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思维训练的“五维”策略与实践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道德与法治,思维训练,策略与实践
  • 发布时间:2024-09-14 17:01

  王 燕

  文中主要介绍了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课标的实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学生未来发展所必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为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思政课堂应打破思维定式,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笔者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五维”策略研究有:设置有效议题深挖思维深度;构建大单元,拓展思维的宽度;合理设计活动,激发思维的活度;设置多元作业,延伸思维的广度;精心设计问题,提升思维的高度。从以上五个维度开展议题式大单元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讨在新课标指引下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课堂思维训练的“五维”策略实施方法,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课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人工智能时代的创造力和与人工智能协作的能力被称为人工智能力。通常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对知识的理解越透,运用就越灵活,思维的创造性就越强。因此,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人工智能力的基础,在新课标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思政课堂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场所,应该是提升认知的探索之旅,成为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能力的重要平台。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些都是新时代学生所必备的能力。那么思政课堂如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总结了以下“五维”思维训练的实施策略。

  1.1 设置有效议题,深挖思维的深度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学情,按照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在逻辑,设置好核心议题培养学生陈述概念、列举现象、感悟阐释道理的思维能力。依据知识、思辨、时事三类议题,构建三类教学活动模式。首先,知识类议题式教学活动模式,其核心在于教师巧妙地将那些较为抽象和深奥的学科知识,以及学生普遍感到理解困难的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系列生动而富有深度的议题。这一模式强调通过全面认识事物的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能培养起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学科思维能力。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设计了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子议题。这些子议题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旨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索和理解知识。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在互动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将复杂的知识化繁为简,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笔者特别设计了“感知—省悟—践行”三个教学环节。在“感知”的环节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省悟”的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议题,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在“践行”的环节中,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拓展知识,培养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九年级下册3.2“谋求互利共赢”,本课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总议的主题情境,设置三个子议题,议题1:同呼吸,世界人民共命运;议题2:凝共识,中国方案促发展;议题3:齐行动,从我做起创未来。三个议题阐释了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深远价值等内容。在教学设计中遵循议题式教学“一议三线架构”教学模式:一议即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统领和纽带;三线为情境线、任务线、活动线。情境是载体,活动是路径,任务是引擎。在议题式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每个活动都紧密围绕核心议题展开,旨在达成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笔者清晰地勾勒出了一条逻辑线索,确保学生能够在有序的引导下逐步深入议题,实现知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思辨类议题式教学活动模式是一种深度教学策略,强调教师在引导下,利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展开与相关知识紧密结合的思辨活动。此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剖析议题、进行逻辑推理及深度评价,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考深度。在思辨类议题式教学活动模式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议题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深层含义。接着,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培养他们运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合理解析与评价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偏差,加深对议题的理解。为了有效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笔者设计了“剖析—论辩—践行”三个关键环节。在“剖析”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议题进行细致分析,明确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在“论辩”的环节中,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和辩论,学会用辩证思维去审视和评价不同观点;在“践行”的环节中,学生将所学到的思辨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九下4.2“中国的机遇与挑战”时以“高铁的机与遇”为总议情景,设计子议题1:机遇派,看见机遇抓不抓?子议题2:挑战派,挑战怕不怕?子议题3:行动派,勇抓机遇敢于挑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国家发展机遇与挑战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

  时事类议题式教学活动模式是一种以时事为核心,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教师围绕核心议题,以时事事件为主线,巧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旨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培养他们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笔者设计“分享—探究—总结”三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在“分享”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分享时事资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在“探究”的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引导他们深入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结”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概括和情感升华,帮助他们形成对时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态度。例如九上7.1“维护民族团结”一课,笔者以“村超联赛”促进民族大团结为总议情景,设计三个环节议题1:观“村BA”——各族人民相互依存,守望相助。议题2:“开村会”——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谋幸福。议题3:促交流——海信人同心聚得满庭芳,民族团结尽力量。用热点时政“村BA”引导学生探索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用学校促进民族交流的活动,推动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做法。通过时事类议题式教学活动模式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还能够增强对时事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构建大单元,拓展思维的宽度

  大单元主题教学是一种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主题为核心线索的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学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序列性,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贯穿于单个学期,而且能够贯穿整个年级甚至学段,形成由点到面、层层深入的立体化教学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

  研习教材逻辑,优化内容结构,开展大单元教学对于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提炼大概念,同时还要更加细致地对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深入的研究。借助Xmind生成人工智能工具,参照课程标准与优化教学内容来进一步提升教材的结构化,制作大单元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如在九年级上册的课程中,从第一单元到第四单元,每一单元的内容都紧扣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都在宣扬着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与创造的教材内容让学生意识到经济改革是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文明与家园的教材内容则使学生在灵魂深处体会到精神文明层面对我国发展以及社会前进的重要意义;和谐与梦想则让学生理解了中国梦的内涵。整本教材有机地将道德、心理、法律以及国情等几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教师在讲解时,可以设计成大单元教学,各个单元的教学不能独立开来,要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理清楚不同单元之间的关联,促使大单元教学将整本教材进行糅合优化,让学生对整本教材有个较为系统性的认知。

  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精髓在于构建一个逻辑严密的单元知识体系,以此来培育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数字化时代,借助AI的强大生成功能,我们能够更为高效地分析单元内部各主题间的逻辑关系,获取与主题紧密相关的教学素材,从而涵养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系统性的逻辑思维。充分拓展单元主题探索的系统性和学生思维的广度。

  1.3 合理设计活动,激发思维的活度

  课堂活动设计对于中学生落实核心素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作用,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利用多种AI工具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达成激活学生思维、提升核心素养的目标。我们考虑到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的课程目标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也参差不齐,在设计学生活动时要从内容、目标、形式和评价四个方面考虑,相应地遵循针对性、指向性、操作性的原则。

  (1)活动内容具有针对性原则

  例如,逻辑思维中的分类思维是指按照某种规则或标准将事物或概念进行分类的思维能力。分类思维可以帮助人们厘清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针对分类思维,我们使用智慧课堂的游戏“超级分类”,把书本的理论和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进行分类,在游戏中训练学生的分类思维能力。

  (2)活动目标具有指向性原则

  思维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思维合乎逻辑,表达才能清楚正确和鲜明生动。指向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我们设计了每节课的“新闻评论”环节。课前对学生使用AI工具的智能培训,由小组合作收集热点新闻,借助AI技术一键生成PPT,节省了学生整理新闻的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新闻点评”上,旨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经过长期的坚持,学生在“新闻评论”活动中能有深度、有广度地思考,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讲台表现力越来越好。

  (3)活动形式具有可操作性

  课堂活动的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堂活动能否有效开展。为了让课堂活动按时有效完成。老师可以通过“活动要求”“温馨提示”等方式对学生活动进行指导。在这个指导里面,学生明白需要做什么、如何做、按什么顺序做、用什么信息化手段去做……

  (4)活动评价具有多元性

  学生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认知建构已知的学科知识,用学科知识系统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过程形成了逻辑思维训练的闭环。课堂体验和课后感悟是学生激活知识和激发思维的主要渠道。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在学生活动展示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课堂上对学生活动给予及时有效的多元评价,可以从活动过程、合作度、完成度、智能化工具的使用程度等方面进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组组互评等。例如,每次“新闻评论”后台下的听众都要对讲“主播”给予三段式的评价:优点、不足、建议,新闻主播也会对自己的表现给一个评价和打分。

  总之,课堂活动设计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合理的课堂活动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同学们在活动交流和探讨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让课堂亮点不断。

  (5)设置多元作业,加强思维的广度

  作业既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要解决学生的内在知识问题,更应该解决学生的外在行为问题,实现知行统一,在课堂教学之外延伸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的作业会给学生提供实践和应用的机会,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因此,要培养学生有条理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追求学习的效率,除了必要的常规作业外,还应设置多元化的作业。可以结合时政热点布置展示型作业,例如,“‘数’说党的二十大”,从数字角度解说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从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来看,设置一些实践型作业,例如,整理单元思维导图,逻辑清晰地梳理单元知识。从课堂思辨性延伸角度来看,可以布置讨论型作业。例如,法律规范与AI应用,重点讨论法律规范如何影响AI的应用。学生需要研究关于AI的法律法规,包括数据保护、算法透明度和AI责任等方面的规定。并分析法律如何限制或促进AI技术的使用,思考如何在实践中遵守这些法律规范。再如,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是AI应用中非常重要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学生在学习隐私权和数据安全的基本概念的同时,讨论如何在AI应用中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了解隐私泄露和数据滥用的风险,并思考如何通过技术和法律手段来防范这些风险。还可以就AI责任归属与追责展开讨论研究,例如,智能电车自动驾驶,倘若AI系统出现故障或造成损害时,责任应如何归属和追责。通过布置模拟法庭辩论的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分析AI系统中的责任链,并思考如何制定合理的责任分配和追责机制。

  通过多元的作业设计,学生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更深入地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提升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做好准备。

  (6)精心设计问题,提升思维的高度

  问题是学习的引擎,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他们会感到困惑和不安,这种不安感正是推动他们深入学习和寻找答案的动力。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问题是知识的敲门砖,通过解答问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已学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和应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问题的解答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是自主学习的催化剂。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他们需要自主寻找答案,这个过程正是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可以让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避免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问题的解答往往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领域和思维方式,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理解、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增强自主学习、锻炼批判性思维、拓宽知识视野以及促进情感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有效地设问是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育逻辑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控制教学进程的重要形式之一。有效地设问,首先需要教师一定要重视对于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把教材内容问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去归纳总结,使学生能够主动开启研究之门。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树立一种“问题即思考之源”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深入思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鼓励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并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有同学质疑人工智能时代AI会和人类抢“饭碗”,可能会出现大范围失业现象。针对学生的疑问设计未来,AI会和人类抢“饭碗”吗?结合相关史实,从创新角度发表你的观点,让学生融合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变革的历史学知识进行交流讨论。对学生的表达,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认可和重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勇于质疑所带来的喜悦与成就感。当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展现出失之偏颇的观点时,教师不应急于否定,而是应当给予科学合理的点评。在保护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的同时,教师应巧妙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以保持学生思考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不断地质疑、思考和修正,学生能够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不断成长,形成更为成熟和全面的认识体系。例如,“多彩的职业”一课,分析了导致一些职业消失,进而影响社会就业的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分享你身边的科技应用”活动,让学生了解科技如何改变生活,理解科技与社会的紧密关系。通过实地走访、互动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和进步,同时也理解到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就业的关系。老师应强调科技的人性化设计,让学生理解到科技不仅是工具,更是服务于人类生活、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科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

  2 实践成果与反思

  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思维训练的“五维”策略与实践,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调查问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掌握更加牢固、运用更加灵活。同时,学生在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议题设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激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未来将继续深化议题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维能力提升,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3 结语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通过构建大单元、合理设计课堂活动、设置多元作业、精心设计驱动问题以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等措施的实践探索,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努力。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指导、运用人工智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鼓励学生进行持续学习和实践等措施的实施与配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打造坚实而灵活的逻辑思维基石,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条富有挑战性和成就感的教育之路上,我们将与学生一同前行、一同成长。

  (作者单位:青岛海信学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