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思考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法,学习体验
  • 发布时间:2024-09-16 11:24

  张浩科(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古城镇九年制学校)

  摘要: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主线,以质疑、释疑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方法。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文章简述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并从情境创设、联系生活、角色扮演、合作探究、课后实践五个方面多维度探究如何有效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法;学习体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道德修养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注入式”“灌输式”等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影响其独立学习和探究知识的能力形成。对此,教师可以合理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独立探究中感受、思考,在亲身体会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一、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体验式教学强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知,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体验式教学与常规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主要有以下特点。

  1. 主体性

  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即保证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验式教学同样适用这一要求,要让学生更多地投入课堂中,而不是单纯地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结合教材创设情境时,采用角色扮演、合作互动等方式,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参与到课堂中,逐步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主体性。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将活动中形成的主观感受转化为真实的情感体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2. 情感性

  体验式教学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其在教学过程中交流信息的同时也会分享情感体悟。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情感体验。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符合这一教学要求,通过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尊重每名学生的特点,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又要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在互动中升华情感,形成正确价值观。

  3. 开放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提升素养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教材中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要设计更多开放性的话题和活动,助力学生发展思维。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和实践探究,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场所中获取知识和体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4. 互动性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师生聚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互动不足。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促使师生在交流中积极互动,通过一问一答、分享成果等方式完成思想上的碰撞。久而久之,自然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构建融洽的学习关系,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1. 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创设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富有趣味性、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能让学生沉浸在学习之中,带着较高的热情自主构建新知,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体验情境,并将情境与多媒体融合,以微课为着力点,引导学生展开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沉浸在情境中去感受、思考和分析,产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以下统称“教材”) 八年级上册“合理利用网络”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危害,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创设体验情境。首先,教师利用微课介绍“低头族”这一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到这一群体无论何时何地都习惯性地低头看屏幕,沉浸在网络世界中。这一体验情境的创设,在增加课堂教学生活性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做“低头族”对生活和学习产生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其次,教师在微课中导入“网络自白书”,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网络的利弊,学生如果无法掌握合理利用网络的方法,则容易沉迷网络,对生活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为学习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奠定基础。最后,教师利用微课展示身边网络成瘾的案例,引导学生在观察其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如影响学业和身体健康等,进而探究如何戒除网瘾,帮助学生了解网络、正视网络。教师借助微课创设体验情境,向学生呈现了丰富的素材,丰富了课堂学习体验,让学生体验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意识到网络暴露出的安全问题,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

  2. 联系生活体验,激发探究欲望

  在设计体验式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努力做到让教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捕捉其中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让其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成长。对此,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将生活现象或案例引入课堂中,用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并强化学习体验。如此一来,学生能真正感知课堂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对课堂知识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维护秩序”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首先,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有秩序的场景,如人们排队接受安全检查、工人在流水线上按操作规程工作、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人们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等,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展示的是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若没有社会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探究,认识到秩序是构建社会美好生活的关键。其次,教师继续向学生展示“雨天校门口交通拥堵”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下雨天校门口会变得拥挤、混乱”。学生从自身视角、家长视角、学校视角等,设身处地分析主观意愿和客观境遇,分析这种混乱状态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混乱现象的出现?”,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遵守交通规则、错时放学、有序排队等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到无序是导致混乱的根本原因,遵守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秩序、如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加强体验,强化课堂学习效果。

  3. 组织角色扮演,拓宽体验渠道

  角色扮演是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能让学生在扮演过程中代入他人视角,获取更丰富的学习体验,还可以提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率,完善学生的认知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具有辩论价值的案例,指导学生先独立探究,再集中讨论,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扮演特定角色获得丰富的体验,深刻感悟角色的含义。基于此,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以礼待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丰富学习体验,提升修养。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见面问好后,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见面问好符合现代礼仪要求,那么古代师生见面是如何问候的呢?”学生对古代礼仪的了解不多,教师播放视频,鼓励学生模仿视频中的动作,然后师生一起行一次古代师生见面问好的礼仪。学生要先整理衣冠,再根据规范做相应动作,教师再回礼。由此,教师以古代礼仪为切入点,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模仿中感知礼仪。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学生、教师、家长等角色,演绎不同的情节,亲身体验、感知不文明行为给自己、他人带来的影响,进而认识到良好素质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借助一句古语——“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启发学生,让其认识到我国作为文明古国,一向注重礼仪,再让学生对比身边不讲礼仪的案例,找出其中的不合礼仪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深化对文明礼仪的认知。这样一来,学生在模仿和扮演中认识到良好的素质修养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4. 合作探究教学,强化学习体验

  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课堂主体。为了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多维度的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讨论和分享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借助问题或任务引导其展开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合作过程进行设计,保证每名学生在讨论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通过参与合作探究活动获得体验,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下册“情绪的管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懂得在与他人相处时如何管理好情绪,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强化学习体验。首先,教师利用《幸福拍手歌》引入教学主题,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展开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让学生在正式学习前切实体会情绪管理的作用。其次,教师提出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问题:“有人说,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与他人无关,你赞同这种说法吗?”教师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学校附近的小区为单位采访社区居民的看法,并对采访结果进行总结,发现居民对情绪管理的态度存在分歧,一部分人认为“这句话是对的,我抒发情绪与他人有什么关系呢?”另一部分人认为“这句话是错的,因为自身情绪的宣泄会影响到他人。”随后,组内成员聚焦居民的观点,思考并分析观点形成的原因,发表自己的看法,丰富学习体验的同时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展示“小王情绪管理不当”的案例,要求各小组结合探究成果展开分析,探究小王情绪失控的原因,并提出管理情绪的建议,让学生将获得的学习体验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在合作中展开积极思考和探究,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5. 开展课后实践,丰富学习体验

  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耗时较长、环节复杂的活动转移到课后,通过真实、详细的实践任务,提高学生的体验效果。换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延伸至课后,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巩固。

  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一课时,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其对知识的内化,教师可以基于教学情况开展课后实践活动。首先,教师鼓励学生自主组建小组,并设计多个实践任务如下:(1) 利用网络搜集今年以来社会新闻中报道的违法事件,并整理事件的处理情况;(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违法事件的性质,追踪违法人群所要承担的责任;(3) 整理同龄人的违法行为,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规劝。教师将实践任务写在纸上,把纸条打乱顺序后放入纸箱,各小组以抽签的方式选择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小组要将违法事件产生的后果及违法所需承担的责任整理好并撰写活动报告。随后,教师随机抽选一个小组展示实践结果,学生结合报告讲述资料的搜集过程,总结在活动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树立法不可违的正确意识。由于课后实践活动的开展时间和场所不受限制,所以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知识牢记于心,增强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教师要重视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借助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丰富感悟,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结合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角色扮演、课后实践等活动,获取课堂学习体验,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石宇虹. 运用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思维[J]. 山西教育(教学),2023(11):49-50.

  [2] 陈章英. 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初探[J]. 试题与研究,2023(28):72-74.

  [3] 李奎. 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发动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3(4):47-48,51.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