就是培养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的终极目标。学生在阅读文本分析和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更好地掌握文本素材传输的情感和蕴涵的价值观念,例如,在讲述《画杨桃》这一节课时,就需要让学生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人们看待事物的内心反馈有所不同,要学会包容多元的价值观,同时也需要坚定客观事实,坚定自己所看所想观看文本素材的情感世界,学生往往会接触更广袤的天地同时也可以实现对学生的观念教育。在培养学生情感美的感知能力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入情景化教学,通过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图片资源的引入,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而更好地感受深层情感。

  二、陶冶创造美的心智

  创造美是美育教育的重点目标之一,而在创造美的能力和心智培养的过程当中应当遵循实际,把握时机,顺其自然,教师可以从激发创造美的诱因和宣导抒发美的形式两个角度来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激发创造美的诱因

  教师需要关注和重视的是创造美的首要前提是感知美,受美的影响情感出现波动,在共情能力影响下展开对于美的创造。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感受美的形式,让学生产生创造美的动因,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东西,促进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成长与发展。

  例如,在讲述《忆江南》这一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学拉近文本素材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以此为中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江南美景。由此及彼,让学生们创造一首关于忆家乡,或者是自己曾生活过城市的诗篇,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分析空间,让学生进行二次创造,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二)宣导抒发美的形式

  美育教育在实践开展的过程当中,优化形式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美是一个作品的内在灵魂,那么形则是文学作品的外在依托,两者相辅相成才会散发美的气息,形成美的意境,让美的共情能力更强,进而渲染能力更强,而教师在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时也同样需要关注形式的优化。

  例如,在讲述《乌鸦喝水》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编制一个情景剧,通过情景剧编制让学生对于文本素材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而情景剧的编制又何尝不是次美的创造?同样,在讲述《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绘制简笔画或者自己写一篇写景的文章,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具备创造美的能力美,不仅需要被感知,更需要被创造。

  (三)引领审美观念,塑造美的生活

  审美教育是一种能力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思维的引导,美的感受与创造并不是脱离社会实际的无根之萍,恰恰相反,美的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在感知美、认识美之后明白什么是美丑,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善恶,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因此美的教育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将美深化于学生内心,外化于学生实践,打破书本的限制,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讲述《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等文章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感受父母子女之间感情的羁绊美,还需要让学生们了解并学会感受生活当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通过联系和反馈,实现对学生的观念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伟大,情感的美好,尊重父母长辈,规范自己的语言行为,感受这份情感的美好。在对学生进行观念教育行为教育的同时完成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塑造和培养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结论

  总之,在小学教育中有效引入美育教育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培养出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美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具备着高度统一性,将美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有效融合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创造美的素养以及美育理念联系生活实际三个角度做出优化和调节,促进学生不断地成长和进步,以此为中心发挥美育教育思想观念的引导和塑造能力,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建设,让学生实现综合全面的成长和进步,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和能力基础,促进学生的多维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敏晴.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问题[J]. 南方论刊,2022,No.374(11):95-96+99.

  [2]魏莹.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渗透[J]. 甘肃教育研究,2022,No.15(07):73-75.

  [3]许玲. 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舞蹈美育[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No.771(12):107-109.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