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证悟:构建小学语文寓言阅读思辨课堂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小学语文,寓言,思辨课堂
  • 发布时间:2024-09-16 11:33

  刘妍(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南街小学)

  摘要: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寓言篇幅简短、言简意赅、内涵深远,具有明显的思辨价值。特别是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内容,更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尤具证悟和思辨意义。鉴于此,文章尝试通过构建寓言阅读思辨课堂,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以生活实践提供“证悟”寓言故事的可行性,带领学生向着文本深层逐渐迈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思辨课堂

  寓言以简短的比喻性故事向人们传达深刻道理,带有讽刺、劝谏或警示的作用,已经成为儿童理性启蒙的重要文学体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热衷于用寓言来启迪学生智慧,带领他们了解故事中所表现出的人生感悟。虽然这些寓言故事篇幅简短、一读就懂,但是学生却不容易掌握其中的深刻寓意。小学语文低年级寓言教学常常因为与生活关联不够紧密,导致学生无法从内涵丰富的寓言中获得思辨能力,这也是造成学生在学习寓言时不能完成以生活“证悟”的重要原因。笔者主张通过生活实践与文本理论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深入寓言文本,启发思辨学习思维,在不断深入的思索中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其中包含的生活意义,将寓言作为钥匙开启学生的思想之门,启发学生智慧的同时,增强学生思辨性阅读的学习意识。

  一、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寓言类课文的类型

  寓言是在极简篇幅中蕴藏着深刻道理,这种寄寓性主题极其丰富的故事类型,能让人在阅读时因故事的荒诞而哂笑,却又会让人在不经意间陷入对道理的思索。因为寓言常以生活故事的形式向人进行说理、劝谏,阅读趣味性较高,能有效教人分辨是非,所以有用寓言来为儿童进行理性启蒙的惯例。这种启蒙思想延续至今,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部分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以简短的篇幅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以精巧的文字深化学生对故事内涵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思辨能力。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统编版教材”) 选编了多篇寓言故事,如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等。这些寓言故事或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或整理自外国民间传说,既通俗易懂,又风格独特,充满意趣,发人深省。笔者将统编版教材选编的寓言故事分为三大类:一是劝诫,如《亡羊补牢》;二是讽刺,如《自相矛盾》;三是说理,如《两小儿辩日》。很多寓言已经被凝练为常用成语,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寓言的思辨性价值来源于现实生活,包罗万千,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有着其他文学体裁无可比拟的社会价值。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寓言的目的是利用其思辨性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探寻寓言中蕴藏的生活思辨价值。

  二、制订小学语文寓言阅读思辨课堂教学目标

  正如严文井先生将寓言比喻为“魔袋”那样,寓言在短小精悍的篇幅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价值,既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想象,又能涵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特别是寓言的双重结构性特征,以“故事+ 寓意(道理)”的写作方式使学生在阅读表层故事结构后,逐渐理解深层故事结构的写作内涵,这是一种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学习过程,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思维发育健全,从感性的、表象的思维向理性的、思辨的思维发展。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制订小学语文寓言阅读思辨课堂教学目标。

  一是能独立阅读寓言故事,对教材中选编的寓言故事有基本了解,根据故事联系实际生活,并透过表层故事读懂深层寓意,从短小的寓言故事中读出生活的道理。

  二是能小组合作分析寓言故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汇集不同学生的阅读思路,多思维、多视角深入挖掘寓言故事的内核价值,开阔学生学习视野。

  三是能在思辨阅读中形成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对寓言故事中的矛盾、荒诞、不合理之处有观察和分辨的能力;能通过质疑与讨论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形成自己对故事内涵的判断。综上所述,制订小学语文寓言阅读思辨课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寓言故事,透过表层故事情节体会其中蕴藏的深刻道理,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观察、思辨深读等过程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结合生活实践重塑寓言故事的自我感知,由此内化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达到“以生活‘证悟’寓言道理,以寓言反哺生活”的最终目标。

  三、小学语文寓言阅读思辨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

  1. 自主阅读:提炼故事梗概,归纳核心寓意

  从统编版教材内容的选编情况来看,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接触寓言,教材中设置了常态化阅读内容,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快乐读书吧”“阅读链接”等栏目作为单元教学的课后资料,补充并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也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具备了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心理准备,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主阅读,提炼寓言的梗概,归纳核心寓意。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为薄弱,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在归纳寓意时往往出现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将寓言与生活内容相联系,基于生活中一些类似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唤醒其认知经验,并结合生活现象启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助力其更好地理解寓言、归纳寓意。

  例如,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乌鸦喝水》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寓言故事,为了拉近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统编版教材搭配了富有童趣的插图:一只嘴里衔着小石子的乌鸦,正要将石子放进瓶子里。学生在插图的引导下,很快就能抓住故事梗概,并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根据课后题“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联系生活内容启发学生:“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只要开动脑筋、冷静思考,再难的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呢?”随后,教师让学生尝试复述故事,阐述自己的理解。又如,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阅读链接”选编了《南辕北辙》。《南辕北辙》的故事寓意是无论做什么事情,行动与目标要一致,只有选择正确的方向才能成功,否则只会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学生经过自主阅读提炼出故事梗概后,可能在归纳核心寓意时遇到困难,教师同样可以用生活实践经验来引导学生:“当我们感冒时,吃感冒药才能好起来。而有的学生为了快点好起来,便盲目增加药的剂量,或者一起吃多种感冒药,这样会不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呢?”很多学生恍然大悟,重新审视了自己生病时“吃药的方法”。教师以生活情境为例,让学生领悟到《乌鸦喝水》的真正智慧,用小石子一点点提高水位的方法看似非常笨拙,乌鸦却最终喝到了水;而《南辕北辙》中有着快马、好车夫的人,却因为方法不当、方向不对,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跑越远。通过自主阅读,学生在提炼了两篇寓言的故事梗概后,发现《乌鸦喝水》《南辕北辙》的核心寓意有较强的思辨对比作用,具体为:遇到困难时不要放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达成目的;而方法错误还不听劝导的人最终成为了别人的笑柄。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到了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及时改变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2. 合作共读:整合多角度视野,综合多智慧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共读是一个重要环节。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阅读模式,并非简单地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自阅读,而是一种以观点分享与想法讨论为主的学习模式,不仅挑战性更强,还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角度。对于小学生而言,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口头表达,是锻炼思辨能力、整合思维方向的重要形式。在小学语文寓言阅读思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共读模式,或以一篇寓言为主,或选择多篇寓言作比较,或让学生随机选择寓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合作共读的过程中,整合不同的思考角度,开阔阅读视野,综合多人智慧,丰富个人思维。

  例如,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中的《守株待兔》是小学阶段首篇以古文形式呈现的寓言故事,要求学生要在能读懂的前提下,理顺文言文的写作形式,并理解课文注释。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教材注释的学习情况,要求每名学生都能独立、精准地翻译文言文,在掌握故事梗概以后,尝试归纳其核心寓意。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合作共读的形式展开如下讨论: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多数学生认为农夫愚蠢,白捡了一次兔子就想着再捡,这种不劳而获的心态不可取,做事就应该脚踏实地。但也有学生不这样认为,提出“农夫很幸运,他的问题在于没有从幸运中得到启示,却偏偏希望幸运能永远降临,如果农夫想继续得到兔子,完全可以通过挖陷阱、设机关的方式,在兔子的必经之路上捕猎”。这一思路被提出后,很多学生的思维都被激活,有学生提出“农夫被笑话不只是因为他想不劳而获,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没有抓住机会去学习新的生存技能”。教师提倡把这种思辨方式带入生活中,以“钓鱼”为例,我们在钓鱼时可能会发现即使没有使用任何钓鱼技巧,鱼儿也会“上钩”,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钓鱼时只需要待在原地,抛出鱼竿,等着鱼儿上钩就行了。针对这一想法,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这与‘守株待兔’的故事一样,只是巧合罢了。”也有学生产生了新的见解:“鱼儿之所以‘上钩’,是不是需要某些技巧呢?如选择合适的‘钓点’,掌握‘打窝’的技巧。”在学习寓言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联系生活情境和现象,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充分打开思路,产生新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3. 思辨深读:知寓言、懂生活,悟生活、证寓言

  寓言因其双重结构性特征而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寓言与生活关联极为紧密,读懂寓言能反哺生活,实践生活能品悟寓言。因此,在学习寓言时,学生只有做到自主阅读思索、合作共读深化思维,才能进入阅读的高级环节——思辨深读。这种阅读形式能优化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最终达到“以生活‘证悟’寓言,以寓言反哺生活”的教学目标。

  例如,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中的《两小儿辩日》是以孔子的口吻记叙的寓言,不同于中、低年级学习的能让学生提炼出一个观点、结论或哲理的寓言故事,在这篇寓言中学生无法断定两小儿的观点谁对谁错。故事将孔子作为旁观者,向读者说明就连聪慧博学的孔子,也不能分辨两小儿各自的道理。有的学生认为,这篇寓言的论点不成立,人对太阳远近、大小、冷热的感觉不能说明日地距离变化。但也有学生反驳,古人缺乏宇宙科学知识,无法分辨两小儿的理论十分正常,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苛责古人。教师鼓励两种思考结论的碰撞,并启发学生联想:在自己生活周围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在论证一件事时,因为有不同的理由,所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有学生很快就联想到生活中坐车时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当我们坐在车上看窗外的景物时,发现景物都在不断后退,但是抬头看月亮时,却发现无论车开多快,月亮总是“跟着”,于是就得出了“人走月亮也跟着走”的结论。围绕这一论点,其他学生纷纷展开讨论,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并给出了自己的理由。这样的思辨形式非常有趣,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加深了学生对寓言故事的思辨,为知寓言、懂生活,悟生活、证寓言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思索过程,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环节。

  四、结束语

  寓言故事的主题包罗万象,这些故事取自生活、反哺生活,是前人生活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也是指导后人生活实践的文学工具。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寓言故事,目的是发挥寓言的教学价值,帮助学生通过寓言故事来感悟生活,逐渐形成思辨阅读意识。学生经历自主阅读、合作共读、思辨深度的过程,能够提高思辨能力,反哺实际生活。

  参考文献:

  [1] 韩依依,韩雄飞.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教学策略研究[J]. 文学教育(下),2023(6):51-55.

  [2] 姚苏平. 所罗门的瓶子:寓言的旅行与儿童的接受:《快乐读书吧》解读之三[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3(5):5-13.

  [3] 金小娟. 引导法在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生(中旬刊),2023(4):13-15.

  [4] 黄亚倩.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困境与优化策略探析[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8):165-16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