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式学习推动幼小衔接

  文/ 东莞市寮步镇实验幼儿园 周敏军 赵 桐

  幼儿园开展项目式学习,充分回应了《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的实施要求,保证了“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小衔接阶段,大班幼儿学习主体的作用愈加明显。项目式学习活动有助于幼儿做好入学前身心等各方面的准备,提高幼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幼儿在深度学习过程中提升入学所需的关键品质。本文以大班项目式学习活动“我们的香萌园”为例,探索以项目式学习推动幼小衔接的实践策略。

  一、立足幼儿生活,生成项目主题

  浓厚的兴趣能够激发幼儿自主求知、探索、体验的欲望,项目化学习的逻辑起点是幼儿感兴趣的问题。 “香萌园”是一所办学规模为24 个班的新办幼儿园,2023 年9 月年正式开园,目前有两个班级(大班)。在参观幼儿园的时候,大一班的幼儿在热烈地讨论:“我们的幼儿园好漂亮!”“可是我们只能在这里待一年,然后就要上小学了。”“好想一直留在幼儿园。”“我们可以把它拍成照片。”“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小的手工幼儿园!” 恰逢毕业前夕,基于幼儿强烈的兴趣和想法,教师和幼儿通过商讨决定开展“我们的香萌园”项目,将幼儿园做成小型建筑模型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幼儿园,表达对幼儿园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二、基于关键素质,确定核心目标

  2021 年3 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引导教师梳理科学衔接的理念,大班下学期要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并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提出了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目标与要求。在具体设计项目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结合《指南》五大领域学习发展要求,更要基于《指导意见》提出的要求,将本项目包含的入学关键素质融入项目目标。

  三、设计项目方案,开展持续探究

  围绕项目式学习的“七大黄金标准”,“我们的香萌园”项目活动从项目简述、驱动性问题、学习目标、公开作品、项目安排等维度制定项目学习活动方案,并基于各阶段分解的驱动问题持续地开展项目探究。

  问题1:什么是模型?

  部分幼儿初期对模型的认知不到位。为了进一步了解模型,幼儿通过实地参观展览馆及售楼处模型、阅读书籍等方式了解模型的样貌与特点。

  问题2:幼儿园的建筑样貌?

  为了解幼儿园的建筑样貌,幼儿走访幼儿园各个角落,以拍照、画图的方式记录幼儿园的全貌、建筑主体与各部分建筑样貌。

  问题3:用什么材料搭建幼儿园的模型?

  在讨论“用什么材料搭建幼儿园的模型”时,幼儿提出了不同的想法,包括木头、KT 板、纸皮、轻黏土。经过对比和分析,因木头重量重、取材困难、不易切割等特点,幼儿最终选择用KT板、纸皮和轻黏土搭建模型。

  问题4:如何做得相似?

  幼儿对幼儿园的模型建构兴趣浓郁。开始阶段,幼儿尝试以亲子作品的形式,将幼儿园各个部分建构出来,再进行重新组合。然而,幼儿经对照发现,亲子作品存在大小比例不一、颜色和材质与实物差距明显、建筑特点不明显等问题,亲子作品拼凑方案以失败告终。“如何才能把幼儿园模型做得更相似?”我们决定邀请美术老师协助,共同创作幼儿园模型。

  问题5:模型的比例?

  幼儿园模型由前广场、后花园和三栋主体建筑组成。经过测量模型展览位置,幼儿拟制作长120cm、宽60cm、高50cm 的模型,并划分了不同的工作小组,包括主体建筑框架小组、教室内部软装小组、户外布景小组、器械材料小组。为了保证效果相似,每个小组以拍照的实景图为对照,如实呈现建筑各处特点。

  问题6:如何粘得住?

  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幼儿遇到了拼接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学会了用胶枪拼接KT 板和纸皮。对于“立起来的小树模型怎样才能站稳”的问题,幼儿结合前期经验,提出了用轻黏土粘住小树底部。

  模型建构的整个过程,是幼儿面对各阶段挑战,在持续的合作探究、分析实践和反思改进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个人身心情感融合、小组分工合作、锻炼学习能力的成长历程,为幼儿升入小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四、坚持幼儿本位,促进深度学习

  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幼小衔接四个方面准备,应以幼儿为主体,在幼儿活动中实现。在“我们的香萌园”项目学习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主体视角,结合深度学习模型,真正促使幼儿在“做中学”。

  1. 运用马赛克方法,倾听儿童情感与经验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教师运用儿童会议、儿童绘画、儿童拍照等马赛克方法倾听技术,了解儿童的视角、情感与经验。如:在项目开始阶段,教师通过幼儿的绘画发现部分幼儿对“模型”的表征依然停留在二维层面,幼儿对“模型”的认知经验有待补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幼儿通过儿童会议讨论选择用什么材料搭建模型,根据材料属性,排除了选择木头进行搭建;搭建幼儿园模型之前,幼儿通过拍照记录其眼中的建筑形象。整个项目过程中,马赛克方法不仅让幼儿的声音在场,更让教师站在幼儿的视角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情感态度和经验水平,进一步支持幼儿作为主体进行探究学习。

  2. 注重支持引导,促进幼儿进入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不仅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更是高阶思维发展、知识经验迁移的过程,其具体特征表现在认知层面的问题解决能力、动机层面的积极情绪和社会层面的人际互动。“我们的香萌园”项目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开展持续探究,通过经验迁移、分工合作、批判反思,最终完成幼儿园模型搭建,解决实际问题。项目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引导下的主动、深度学习过程。幼儿深度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动机和社会层面的关键特征,正是幼小衔接学习、身心和社会准备的核心目标。因此,促进幼儿项目式深度学习,是推动幼小衔接品质培养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幼儿的日常生活为契机,生成项目式学习主题,围绕幼小衔接核心发展目标,在项目中引导幼儿主动、持续探究,在深度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认知、情感与社会交往,促使幼儿在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方面做好入学准备与适应,完成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

  注:本文系广东省“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基于项目式学习幼儿园整合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东莞市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邓泰初工作站的研究成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