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新样态

  陈 芳

  (浙江省慈溪市南门小学,慈溪315300)

  摘 要:“双减”成为学校和社会的关注点,面对“双减”过程中意识错位、阵地虚位、形式缺位的虚热症,文章提出了意识矫位(落实教学常规,齐推制度与督查)、阵地落位(创新课堂模式,精心设计作业)、形式补位(拓宽课堂边界,开设特色活动)的对策,以期营造课堂实践的新样态。

  关键词:“双减”;虚热症;教育新样态

  “双减”政策从2021年9月开始实施,至今已3年。它的主要内容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从学校视角出发,“双减”既要减掉违背规律的重负,又要捡起学校的主职主责。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不禁叩问:校内的“作业负担”该减什么?怎么减?

  一、病理诊断:把脉“双减”虚热症

  “双减”政策实施至今,学生的生活发生了较多变化。通过对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的访谈和问卷,家长、教师、学生都纷纷感叹不容易,主要呈现以下问题。

  (一)“双减”意识错位

  简单地认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就是学得少一点、学得简单点、作业少一点。随之而来产生各种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教师也要减负,有人认为学生有更多玩的时间,也有人担心功课会落下或让优等生吃不饱等。

  (二)“双减”阵地虚位

  作为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存在着重形式、轻沟通,重技巧、轻应用,重题教、轻类教的现象。教师的教学是线性的,作业的设计多为点对点练习,导致学生学法单一、理解机械、错误率高,陷入无边的题海。

  (三)“双减”形式缺位

  作业量减少后,学生“减”出来的时间做什么成了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据调查,主要存在以下现状:知识类活动的开展,重深度、轻广度;体艺类活动的开展,低纬度、单形式;实践类活动的开展,零碎化、无序状。活动项目越来越多,开展层次越来越浅,浮于表层,多为零敲碎打式。

  “双减”背景下,学校需关注如何实施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我校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提出“向40分钟要质量”“向完善作业要质量”“向在校时间要质量”,让教师的意识矫位、阵地落位、形式补位,营造教育的新样态。

  二、意识矫位:落实教学常规,齐推制度与督查

  针对“双减”意识错位这一现象,“减作业量”仅仅是对文件表层、片面地解读。对此,教师意识需要矫位,明确“减轻作业负担”不能简化成“减轻学业”,而是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是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得更多、更快、更好。这就需要“向40分钟要质量”。从落实教学常规,齐推制度与督查入手,做好教学加减法,保证课堂教学地高效运行。

  (一)勤抓制度落实,规约集体备课

  学校用制度来规约各教研组活动的有效开展,出台《层级教师培养方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教学五认真量化考核细则》《作业布置细则》《集体备课细则》等制度,“向40分钟要质量”,为践行轻负高质的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石。

  例如:学校集体备课的制度不断完善,除了让教师充分体会到备课资源共享的优势外,还努力做好加减法,使集体备课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一是备重点课。由平均使用力量备每一节课,减为每单元重点备一课,以每单元有代表性的课型为例,打上五角星,进行重点讨论、重点备。二是两读两做一备注。由每课写旁注、点评、体会,减少到50%,增加“两读两做一备注”,两读即读文本、读教参,两做即做课后习题、做配套作业,一备注是在书上进行备注。三是交叉备课。即让高一年级的教研组长引领低一年级教研组的备课活动,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对教材的处理方法等做整体的梳理。这既让教师站在新的高度审视教学内容,又易于把握教学要点,减轻教师负担,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规范作业布置,提高可操作性

  规范作业布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收获,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一是作业量随机抽查。进行学生座谈、教师查阅、跟踪调查等,以衡量教师布置的作业量、作业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一路检查,一路反馈,在控制教师布置作业量的同时,引导教师提高作业布置的效度。二是分层作业提高操作性。分层科学化,一般两头少中间多,实行动态分层,根据学情变化应时调整。布置个性化,对少部分的学困生提供小量恒定作业,如拼音、字词、计算等。对中间层学生精选作业。对优等生精选作业外,适度提供延伸性作业。三是增加开放性、实践类长作业。此类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教师布置的作业更具实效性。

  (三)强化过程管理,教学“三查”跟进

  有了制度的规约,为了使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真正落实,过程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有序跟进教学“三查”工作。一是备课组内查。每一次备课组集中备课前,备课组长就教案、教材进行检查,对本周内备课组教师课前准备抽查情况进行反馈。二是教研组互查。学校每月组织学科组之间互查,检查是否及时备课、教学进度是否正常、学生作业是否及时批改、有无二次批改的痕迹等,同时借鉴互学。三是学校突击查。教导处不定期地对上课情况进行检查,比如查教师上课使用手机、精神面貌、师生互动等情况,查后及时反馈。

  三、阵地落位:创新课堂模式,精心设计作业

  “双减”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多少增量,这个增量的落脚点和生长点在课堂,课堂是主阵地。课堂重交流、重过程、重结构,才能让学生减轻过重负担。为此,我们创新课堂模式,“向完善作业要质量”,让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让“双减”阵地落位。

  (一)建构I5E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I5E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划分为五个教学环节:驱动(Engage)、启发(Elicit)、探究(Explore)、解答(Explain)和应用(Elaborate)。各环节的首字母E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Interactive)一词的首字母I叠加而成I5E。该模式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自主探究、相互探究或教师点拨引导下,又带着更深刻甚至更丰富的疑问走出课堂。这种思维品质的培养正是教育者梦寐以求的真教育。

  (二)实施I5E课堂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运用“题组模块”开展结构化教学的模式,通过“题组驱动—启发思考—深度探究—结构知识—应用迁移”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这一活动,基于I5E课堂教学模式,促使教师站在整体的角度看待问题,既看到问题的深度,也看到问题的广度。将单一的知识点,融入知识的大结构中去,以开展结构化教学,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例如:数学组运用“题组驱动”开展结构化教学,带动学生思维的结构化,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通过“题组驱动—启发思考—深度探究—结构知识—应用迁移”五个环节,对知识进行感知和理解,让思维在题组中不断联结、层析、迁移,催发学生主动纵向联结知识,让隐性的知识显性化,脱离无边题海。

  教师的教学设计,感受I5E课堂教学的魅力,进一步推进教育新样态的转型。

  (三)提炼题组作业的设计路径

  作业设计要“减点”“保面”“增联”。“减点”即精选好题,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基础题精减,中等题精选,拓展题适度。“保面”即在课时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小量恒定作业覆盖到,不留漏洞。“增联”即追求作业设计的变式,通过变式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

  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质量。改变相对固化的作业形式,运用题组式习题、项目化实践作业,增强作业的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化刷题,让“作业”成为“双减”落位的主阵地。

  四、形式补位:拓宽课堂边界,开设特色活动

  基于“双减”,学校提出了“向在校时间要质量”。课堂主阵地不仅仅是单一的学科教学,更应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元、层级、个性化的思维类、体艺类、实践类活动,补充和丰富形式,培育五育并举的新时代少年。

  (一)课内外并进,升级课后服务

  面对家长的焦虑,我们当务之急就是让学生“减”出来的时间过得“有意义”,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单纯地把“减”出来的时间,让学生“玩”是无意义的。

  以课后服务为例,我校采用“基础服务+拓展服务”,即“1+X”模式优化课后服务课程,让学生享受到更多优质的课后服务资源,发展学生个性与特长。“拓展服务”包括了丰富多样的课程,设有“拼图达人”“堆栈高手”“折纸”等思维类课程,也有“钩趣织梦”“越窑青瓷”“传统武术”等体艺类课程,还有“航空航海”“电动小车”“岗位小能手”等实践类课程,以供学生自主选择。在实施过程中,思维类活动,重过程、重操作;体艺类活动,中层级、趋融合;实践类活动,个性化、育人型,倾力满足学生的“作业、实践、补弱、扬长”等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后托管由“单纯托管”向“素质教育”升级。

  (二)校内外一体,创新劳动教育

  依托“超具身劳动教育”的理念,学校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开辟“一米劳动”新载体,构建“一米劳动”模型,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细节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口号,创建“一米卫生、一米整理、一米种植、一米智造、一米服务”六个实施项目,学校和家庭共育,设计了“一米劳动”的实施内容。例如:开展一米厨房、一米菜地等校外劳动,一米收纳、清洁等校内劳动……让学生身心参与、手脑并用、知行合一,亲历劳动过程,在劳动实践中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品质和基本公民素养,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三)全方位融合,提升综合素质

  学校积极拓宽课堂边界,形成“一体三翼”的格局。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一体,以课内、校内、校外为三翼,开展“四节”、大课间、研学、馆校合作等课堂,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大课堂中,汲取更为宽广的知识和力量,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教育和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双减”背景下,通过对教育新样态的构建,从虚热症到“三位”诊疗,在意识错位中矫位,在阵地虚位中落位,在形式缺位中补位,不断破冰、融合、共进!

  参考文献:

  [1]廖治华,周鹊虹,王刚.“双减”背景下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的效能提升[J].人民教育,2022(12).

  [2]陈芳,俞雪珍.在实践中深化校本教研[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8(0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