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项目式教学,初中地理,实践力
  • 发布时间:2024-08-10 11:33

  薛雷(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第二中学)

  摘要:为有效开展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文章作者运用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简要论述项目式教学和地理实践力的内涵,并指出教师课堂采用合理组建项目小组、巧妙引入学习项目、科学设计项目计划、教师提供必要帮助,以及创新开展评价活动等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提升教学影响。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初中地理;实践力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 提出“坚持育人为本,确定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课程目标”的课程理念,并指出“地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研读《标准》期间,笔者认真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认识到项目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并细致归纳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相关理论概述

  1. 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指教师在激发学生探究积极性的基础上,以得出项目成果为学习目的,积极、主动、深入地参与学科知识探究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模式。运用项目式教学模式期间,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入项目、辅助学生克服项目探究期间遇到的困难、分析并评价学生的项目成果等。可见,项目式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管理者的角色,让学生在项目探究期间参与信息收集与整合、组员合作与分工、思辨性学习等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同时,项目式教学倡导教师开放教学空间,启发学生将室内学习、室外探究结合,且部分项目探究的周期较长,因而项目式教学对学生而言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 地理实践力

  《标准》在介绍核心素养内涵的过程中指出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力和意志品质。同时,《标准》也说明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意义,即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适当的地理实践活动方式,观察和认识地理环境,体验和感悟人地关系,并在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乐学善学、不畏困难。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教师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二、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在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时,笔者认识到项目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可以使学生在完成地理学科学习项目的过程中更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外研究工作。基于此背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细致探究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并得出如下探究成果。

  1. 合理组建项目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影响

  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学习期间,教师多会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活动,以此让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得出探究成果,且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鼓励,以此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即便教师在教学期间淡化自己的身影,也可以避免出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深度不足等问题。基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目标辅助学生组建项目小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1) 学生的特长。部分学生擅长收集、归纳、分析学习材料;部分学生擅长参与交际、沟通活动;部分学生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需分析学生的学习特长,让不同特长的学生构建学习共同体,确保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助组员克服困难。(2) 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分析学生对项目主题的探究兴趣。若一个小组内多数组员或全部组员都缺乏对项目主题的兴趣,则这个团队很难坚持参与项目探究活动。(3) 学生的基础。教师可以在划分小组前调查学生的基础,将基础较好的学生分散到各个小组中,以此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辅助组员解决项目学习期间遇到的问题。这样,通过合理划分项目小组,可以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团队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学习组员的长处,取得理想项目成果的同时,提升学习能力,感受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师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以下统称“教材”) 七年级上册“多变的天气”期间,结合天气及其影响相关知识点,为帮助学生把握天气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围绕“天气对生活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项目探究工作,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在组织学生建构项目小组期间,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天气的了解、参与项目探究的兴趣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总结教学经验,从学生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细心程度等分析学生的特点。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情,可以更加科学地划分项目小组,确保各个项目小组的学生都能够在良好的小组氛围中观察不同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 巧妙引入学习项目,提升学生探究动机

  教师在引入学习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引导,确保全体学生在学习期间都能够主动克服困难,提升学习与思考的深度。为达成这样的目标,教师可巧妙引入探究项目。例如,(1) 说明项目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很多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若教师说明项目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项目探究的价值,从而积极、主动、深入地围绕项目收集并整合信息,学习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2) 引入项目小组竞争或班级竞争机制。学生多具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教师可以引入小组竞争或班级竞争的机制,即分析学生的项目探究过程和结果,选择最佳项目小组或优秀班级,借助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好胜心激活学生的探究动机。

  承接上例,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天气对生活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项目探究活动前,可以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引入项目。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上学、放学时间观察社会生活,观察不同天气情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通过拍摄照片、绘制简笔画、撰写书面文字等途径记录观察成果,以图册、研究报告的形式整合项目探究成果。最后,图册内容丰富、研究报告逻辑性强的小组课被评选为“最佳小组”,该组全体组员可获得“天气符号”形状的胸针。教师在引入项目环节说明项目要求,说明竞争机制以及最佳小组可以获得的奖励,可以顺利激活学生参与项目探究活动的动机,推动学生展开深度探究活动。

  3. 科学设计项目计划,奠定项目探究基础

  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需要让学生有效参与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借助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期间,教师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部分学生会出现探究活动逐渐偏离项目主题、探究深度不足等问题,甚至部分学生或小组可能会因探究效果不理想而产生“半途而废”的心理。为避免上述问题,教师需要培养学生预先设计项目计划的意识,使学生在正式开始探究活动前规划探究流程,并根据组员的特长展开分工,从而奠定项目探究基础,确保学生可以通过项目有效提升地理实践力。根据项目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制订项目计划。

  例如,教师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水资源”一课内容后,可以围绕“当地居民家庭用水情况”这一主题组织项目式教学工作,并在公布各个项目小组成员、说明项目主题和要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项目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引导学生制订项目计划。(1) 设计项目流程。本项目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初步将项目流程规划为“设计调查表—在不同社区主动与社区居民沟通,邀请其填写调查表—汇总调查成果—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提示学生基于实际情况,设计各环节工作开展的时间和地点,如在星期五前完成调查表设计工作、利用星期五放学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邀请社区居民填写问卷等。(2) 设计小组成员分工与合作任务。教师需引导各项目小组学生基于项目特点展开分工与合作活动,如针对“邀请居民填写调查表”相关工作,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负责主动与陌生人沟通,并在其填写调查表后适当宣传一些节约用水的尝试信息;交际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及时整合调查表内容,分析问题。为提升调查效率,各项目小组学生可分为多个2 ~ 3人的小团体,各小团体在不同社区同步展开信息收集工作。

  4. 教师提供必要帮助,顺利推动项目开展

  部分初中阶段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相对较弱,教师在组织学生实施项目计划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以此确保学生可以围绕项目展开学习,获得更多的地理实践经验。实践中,教师可以提前分析学生项目研究期间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通过提供地理实验材料、录制并分享微课、印发阅读资源等途径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线上对话、课堂交流等途径反馈本组在项目实施期间遇到的无法独立解决的困难,教师通过直接提供指导、分享网页链接或组织各个项目小组学生展开跨组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此外,针对一些周期较长的研究项目,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享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发现学生的阶段性探究成果是否存在全面性不足、深刻性不足等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上册“地图的阅读”期间,为帮助学生内化本课知识,教师可以围绕“借助地图设计出行计划”这一主题组织项目探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到国内外多个城市旅游”的项目背景,让学生结合地图设计出行计划。在这个项目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下帮助。(1) 提供地图。教师可将国内外热门旅行城市的城市地图、交通图、各城市热门景点的导游图等放到班级书架,以此确保学生可以快速获取地图,开展项目探究工作。(2) 基于学生的阶段性项目成果提供帮助。各个项目小组学生完成一个旅游城市的出行计划设计活动后,教师需要分析该计划是否可以辅助学生完善探究成果。于是,教师会发现,部分小组可能会出现未能合理规划交通路线、交通方式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与该项目小组的学生沟通,辅助其优化项目成果,使其更加细心、耐心地参与后续地图分析工作,提升地理实践力。

  5. 创新开展评价活动,提升项目探究效果

  创新开展评价活动有助于确保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升项目对学生地理实践力发展的积极影响。为全面、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教师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到项目评价工作中。具体来说,学生在制订、实施项目计划的过程中,都可以对组员的学习态度、探究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等展开评价,发现组员存在问题的情况下,需要及时提供帮助,以此确保各个小组可以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逐步提升地理实践力。同时,学生也可以对本组的项目计划、阶段性探究成果等进行评价,从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优化项目流程,提升项目影响。此外,教师也需要通过评价学生的阶段性探究成果、探究过程以及最终探究成果指出各个项目小组的闪光点和不足,以此推动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等,总结项目探究经验。

  例如,结合教材八年级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组织教学期间,教师需引导学生完成“以故宫为例了解北京名胜古迹的保护”这一活动内容。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邀请学生围绕“保护故宫”这一主题展开项目探究活动,通过参观当地名胜古迹、收集故宫相关信息等途径参与项目学习活动。结合本项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活动。例如,制订项目环节,部分学生可能出现思考热情不足、盲目记录组员观点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其组员需要展开评价,鼓励这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也要评价学生制订的项目计划,如部分小组提出“通过收集人们游览故宫的小视频了解人们的游览行为”“邀请具有游览故宫经验的家人分享游览建议”等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对其想法提出肯定,以此让更多学生获取优化项目计划的灵感。最后,教师要在学生得出项目成果后,对学生的项目成果、探究过程进行评价,以此确保学生可以更好地提升地理实践力。

  简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项目式教学对学生地理实践力发展的积极影响,在教学中引入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项目,并辅助学生构建项目小组,激活学生参与项目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制订项目计划,推动学生有效开展项目探究,并引导学生灵活调整探究状态、探究方向等,提升其探究深度,深化项目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慧.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路径分析[J]. 考试周刊,2023(46):23-26.

  [2] 陈巧娟. 初中地理项目化学习的路径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3(34):49-51.

  [3] 沈自雄. 校本课程开发开设视域下初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路径探讨[J]. 新课程导学(上旬刊),2023(9):92-95.

  [4] 王春虹. 培育地理实践力的初中地理项目式学习作业设计[J]. 现代教育,2023(6):54-59.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