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微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高中,信息,技术
  • 发布时间:2024-08-17 10:43

  南天勋

  现代教育教学不断发展,使得“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备受关注,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于“互联网+”教育新模式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迎来新使命,需要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个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与此同时,针对部分课堂教学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本文立足“互联网+”背景下,明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新目标,分析了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就基于“互联网+”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展开探讨和分析,以期为更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从而逐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和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需求和要求日益提升,这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全新要求。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实际不断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创新教育模式,增强信息技术教学效果,通过合理融入“互联网+”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也可以利用新教育模式、教学手段等,凸显学生个性化培养,增强学生信息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效果也得到明显提升。可见,本文围绕“互联网+”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相关探讨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互联网+”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新目标

  1.1 培养学生学科兴趣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当明确,为培养高质量的信息技术人才,必须采取有效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科兴趣,只有学生受到兴趣的驱使,才能自主参与到学科知识学习中。现代社会要求新兴信息技术人才具备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兴趣”,帮助高中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与行为,这也是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新的使命。

  1.2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领域都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身影”,若想获得更好的学习、生活体验,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也是提高学生日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为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其一,加强技术素养培养,帮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了解互联网、信息技术,并逐步形成“互联网+”思维,此外,促使学生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掌握基本办公软件使用方法、学会较简单的编程技术,同时也可以独自处理一些影音文件等。其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辩证看待互联网的“双刃”性,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价值观念,学会在网络空间维护自身利益,做到合理合法、健康地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1.3 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互联网+”思维强调融合、创新性,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需要紧随时代变化,将“融合”“创新”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互联网+”思维。此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扩大视野,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通过跨学科知识融合和应用,更好地促进“互联网+”与教育之间的融合发展,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2 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暴露出的问题

  2.1 缺乏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正确认识

  就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况看,很多教师并未深入理解素质教育与新课改内容,不明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很多教师缺乏对教学理念的充分理解和认知,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对自身教育角色的准确定位,也未能完善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及方法。此外,针对一些在课堂上随意浏览网页信息、看电影的学生而教师却熟视无睹,严重降低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影响其他学生学习效果。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部分教师甚至没有分析学情,导致课堂教学活动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缺乏学习自主性,影响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效果。

  2.2 教学准备不够充分

  “互联网+”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借助各类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但从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情况看,很多教师课前准备不足,缺乏完善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低,效果不明显。比如,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大单元项目式教学备课阶段,针对单元、课时、作业等内容进行合理设计规划,还要制作一些课件,这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可对于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专业能力都有待提高,缺乏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此外,个别信息技术教师直接下载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也未能进行调整、修改,导致教学资源与学生学习需求不相适应,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降低整体教学效果。

  2.3 “互联网+”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完善对策

  (1)借助互联网搭建互动交流平台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优势,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助力自身进行教学资源整合,组织各类有效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多渠道下载有关教学资料和素材,从而节约更多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学习,提高教学备课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增进师生沟通,随时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云课堂等网络平台给学生布置一些在线练习、测试题目,并根据系统随时跟踪学生学习进度,借助平台在线分析研究结果,为学生学习提供及时反馈。与此同时,参考测评结果进一步优化调整后续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改革日常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钉钉群、微信群、QQ群等,进行打卡签到,构建信息化课堂。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借助校内互联网创建交流、资源共享的空间,为其他教师、学生分享一些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经验、学生学习资源等,实现各类资源共享,为更多教师、学生提供帮助。

  (2)提升教师资源整合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虽然可以获取更多信息资源,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教师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进而在大量资源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科学鉴别各类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而后借助各类信息资源辅助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发挥图片资源、视频资源、音频资源等,提高教学效果,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合理融入各类资源,并依据课堂教学内容制作微课等相关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突出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比如,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相关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模型、动画,降低信息技术知识理解难度,同时也更加直观地认知操作步骤,提高信息技术知识理解能力,并逐步掌握应用方法;而讲到有关“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内容时,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引入音频、动画等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3)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网络意识

  在新教育模式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也要深入了解高中生思想和行为意识,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引导、教育。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电子游戏、影视剧成为高中生喜欢的娱乐模式,也有些学生利用网络或者电子产品解决学习问题,但对于大多数高中生而言,缺乏一定自律性,也很难辨识网络虚拟世界的内容真假,对此,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认识网络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学会正确利用网络优势,提高学习效果。

  3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措施

  3.1 准确进行教学定位,构建良好教学氛围

  “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对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明确自身教学定位,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作用,使学生增强学习意识,自主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明确自身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综合考量学情,包括学生兴趣、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用适宜的教学语言,积极创建多样的教学形式,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舒适、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逐步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以“信息的编程加工”教学为例,一方面,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先借助大屏幕为学生播放运动会比赛视频,利用熟悉的生活场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知识探究欲望,在学生观看视频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在视频中可以发现什么?”“如果你是运动会组委会成员,会如何计算比赛成绩和排名?”“可以自主设计比赛编排软件吗?”在各类问题引导下,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人们的影响,感受到科技的伟大,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利用项目驱动法,鼓励各小组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比赛,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小组内发挥优势,设计出简易的程序。另一方面,在班级内进行小组成果展示,以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最佳程序”。在评价中,教师可以同学生一同探究程序编写、演示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线上解决,帮助学生完善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了引导作用,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并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任务、探讨问题等过程中,学生获得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导课环节引入学生身边实际生活问题,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在后续学习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逐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师生增加了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探究学习能力均有所提升,也进一步感受信息技术学习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科兴趣。

  3.2 应用互联网平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应当明确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目标。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技术素养、道德素养作为切入点,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综合信息素养,助力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也树立思辨意识,可以正确辨识网络信息,明确利弊,确保有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更好地服务自身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例如,在讲到有关“信息集成与交流”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内容,在备课阶段制作网站,并将收集了解到的学生信息融入网站设计中,比如,在网站页面上划分不同板块,利用“领取游戏礼包”“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免费抽奖,100%赢微信现金”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学生,而后设计一个窗口,标注“只有完整填写上述信息才能获得奖励”的文字说明,以此诱导学生填写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在此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转发该网站网址,以二维码的方式匿名群发。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随意说出某位同学的生日,学生对此感到非常惊讶,由此产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了解欲望。而后,教师可以将上述流程利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讲解如何利用二维码获取学生个人信息,由此引入德育教育内容,警示学生在浏览网页时,不能随意点击链接、扫描未知二维码,要提高自我保护、防范意识,擦亮眼睛,辨识网络中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告诫学生绝对不能贪图小便宜而随意填写个人信息。

  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学生对网站二维码的生成产生了浓厚兴趣,迫不及待想要了解网页中的信息录入窗口的编程方法。针对此,教师可以立足技术素养培养视角,先为学生进行演示教学,而后划分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促使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掌握相关技术方法。与此同时,为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教师可以利用《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知识点,明确告知学生要文明上网、规范自身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有道德的公民。由此可见,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在教授学生基本知识过程中,也要融入技术素养培养、道德素养培养,合理运用学生的感受、兴趣,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可以深入理解、应用相关知识。

  3.3 灵活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从本质上讲,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互联网技术存在紧密联系,都具有网络化特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并把控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有效与互联网妥善融合,规划设计具备“互联网+”特质的教学活动。除此之外,还要利用课堂教学环节,有效导入互联网技术,把其当作工具助力自身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样不仅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主动探究学科知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充分感受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性,并逐渐明晰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与互联网以及现实生活所具有的紧密关联性。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辅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去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立足于“互联网+”的大背景,信息技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借助学生熟悉的互联网终端设备,如平板、智能手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借助智能手机,为学生演示语音识别、手写识别等具体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学习成效。与此同时,此种教学方式契合学生对互联网和电子设备的使用习惯,更易被学生接纳与喜爱,能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依据学生实际状况与教学需求,合理选用并运用这些终端设备,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同时也避免部分学生上课私自玩手机。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利用智能手机完成“ApowerMirror的使用”任务,通过亲身操作、探索,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同时也使学生深入感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更深层的信息技术知识,为日后实践奠定良好基础。

  3.4 有效融合知识,凸显个性化教学

  对于当代高中生而言,已经具备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并融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实际,引入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技术及其应用,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内容,并引入个性化的教学资源,更好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以有关网络安全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思考在网络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想要了解“黑客”;还有一些学生对“网络中的数据存储位置、是否会丢失”存在很大疑问;部分学生对网络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较为感兴趣。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不同需求进行备课,在课堂教学中找准时机,融入上述学生存在的疑问,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将“网络安全”主题作为导向,分别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预习任务、课堂小组交流任务,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同时也提高对网络安全基础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正确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融入网络安全与编程代码、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数据分析与管理等知识,通过各类知识的融合,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并进一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实现了个性化培养目标。

  4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全面掌握课程内容,挖掘其中具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并融入信息素养教育,在确保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和要求基础上,增强学生道德素质、网络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进而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多变信息时可以正确辨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当明确教学重点,把握学科特征,采取有效方式丰富课程教学形式,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不断创新学科教学,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十四中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