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 融会贯通——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初中,语文,教学
  • 发布时间:2024-08-17 10:39

  徐 瑾

  单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质量,能够有效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利用大单元教学策略,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单元主题,使学生能够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框架,实现其学习质量的提升与成效的巩固。而初中语文教师也应当充分把握教材内容,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共同发展,为教学活动的多元建构带来丰富动力,以此提高学科教学品质。

  1 大单元教学的应用意义

  首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全面的知识系统。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建构过程中,教师会按部就班地依照教材顺序展开课堂活动设计,忽视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而这样的教学手段会导致初中生在知识应用时受到一定阻碍,无法更加自如地进行语文实践,并且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程度也不够深刻。而大单元教学是一种通过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并推动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促进初中生对综合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此实现知识体系与框架的建构。通过对有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与探究,搭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实践时,可以基于某一个点进行更加多角度的联想,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大单元教学活动建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比较,能够有效激发初中生思维水平,使其通过探究、质疑与分析,得到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批判的过程,初中语文作为推动学生思维以及观念建构的重要学科,在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其批判性思维进行引导和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意义。

  最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会以教师讲述为主体,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实际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都达不到预期。然而,大单元教学模式更强调让学生自主掌握并探究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使其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独立且深刻地进行问题分析。以此落实对初中生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锻炼,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得到优化,也充分发挥课堂活动应有的育人价值。

  2 探究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遇到的问题

  2.1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由于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影响,使得初中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社会的看法都有着一定差异性。然而,初中语文教师在建构大单元教学时,依旧会忽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面对同一种知识时,不同学生所建构的知识框架便存在着区别,基于理解的角度和基于知识所形成的观念也会产生一定差异。正因如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大单元教学活动建构时,应当反思自身教学方式是否能够适应学生当前阶段学习与发展需求,以及教学活动的建构,能否调动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也就是说,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特点进行深入了解,切实遵循以生为本理念,并根据学生实情制定出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此适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有效。

  2.2 深受传统思想影响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深远影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时,依旧会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与此同时,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意识地将大单元教学模式转为传统教育方式,最终造成课堂活动的形式化。面对这一问题,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转变自身教育思想与教学方式,更加科学且充满趣味性地推动大单元教学的应用与落实,以此保证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那么,教师也应当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发挥其主体性,避免对学生的过分干预,尽可能地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与探究了解语文知识,提高其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学生今后知识框架的建构与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3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建构应遵循的原则

  3.1 因材施教

  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建构过程中,需要教师首先遵循以生为本与循序渐进原则。切实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与特点,掌握其知识框架、与当前年龄阶段相宜的认知规律,灵活运用教学方式与手段,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那么,教师则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并注重个性化的教学引导,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递进性,确保学习能力强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都可以逐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以此推动其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使课堂设计具有系统性与层次性,发挥大单元教学应有的育人价值,引导并帮助学生建构更加完整的知识框架。

  3.2 以生为本

  伴随着现如今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需要教师能够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是拓展学生知识储备并推动其全面健康发展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正因如此,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全面考虑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方位培养。在大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推动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文技能的锻炼和发展。同样的,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入手,调动初中生语文课堂活动参与程度与主动性,使其可以在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更加自由且积极地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而有了趣味性的引导,便可以使学生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究,结合教师所设计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及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共同成长,为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建构策略思考

  4.1 推动合作实践,丰富教学形式

  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展开合作实践。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并有利于使学生形成正确观念,也在同伴的引导下增强其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在这之前,需要初中语文教师掌握各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再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每个小组当中都包括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弱以及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学生。在这之后,结合教学内容与单元主题为学生设计相关思考问题,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思考与分析。而学生则能够在这期间吸取他人意见与长处,弥补自身不足,且逐渐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促进其语文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样,教师也应当明确核心素养及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教育目标,充分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让初中生通过合作与实践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时,便可以基于大单元教学,推动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及爱国主义情怀发展。基于教材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文章,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使其在阅读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国家发展历程的伟大事迹。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相关小组实践问题,以问题为目标推动学生的探究和深度学习。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这些文章中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其相同之处,又或者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手抄报、思维导图等形式对单元整体内容以及文章主旨等信息进行整理。同样,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基于四大名著内容,推动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优秀艺术作品的认知和学习。如结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内容《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四篇文章,结合教材中的注释配图等材料,引导各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分别探究这四篇课文想要表达的主旨,再以简洁的话概括自己对这四篇文章异同的理解。通过学生的阅读推动,其实践与探究切实落实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归还,并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与习惯。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确保学生能够在合作过程中进行更加全方位的交流、思考与总结,使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对大单元内容的独特认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理解等能力的有效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分享除教材内容之外的其他四大名著片段,激发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并提高课堂有效性,使核心素养能够更加自由地渗透到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当中,发挥大单元教学的育人价值。

  4.2 理解单元内涵,促进学生思考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建构不仅需要对课程资源以及相关内容进行重组,还需要教师能够以推动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而初中语文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素养的培养无法通过单独的教学或重复的练习而获得,这便需要教师转变自身教学观念,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对大单元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引领初中生切实感受单元内涵,将碎片化知识转为整体性的框架,提高其学习质量,也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与理解更加深刻。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建构语文学习情境,将单元所学内容、文章形式、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目标等元素有机融合,基于与学生有关联的教学主题,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并推动初中生与教学内容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可以深入教材内容当中,再基于生活元素进行思维发散。

  例如,在带领学生对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进行学习时,面对整体指向自然且表达作者理想与情感的文章,初中语文教师便可以建构“我最爱的故乡的季节”等主题情境。通过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有机会沉浸于情境当中,并亲身走进作者所描绘的景色之中。彼此有利于激发学生感悟并推动学习效果的提升和优化。那么,初中语文教师便可以选择以信息技术为教学辅助工具,用图片与视频的融合,推动学生对文中景象的想象与描绘,有学生可以更加直观且深刻地领略作者想要呈现的景物之美。如果教师可以基于文章中对季节的描述,以此为依托建构微课视频,结合“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等语句,搜索网络信息搭配与其相辅相成的图片、视频与音乐,给初中生带来身临其境之感的同时,使其在阅读与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单元主题及文章中的情境。

  在这一基础上,通过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如“朗读文章,品味并欣赏文章中的情感”“探究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写作或语言描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等等,推动学生对单元内涵的理解和认知,在任务的驱动下,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对文章与单元主题形成更加感性的了解。通过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可以逐渐优化其对语言的建构与应用,并促进学生理解等能力发展。而结合学生对作者想要表达情感的探究,可以促进其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加强学生对作品的欣赏与理解。最后,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手法,对自己最爱的故乡的季节进行创新,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应用,并实现对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锻炼。

  4.3 拓展教学内容,渗透课外素材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各项能力发展且好奇心强的阶段,而面对这一时期的学生,拓宽其知识视野与知识储备量,有利于推动其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初中语文教师在基于大单元教学进行课堂设计时,可以将课外的阅读作品带入课堂,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并实现教学内容的延伸。而在这一期间,教师需要确保课外读物的选取不能偏离学生所学习的单元主题,以课内外的联合为驱动,使学生对学习重点的把握更加深刻,由此实现语文教学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性,以及学生知识储备量的有效拓展。那么,课外读物的选取便可以由教师根据单元教学主题进行选择,如选取文章作者所创作的其他文学作品、选择与文章情感共通的其他素材等等。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推动学生的多元阅读,再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与思考,提高学生对文章情感以及写作方式等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基于以生为本理念,将选择的权利归还给学生,由学生自由选择对其学习与成长有帮助的课外读物,在分享与阅读过程中,推动学生正确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的形成。也就是说,课外素材的渗透需要使学生能够在大单元的学习环境下得到正向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其知识框架的科学建构。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文章进行学习过程中,便可以选择将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及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和《阿长与〈山海经〉》三篇文章进行整合,再拓展课外《狂人日记》《孔乙己》《呐喊》等节选片段。基于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可以使学生对鲁迅这一人物产生初步认知,在这之后以探究式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让学生通过展开课外阅读,对鲁迅的性格、写作手法以及不同文章中想要表达的共同情感进行思考。课外内容的渗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使学生敢于并愿意提出问题,再根据问题展开讨论与思考,以此有效实现对初中生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等能力的锻炼。当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师所拓展的文章进行阅读过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同桌或前后桌之间相互分享自己所阅读过的、鲁迅所创作的其他文章片段或书籍,而在分享之后,需要学生根据自己读到的文章以及听到的描述提出相关问题,再根据这些问题深入文章当中,对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通过以大单元为驱动充实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使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认知得以提高,不仅可以感受到文章中所表现出的鲁迅先生的坚强个性,以及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鲁迅先生的影响,从而形成更加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豁达的性格,为学生今后融入社会与集体奠定基础,也真正通过大单元教学推动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建构。

  4.4 优化评价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建构过程中,充满趣味性的引导、具有实效性的问题、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都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并起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良好的教学评价以及课程总结,同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学习进程以及其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有利于推动学生接下来的自主学习,更有利于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动向,并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进行优化。然而,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建构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影响严重,教师很少会为学生提供课程总结的时间。又或者在进行教学评价与总结时,教师会更加注重以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这样不仅仅会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增加,还会使学生无法明确自身学习目标,更无法了解自己当前的学习进程。那么,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初中语文教师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推动学生的思考、探究与知识整合之后,应当通过良好且完善的评价机制,推动有效性课堂建构,使学生能够收获更加全面的结尾,并为本节课画上圆满句号。也就是说,单元评价机制的设立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评价及指导的理念,突出教学评价所具有的学习支架作用,让学生以实证进行观察,掌握自己的学习动态,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接下来的学习目标进行设立与更改。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传统单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评价模式,转变或增加为学生展示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多种形式。首先,基于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初中生提供展现其学习成果的舞台,有利于使初中生在课堂中体会到自信心与成就感,有利于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给予干预,引导学生进行调整和自省。如大单元学习过后,教师可以首先选择学生对自己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完成的任务进行展示,基于学生的口头描述,学生学习过程中设计的手抄报、制作的思维导图等素材,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自己在课堂中所得到的知识和体验,发现语文大单元教学所具有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所具有的乐趣。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本节课的学习体验进行自我评价,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以及在本节课的表现,让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将其进行优化。最后,教师可以设立师生互评与生生互评环节,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使学生切实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以评价作为支架,推动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而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使教师能够及时结合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进程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为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建构提供辅助。在这之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使其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能够让学生通过受到同伴的夸奖而增强其语文学习自信心,最后进行调整与反思,达成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目的。

  5 结论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是时代发展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之一,更是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合理运用教学模式与手段,丰富教学策略,使课堂活动的开展更加科学有效。结合传统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进行大单元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通过小组合作、问题引导、课外内容渗透等多种形式,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强化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六中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