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信息技术,幼儿园,绘本阅读
  • 发布时间:2024-09-14 16:57

  支 沁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基于幼儿的全面发展需求,设计了五个领域目标,其中在“语言”目标中提出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与幼儿一起看图画、讲故事”,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在此背景下,幼儿教师则可尝试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全面优化绘本阅读活动的育人环境、互动形式、资源媒介等,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前阅读能力。本文将从六个角度,即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呈现动画故事、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究、优化教师反馈策略与形式、梳理绘本框架与主要内容、组织形成性的实时评价,阐述教师应该如何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兴起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在幼儿园科学保教、保育工作中逐步普及。其中,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信息呈现故事情节、表达主题思想的可视化读物,图文信息是对应的,且文字信息比较少,比较符合幼儿缺少语言储备、擅长进行形象思考的认知特点。因此,在幼儿园“前阅读”区域活动中开发绘本资源,据此组织绘本阅读活动是培养幼儿前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之一。其中,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也可通过动画资源创新绘本故事的呈现方式,甚至于有利于构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互动形式等等,有利于促使幼儿产生阅读兴趣,使其专心地阅读绘本故事。为此,教师则可主动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有效优化绘本阅读活动的教学结构与实现条件。

  1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引入绘本主题

  有效的阅读情境能够活跃幼儿的思维,也能顺利激发出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理解绘本故事的主题意义,是提高绘本阅读活动效率的必备条件之一,将有利于优化幼儿的语感。对此,教师则可在绘本阅读活动的前期准备阶段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充分发挥绘本本身的主题引领作用去整合电教媒体,由此引出绘本主题,有效活跃幼儿的思维,使其带着好奇心观察绘本中的图画信息,初步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意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绘本情境。

  1.1 充分发挥绘本故事的主题引领意义,整合适宜的电教资源

  客观来讲,信息技术中的数字化资源十分丰富,教师要想顺利利用信息技术成功创设阅读情境,便要根据绘本本身的育人作用、主题内容等有机整合电教资源,从海量数据中选出能够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的有效资源。为此,教师则应在绘本阅读的前期准备阶段自主分析绘本故事的主题内涵,由此整合与主题相符的电教资源,以便顺利化静为动,帮助幼儿准确理解绘本故事的主要内容。比如,在《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绘本阅读活动中,我是这样做的。这一绘本故事展现了鳄鱼因为不爱惜牙齿而接受牙医治疗,而牙医因为害怕鳄鱼这一生物而产生害怕情绪的趣味故事,其编写意图是要引导幼儿懂得爱护牙齿健康,自觉改变生活习惯。针对这一绘本故事,我则利用信息技术整理了幼儿到医院看牙医的网络视频,展现了网络中多个幼儿在看牙医时感到害怕的搞笑视频,据此创设了阅读情境。

  1.2 分析幼儿的身心发育规律,确定情境创设的方式与所需资源

  创设绘本阅读情境需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育规律,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去筛选、呈现、重组电教资源。为此,确定了绘本本身的育人主题之后,教师便要预设学生对于各类电教资源的反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起点、学习兴趣等确定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的最终方案,利用幼儿最感兴趣、喜闻乐见的电教资源呈现主题情境,由此优化幼儿的阅读思维与情感体验,使其自主探究绘本内容。

  在《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阅读导入阶段,我先是询问了幼儿是否会按时刷牙、是否有嗜甜嗜糖等行为表现,发现有几个幼儿已经积累了看牙医的就医经验。对此,幼儿便可分享自己到医院检查牙齿的经历,而我也趁机播放了短视频,展现了多位幼儿到医院看牙医的过程。这些短视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视频中的主人公在看牙医时都号啕大哭,十分害怕,与绘本中“鳄鱼宝宝”的情绪是相似的。因此,在短视频的启发下,本班幼儿也心领神会,感受到了到医院检查时的恐惧、害怕之情,但是也明白看牙医是为了保护牙齿健康。对此,我便引入了《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这一绘本故事的主题,幼儿可自主观察绘本封面,联想鳄鱼、牙医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直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了幼儿到医院看牙医的搞笑视频,一方面是要营造轻松的氛围,使得幼儿能够对绘本故事产生情绪,另一方面则是要通过视频中主人公看牙医的经历去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使得幼儿也能因为“看牙医”这一活动产生害怕、担忧、恐惧等情绪,由此培养幼儿的语感,为培养幼儿的绘本分析与理解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值得一提的是,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也十分关注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了解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爱护牙齿健康,在了解了少数幼儿有看牙医的经历之后也鼓励幼儿主动分享了生活经验,便于进一步活跃幼儿的思维,同时有利于促使幼儿理解绘本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一来,幼儿便可在主题情境的引导下自主阅读绘本故事,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意识。

  2 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动画故事,创新绘本呈现形式

  客观来讲,信息技术能够将原本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以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动画、视频、音频等电教资源都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有利于提高幼儿的专注力,使其能全神贯注地概括绘本故事,以便切实提升幼儿的前阅读能力。为此,教师可根据绘本故事自主搜索或者亲自制作动画故事,将静态的图画信息转变成动态的动画资料,在此基础上录制朗读配音,配合动画内容生动地呈现绘本故事,切实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促使幼儿自主分析绘本故事的主要情节。具体来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动画资源的思路有如下几方面。

  2.1 根据绘本内容,确定动画角色的特点与数量

  在利用动画呈现绘本故事时,幼儿便不再需要阅读纸质的绘本内容,只需认真根据动画内容去梳理绘本故事即可,所以教师必须准确根据绘本中的各类角色设计动画角色,一一对应,基于提升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美化各个角色,由此设计数量具体、特点鲜明的动画角色,同时梳理故事梗概,编写动画脚本。

  2.2 围绕绘本故事,完善动画故事的时空环境

  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绘本故事会有完整的时空线索,所以待确定了动画角色之后,教师便要根据绘本故事本身的特点去设计具体的时空环境、整体色调等,尽量还原绘本故事的具体内容,由此帮助幼儿掌握整个绘本故事的时空环境。

  2.3 基于绘本内容,录制声情并茂的朗读音频

  待设计好动画角色、时空环境特点之后,教师则可自主录制朗读音频,配合动画节奏、具体画面呈现具体的对话、旁白等语言内容,以便综合锻炼幼儿的视听能力,使其更有效地把握绘本故事。

  比如,在《月亮船》绘本阅读活动中,我是这样做的。这一绘本记录了蒲公英被大风吹离家乡,因为哭泣引起月亮上仙女的注意,最后在仙女的帮助下回到自己家乡的故事。在蒲公英回家的过程中,绘本中也插入了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如长城、天安门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对此,我便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围绕绘本故事制作了配套的动画,使用flash动画软件制作了蒲公英、仙女、兔子、月亮等必要的形象,然后通过动作指令操控这些动画形象,通过角色的动作、对话等展现了《月亮船》的故事内容。其中,在呈现长城、天安门、喜马拉雅山等名胜古迹的景象时,我并未制作虚拟动画,而是直接在动画中插入了相关风景名胜的照片,以便由此拓展幼儿的生活常识,使其能真正了解我国风景名胜,由此激发出幼儿对祖国山河的向往之情,使其能够顺利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荣誉感。待设计好动画之后,我便使用麦克风录制了音频,对照动画内容、节奏等朗诵了绘本中的文字信息,展现了完整的故事情节。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在朗诵时也十分注重声调的起伏,同时会变换不同的声线去区分蒲公英、小蚂蚁、螳螂、仙女这几个主要的角色,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去渲染氛围,希望幼儿在观看动画时能够自然而然地在脑海中建构相应的画面,顺利地理解绘本内容。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我利用室内的智能教学软件播放了这一动画视频,而幼儿也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帧帧动画,由此了解了《月亮船》这一绘本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客观观察与记录可以发现,幼儿普遍对动画内容的记忆更深、兴趣更浓,有少数几个幼儿看完一遍动画之后便能完整复述故事情节,顺利积累了有效的绘本阅读经验。

  3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探究,突出幼儿自主性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中一个关键作用便在于能够全面解放幼儿的思想、眼睛、嘴巴、双手,也可解放绘本阅读活动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将完全以幼儿为中心。为此,教师则可在绘本阅读活动中主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究,使其能自主总结绘本故事的主要内容、评价绘本的主题内涵等,全面突出幼儿的自主性,使其形成良好的前阅读能力,在此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幼儿的阅读探究行为。

  3.1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主探究,优化幼儿的自主意识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阅读个体,所以在同伴共读之前,幼儿应该独立地、自主地阅读绘本故事。对此,教师则可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绘本内容,幼儿认真观看每一幅图画信息,逐帧翻阅,初步梳理绘本故事。在此过程中,如果幼儿需要回看绘本内容,那么教师也应快速调整绘本页面,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

  比如,在《大卫不可以》绘本阅读活动中,我便直接从信息技术平台中搜索了电子版同名绘本,据此组织了绘本阅读活动。在阅读绘本时,我会利用室内的智能工具逐一展现绘本故事,幼儿坐在自己座位上认真观察每一幅图画的内容,总结“大卫不可以做什么”,根据绘本所设计的场景思考“大卫为什么不可以做这些事情”。在此过程中,我并不会催促幼儿,而是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阅读状态进行对话,确定幼儿掌握了图画信息之后再呈现其他的图画信息。待第一遍阅读活动结束后,我便会询问幼儿是否有记不清、看不完的图画,根据每一个幼儿的需求再次呈现相应的绘本画面,由此促使幼儿实现个性化阅读,以便优化幼儿的自主阅读意识。

  3.2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阅读交流,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

  在组织以幼儿为中心的阅读探究活动中,幼儿之间的同伴共读活动有利于发散阅读思维、总结更多的阅读结论。对此,教师则可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同伴共读活动,鼓励幼儿及时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阅读感想、阅读心得等,由此培养幼儿的绘本理解与分析能力,以便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前阅读能力。

  依然以《大卫不可以》绘本阅读为例,当幼儿通过独立阅读梳理了绘本故事的主要内容之后,则可直接参与小组共读活动,与其他幼儿一起讨论“大卫”做了哪些不被允许的事情,分析“妈妈”对“大卫”说“不可以”的原因。在同伴共读活动中,幼儿有可能会因为阅读印象不佳而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可直接使用移动智能工具重新翻看绘本,巩固记忆。在此过程中,幼儿会自发地围绕自己无法与其他同伴产生阅读共鸣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反复观察绘本的细节内容,比如“大卫”的神情、“妈妈”的表情,以及事件的背景、环境等,这就非常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使其在集体智慧的启发下积累有效的绘本阅读经验。

  在上述案例中,信息技术是呈现绘本故事的媒介,也是促进幼儿进行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重要工具,便于实时呈现绘本资源,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同时,教师也可根据信息技术实时记录幼儿在自主探究、小组共读活动中的阅读行为表现,据实分析阅读效益,更精准地设计阅读辅导策略,由此优化师幼对话效益。

  4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反馈,优化阅读指导

  客观来讲,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突出幼儿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求一线教师完全放任不管,因为自主性并不等同于自发性,幼儿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普遍缺少自发性,需要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与合理干预下积累语言素材,实现有效阅读。对此,教师应立足于幼儿学习能力与学习需求,主动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反馈,通过和谐、平等、民主、多维的师幼合作逐步提升幼儿的绘本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为优化幼儿的阅读行为与效益做好充分的准备。

  4.1 利用信息技术提出高质量的绘本问题

  有效的绘本阅读往往是伴随着思考展开的,然而幼儿的阅读经验不足、思考能力低下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阅读问题也成为师幼共读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对此,教师则可利用信息技术设计高质量的阅读问题,并且要实时观察幼儿的阅读状态,在合适的时机下主动提问、追问,由此锻炼幼儿的阅读思维与阅读能力。

  比如在《我爸爸》绘本阅读活动中,我便制作了电子课件,预设了幼儿在阅读绘本故事时可能产生的疑问、需求,由此设计了多个问题,比如“我爸爸会做什么?”“我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根据具体的绘本情节设计了细节化的问题,如“爸爸长什么样子?他是中国人吗?”“爸爸的杯子里是什么?”等等。在幼儿展示阅读结论、复述绘本故事的时候,我便会适时地进行提问,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绘本的细节内容,使其能够自主分析“爸爸”的形象特点与品质,由此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4.2 利用信息技术提炼绘本中的语言素材

  客观来讲,幼儿在阅读绘本时经常会忽视文字信息,也缺少自主积累、梳理绘本语言的学习意识。对此,教师则可利用信息技术提炼绘本中的语言素材,结合图文信息引导幼儿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不同表达方式,鼓励幼儿进行模仿、背诵,由此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

  依然以《我爸爸》绘本故事为例,在绘本中作者多次使用“爸爸像……一样……”这一句式去描写“爸爸”的动作、能力等,也展现了安东尼对爸爸的敬佩与爱戴之情。在阅读绘本故事时,幼儿缺少自主梳理、积累语言素材的意识,所以我便在电子课件中整理了相关语言知识,还截取了绘本片段,利用绘本原文解释这一句式的结构,据此组织幼儿模仿绘本语言去描述爸爸的形象,希望幼儿都能主动赞美爸爸、表达自己对爸爸的爱。

  5 利用信息技术梳理绘本框架,增强阅读印象

  信息技术的功能丰富,各类思维工具、动画软件等都能够化抽象为简单与具体,直观展现绘本故事的框架、主要内容等,便于幼儿有效记忆绘本故事。对此,教师则可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幼儿梳理绘本故事的框架、主要内容等,切实加强幼儿的阅读记忆,由此活跃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自主复述绘本故事。

  比如,在《妈妈,你会永远爱我吗》绘本阅读活动中,我便利用智能思维导图软件引导幼儿梳理绘本故事,促使幼儿自主总结“妈妈”与“儿子”之间的故事。在制作思维导图时,我会编辑必要的文字信息,如“妈妈”“儿子”两个角色,也会写出“怀孕”“成长”等关键词,引导幼儿梳理绘本中母子之间的相处故事,同时也会在各个关键词下插入绘本图画,展现母亲用爱与儿子相处的过程。对照具体的图画,幼儿也能猜测出各个关键词的意思,自然而然地积累语言素材,同时也能够在思维导图的启迪下完整地概括绘本情节,顺利积累语言素材。由此,便可进一步提升绘本阅读活动的质量,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前阅读能力。

  6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实时评价,赏识幼儿增值

  评价是对已经发生的区域活动做出价值判断,评价预期目标完成水平的思维活动,也能够对下一轮区域活动提供借鉴意义,所以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也要设计形成性的即时评价活动,有效激励幼儿,突出幼儿的学习增值与进步发展。在此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实时的绘本阅读评价活动。

  6.1 利用信息技术搜集能够反映幼儿阅读行为与效益的素材

  信息技术具有云储存功能,也能够实时上传各类资料。对此,教师则可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及时拍摄、扫描能够展现幼儿阅读行为特点、阅读效益的过程性资料,据此设计形成评价方案,以便精准评价幼儿的闪光点、学习进步情况等。

  比如,在《大卫,上学去》绘本阅读活动中,我利用移动设备拍摄了本班幼儿在小组共读活动中讨论故事情节、回答教师问题、主动质疑问题等各类学习活动的实况视频,也利用办公软件实时记录了观察结论,利用关键词记录了每一个幼儿在本轮绘本阅读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闪光点。

  6.2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评价工具与手段

  目前,教育领域内已经生成了多类智能教学评价软件,如电子版档案袋、Excel表格软件等均可进行数据分析,客观评价幼儿在绘本阅读活动中的增值性学习情况。对此,教师则可利用信息技术创新阅读评价工具,利用智能评价软件做出即时评价结论,动态展现幼儿在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成长状态。

  依然以《大卫,上学去》绘本阅读为例,我直接将课堂实录视频上传至电子版档案袋评价工具中,同时利用数据统计软件分析每一个幼儿回答问题、主动发言的次数,据此设计了评语,实时赏识了幼儿的能动行为。同时,我还会根据幼儿个人的成长状态使用电子版档案袋软件去对比,展现幼儿在绘本阅读活动中的变化,由此赏识幼儿的进步、成长,通过赏识评价培养幼儿的阅读自信。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教师也应在绘本阅读活动中主动利用信息技术组织绘本阅读活动,既要创设直观形象的阅读情境,也要利用动画资源动态呈现绘本内容,借助信息技术变革师幼互动形式,优化幼儿的学、改进教师的教,引导幼儿自主探究绘本故事、梳理绘本框架,结合智能化的实时评价活动逐步优化绘本阅读活动的结构与效益。

  (作者单位:昆山开发区绿地幼儿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