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导学法的策略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
  • 发布时间:2024-08-17 10:40

  邹娅玲

  数学是小学的必学课程,也是奠定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根据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传授给小学生关于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图形识别、计算公式、单位转换、应用题解答等知识,帮助小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数学思维,并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向前推动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成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做的重要功课。作为教学理念的一种,导学法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成效是显著的、被教师和学生广泛认可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本文立足导学法的积极意义,着眼于解决问题,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导学法的具体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提供参考与帮助。

  在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坚持引导与教育并重,在教给学生具体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在各行各业推崇创新创业的时代环境下,导学法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流行的做法,在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正确运用好导学法,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助力,成为全体小学数学教师正在思考的命题。本文提出了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式调动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扩展活动的对策,旨在营造浓厚的师生互促共进的教学氛围,让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较强的导学方式为小学数学教学增添新动力。

  1 导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

  导学法是一种教学理念,它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学相结合,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适合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简单地说,导学法是指小学数学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为小学生介绍背景知识、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并引入特定的教学情境、设定提问等,让小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之前就做到“心里有数”,为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

  1.1 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导学法最大的作用是可以为教学做好铺垫,给小学生留出熟悉教学内容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进行预习,正所谓不预则废,有备而战。通常来看,导学的内容是小学生在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与教师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密切相关。如果学生提前不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容易出现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不能理解学习内容的情况,对他们接下来的学习会造成困扰,也会影响他们学习时的心理和情绪。因此,导学法的应用可以从根源上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保障教学效果。

  1.2 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法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学为核心要义。在指导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不应只是单一地向小学生灌输教材内容,如果教师长期这样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发展中的革新作用越来越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接纳度和认可度大为提升,不少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引入视频、游戏等教学法,使其成为导学的一部分,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大为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更为浓厚。

  1.3 有助于推动新课程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教师向学生灌输式传授知识的局面,强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逐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而导学法恰好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即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当导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之后,小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其自学、探索和研究的机会增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到辅助和指引的作用,因此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推动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前提和保障。

  1.4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和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思维有了一定进步,教学设施设备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众多新颖的观点,共同指向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提倡教师有意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独自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导学法与这一思想不谋而合,对改变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导学法持久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会逐步形成“带着问题教学”的意识,并在课堂内外要求小学生善于剖析问题、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还会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导学法存在的问题

  经过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实践、探索,导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教师的理解存在偏差,引导性不足

  导学法要求教师对教材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学习,编排教学顺序及内容,确保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为了最大程度保障教学效果,教师还应灵活使用情境教学、师生互动等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彻底吸收知识。这部分即为教师的“导”,是学生更好地开展“学”的基础。虽然导学法强调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但是教师的引导也非常重要。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由于认识上的错误、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他们忽略了自身所要做的功课,而将大部分学习任务留给学生,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缺少帮助和指导;有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对数学学科提起兴趣;也有些教师尚在摸索实践“导学”策略,教学方式偏向传统,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不够,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2.2 教学手段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将导学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应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要求教师从深入分析教材编排、制定教学课件、创新教学方法、导入课堂教学情境等多个环节入手,并要综合统筹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不可偏废其一。就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导学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学手段的创新力度不够,即继续沿用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对学生进行思想理念的渗透和教学步骤的详细讲解,使“导学”成为空谈,不论教师如何苦口婆心、“大动干戈”,小学生依然无法真正理解“导学”内容,他们的积极性难以真正被调动。如果教师在其他方面不顾及学生的感受,还有可能会引起学生产生反感情绪,成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障碍。

  2.3 缺少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案是教学效果的保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导学法首先要求教师制定有利于教师实施导学法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案。教师根据方案中的实施步骤和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使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既能保障课堂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也有助于教学活动沿着从易到难的路径依次展开,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度与日俱增,有些小学数学教师认为教学方案退居次要地位,对导学法的运用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上课前不做教案、上课时不创新观念、课后不注重评价反馈,他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前沿教育技术比制定教学方案更加重要,不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化发展需求等,有的教师虽然制定了教学方案,但是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古板,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无法真正发挥导学法的作用、体现导学法的优点。

  2.4 “导学”的深度不够,教学效果不理想

  小学生的自律意识不强,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需要教师多加指导、多进行监督。将导学法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上,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的自学离不开引导,学生的答疑解惑离不开引导,学生的巩固提高离不开引导。虽然导学法要求教师从“一线”退到“二线”,将更多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但是教师作为“指导者”“辅导员”的角色不能缺失。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口口声声讲导学法,具体到实践层面,就是自己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自学、温习、回顾,只有当学生遇到难懂的问题的时候,教师才会站出来为学生答疑解惑;还有教师浅尝辄止,在正式上课之前播放视频短片、微课件之后,将其视为“导”,学生还没有获取有用信息之后“导学”部分就结束了,接下来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启发,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要想提升教学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了。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导学法的原则与策略

  导学法的实施不是简单地贴标签、喊口号,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教学实际,结合课程教学要求和内容,让小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受到启发,收获知识、不断进步。

  3.1 实施导学法的基本原则

  (1)重视挖掘学生的潜能

  导学法重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因而教师需要结合地区、班级的学情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争取实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施教,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并使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施教,调动他们热爱数学的兴趣,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提示,营造浓厚的数学氛围,鼓励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大胆想象、深刻思考,充分挖掘自身无限的潜能。

  (2)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在课堂之上,为了让学生真正记住知识点,让他们能够彻底理解和消化知识,教师通常会向学生提问,学生进行抢答,这种模式能够营造出一种人人爱学习、人人争先进的浓厚氛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发挥师生互动的优势,在对所要提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带领学生一步步地探究,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原理及应用,激发他们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

  (3)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落脚点

  从表面上看,数学课程教学是为了让小学生掌握四大运算法则、图形计算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等,但是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记忆知识,缺乏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自然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地学习,以及培养他们解决生活中常见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导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自我理念,立足于增强小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学会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导学法的具体策略

  (1)导入特定话题,提升小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要想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激发、使导学法的效果看得见,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小学生大胆交流、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使他们敢于在课堂上提问,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愿意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这是小学生积极参与导学式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在实施导学法教学中,小组讨论是教师常采用的一种针对小学生开阔思路、集思广益的方法,每几个小学生为一组,分别发表观点,得出正确答案,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使问题快速得到解决,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每一个人的潜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集体的智慧能得到凝聚,而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所有的小学生都愿意参与进来,能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思想进行碰撞。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有意培养小学生善于交流的能力,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增强他们的协作意识,为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2)导入生活素材,提高小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小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实践的关系非常密切,比如单位换算、加减乘除运算、应用题的解答都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生活化素材也是“导学”的重要资源,导学法在加强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感受数学,获取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如果仔细留心和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非常多的数学知识,除了显而易见的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化的素材为学生创作出数学题目,例如,在学习“人民币”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小学生正确且快速地理解货币单元之间的换算法则,教师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导小学生进行学习。举例来说,如果家长给你10元钱,让你去买一瓶饮料,花了3.5元,你又买了一包瓜子,花了4.2元,请问还剩多少钱?学生对这类情景非常熟悉,当老师提出问题后,他们就会快速进入情境,再通过简单的减法运算得出正确答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入生活情境有助于打破思维定式,让小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点滴知识,不断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同时为教师开展导学教学创造有利条件。

  (3)导入多媒体手段,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诸如PPT课件、动画、微课、计算机辅助教学等,能够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的视觉关注。我国偏远的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进度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小学生能享受到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匮乏,当课堂上出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后,就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关注度,让他们对课堂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因此,在讲解一些重难点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辅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现一些简单的生活案例或生活场景,如播放一个切苹果的视频,视频中的苹果依次被切为2份、4份、8份等,通过观看和观察,小学生就能理解12、14、18等,相比口头讲述,这种方式更为直观,且以小学生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有助于他们真正理解和记忆。

  (4)带着问题教学,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提问是一种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能够达到启发思维、拓宽视野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导学法,要求数学教师时刻具备问题思维,带着问题进行教学,不仅要自己心里装着问题,还要善于向学生提问,以问题为线索,带领小学生快速进入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图形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你们家的电视是什么形状的?”“你见过的三角形物体有哪些?”“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当小学生听到这些问题时,他们就会在大脑中思索,展开联想,寻找答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仔细观察,对于那些反应慢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提示,让他们获得启发和帮助。教师带着问题教学,既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也能促使小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让他们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

  (5)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学资源越来越趋向于丰富多样。除了利用多媒体设备、生活化素材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这是情境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在运用导学法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其和情境教学法有机结合,统一到教学活动中来。情境教学法因能够模拟出与真实的课堂环境不一样的氛围而受到了广大小学生的欢迎。一些数学知识比较难懂、枯燥,只靠书面文字和教师引导,小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如果教师能够借助教学工具、道具等创设出接近真实情境的教学环境,小学生的思维就会发散,脑洞大开,想问题的速度会更快,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会更高。需要注意的是,创设教学情境需要运用多种方式,以能够带动小学生深入思考为最高宗旨,重点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教会他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勇于探索、善于归纳,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4 结语

  总之,从微观上来说,导学法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举措,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推动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教”与“学”之间架起桥梁和纽带。从宏观上来说,导学法遵循了知、情、行、意相互作用的规律,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是打造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高效课堂的得力举措。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在小学生中间传递出勤于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氛围,激励他们更加独立地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受到启发,在启发中进一步探索有价值的问题,带动他们产生更浓厚的钻研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针对目前小学数学课程在实施导学法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小学数学教师在导学法实施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和做法,本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供教师参考借鉴。此外,着眼于今后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本文认为小学数学在此基础上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重视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同时还应该加强教学管理,从整体上加强设计与规划,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甘肃省静宁县古城中心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