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一练”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三学一练”模式,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4-08-10 11:23

  胡万文(甘肃省古浪县城关第一小学)

  李永安(甘肃省古浪县定宁教育工作站)

  摘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构建减负增效的教学课程体系,一直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广“三学一练”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基于此,文章通过深入“三学一练”的教学模式,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体系化分析“自学、互学、导学、练习”四大实施环节的教学策略,助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为相关研究开阔思路。

  关键词:“三学一练”模式;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三学一练”教学模式顺应了“双减”政策的要求,能够实现基础教育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及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各个学科教学改革优化的重要途径。如何合理运用“三学一练”模式,实现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三学一练”模式及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层层剖析,得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 数学课堂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

  传统数学课堂的教学更强调秩序性,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完全掌控学生的数学学习进程,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和互动学习的时间较少,课堂氛围较为呆板、沉闷。而且,当前小学生对数学课堂氛围没有具体的认知,以为教师要求的课堂纪律就是课堂氛围。这进一步加剧了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数学课堂的抗拒心理,不利于其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通过营造数学课堂氛围、数学教学方式改革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但当前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营造互动学习氛围的教学方式尚未得到贯彻落实。

  2. 教学改革体系化不明显

  目前小学生数学兴趣较低、数学学习习惯较差、数学教学效率较低等问题十分普遍,许多学校也对此展开数学教学改革。但在改革中,教师和学校未能从整体化、体系化、学生知识学习的角度设计教学改革的措施与路径,缺乏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的深入分析,教学方式改革仅停留在采用小组教学、加大师生互动比例等具体教学方式的应用上,教学方式之间联系不紧密,教学方式与数学课堂的联系、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联系不紧密。

  二、“三学一练”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关系

  “三学一练”模式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自学、互学、导学和练习四个方面。小学数学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领域之一,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三学一练”的理念进行教学。“三学一练”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理论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也为“三学一练”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探索空间,两者相互作用,联系紧密。

  从具体的联系点来分析,“三学一练”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在“三学一练”模式的作用下,“一学”培养了学生数学“自学”的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会将更多学习自主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其次,“二学”所指代的“互学”,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协作探索的能力。让教师更加注重提升学生“互学”的教学效果,通过组织更多样的小组活动、任务、游戏,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交流和分享的学习中来;再次,“三学”会让更多教师注意到“导学”的重要性。使教师在导学的方式上、时机上、技巧上乃至扩展的内容上,都有更大的提升;最后,通过“练习”使数学教学环节更加完整,学生巩固了课堂知识,深化了知识体系的建构。也会指引教师更加深刻地思考“练习”的意义和方法。优化作业的形式、数量。因此,“三学一练”理念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着推动发展的作用。

  三、“三学一练”模式的实施策略

  1. 自学环节的教学设计

  与导学环节、互学环节不同,自学环节更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小学生本身自控力较弱。因此,教师也应当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一方面,教师可以积极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在家自学与在校学习联通,令学生的自学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在家也能得到教师的引导,进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积极联系家长,通过营造家庭氛围来配合教师,通过家庭氛围和家长的支持来引导学生自学。

  例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 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上传下节课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包括简单百分数概念和生活中的百分数案例。例如,教师让同学们留心收集商品包装上成分构成表的含量百分比、商场里随处可见的折扣标识牌图片等。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观察意识。教师课前通过简单的视频讲解或布置思考性问题的教学任务,花费了3 ~ 5分钟,确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集中注意力,又不至于增加学生的负担。通过课前收集的“果味饮料中的果汁含量百分比”“银行存款的利息百分比”等生活百分数,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引导学生去观察百分数的特点、大小、基本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构建属于每名学生自己的数学基础体系。长此以往,学生能够主动利用线上视频预习教学内容、养成与家长一起讨论预习内容的良好习惯,这也正是自学环节的教学目的之一。

  2. 互学环节的教学设计

  互学环节的关键是鼓励学生主动发问、与同学交流并得出答案,是学习、理解数学知识的关键环节。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互学环节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符合学生好奇心强、喜欢互动的特点。教师应当借助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主动发问、主动交流。在小学阶段,虽然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依旧十分紧密,教师应当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丰富、拓展数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主动与同学讨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进而实现“互学”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材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小组互动交流。在互动教学阶段,教师划分小组,开展“扇形统计图绘制展示比赛”,结合同学们生活中关注的问题,如利用扇形统计图统计全班同学喜欢吃的水果种类、爱看的动漫片名、喜欢的音乐形式等有趣的话题,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协作完成数据采集整理、扇形图绘制、小组展示和分析等环节,然后评比出获胜小组,给予奖励。最后由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读取方式,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反思整个调查和绘图过程,分享他们在合作和解决问题方面的体会和收获。学生在课堂中彼此交流、讨论问题,获得答案,在合作中长大,在探究中成熟。

  3. 导学环节的教学设计

  基于学生在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教师可以在导学环节为学生营造积极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出有针对性、趣味度高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第一,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学习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浓厚的学习氛围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这与互学环节的教学目的不谋而合。与传统教学的情境创设不同,笔者认为,在“三学一练”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情境创设应当更贴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高学生在情境中的参与感,而非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材五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讨论班会主题”的情境,准备4张卡片,写上不同的班会主题,由学生讨论都有哪些班会主题,并写在卡片上,选择两名学生代表进行抽卡,展示自己的卡片。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如果老师在剩下的卡片里接着抽卡,可能抽到什么主题呢?”通过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卡片内容和未知的卡片内容来学习“可能”“一定”“不可能”的概念;同时,通过引导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考“如果每次抽出的卡片都会被放回,那么下一次抽到新的主题班会卡片的可能性会不会受影响呢?”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样本数量与抽取方式对可能性的影响。情境设计中的卡片内容以及抽卡环节都由学生参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进而强化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学习的能力。

  第二,探索丰富、多样的导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寻找答案,实现导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开放性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通过展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探索性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和总结,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概念和思维;同时也能通过游戏挑战、竞争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导入数学知识。以“可能性”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抛掷硬币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并探究正面和反面出现的可能性。也可以设计“盲盒抽奖游戏”,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究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 合理安排课后作业,巩固练习环节

  “三学一练”理念中,练习环节包括课堂教学练习及课后拓展练习。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能够通过典型案例、习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知识的讲解,把控课堂练习的节奏。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使得课后作业设计不得不肩负起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知识实践及应用、“双减”政策挑战的任务。但如何设计课后数学作业,如何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实现巩固和应用,这些一直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难点。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当真正从学生的思维锻炼、学习兴趣培养等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更具个性化、更具层次性的数学作业,作业内容既要兼顾学生的数学基础,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提高性和探究性,抓住学生数学学习的薄弱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第一,教师应当通过独特的作业布置方式和提交形式,改变原本单一的数学习题作业。对于小学生而言,探究性问题、与同学一起开展数学实践要比独自完成大量的数学习题作业更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当创新作业的布置方式和提交形式,让学生发现完成作业、巩固数学知识的乐趣,进而主动练习。例如,在教材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教学中,笔者就改变原本单一的“正确填写年、月、日”的数学作业形式,让同学们制订趣味性较强的“新年活动计划”,要求学生结合日历来设计过年期间的活动安排,标明每个活动开展的年、月、日。在布置数学作业后,学生的参与兴趣明显提升,甚至能够主动与教师交流如何完成活动日历,活动日历具体的内容、形式等。而在提交环节,笔者为学生举办了“活动日历展示日”,学生可以在课堂内自由展示自己的活动日历,向其他同学介绍什么日期有什么活动,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吸收、巩固和输出。

  第二,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数学知识树状图等模式设计课后作业,实现知识的巩固与练习。思维导图、知识树状图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具有创新性的练习形式。而相比于其他作业,思维导图、树状图需要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能够最大程度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帮助学生在练习环节发现自己对知识不了解的地方,实现查漏补缺的目的。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放开思维导图的“自由度”。面对低年级学生时,教师为学生设计好思维导图的框架,学生在拿到框架后根据教材和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填写;在高年级学生中,无论是框架还是内容,都可以由学生自行填写。例如,在教材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绘制数学知识树状图。学生可以从混合运算知识学习的系统关联性出发,先总结混合运算所涉及的加减运算,再到乘除运算,再到复杂的计算顺序,再去总结列式分步和综合运算,最后总结将知识树状图扎根于生活的实际应用案例,如水果购买、玩具销售等,让混合运算的知识架构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体系。经过长期积累,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建立数学知识延展性、连通性的思考意识,更好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三学一练”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在“三学一练”模式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当具有全局、体系化、学生主体性思维,积极运用情境教学、线上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具体教学策略,从而实现“自学、互学、导学、练习”四大实施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使用及平衡优化。

  参考文献:

  [1] 张钧平.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6):77-79.

  [2] 秦慧学. 谈“三学,两展,一整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4):40-41.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