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及风险管控分析
- 来源:广东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国有企业,财务监督,风险管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9-20 20:54
于珊
(中国航发长春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吉林长春 130102)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日益增多,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监督和风险管控。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在财务监督和风险管控方面的现状,明确了财务监督对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增强财务透明度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财务风险管控的三大原则:风险识别、风险预防、动态监测,以及为有效实施这些原则而必须采取的三项策略:完善财务监督制度、加强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强化责任追究机制。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监督;风险管控
引言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安全和发展质量。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有效管控风险已成为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确保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任务。面对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国有企业需建立健全的财务监督体系和风险管理框架,以适应市场变化,提高抗风险能力。由此,本文围绕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及风险管控的实践和策略进行探讨,分析了加强财务监督、完善风险管理原则与策略的重要性,旨在为国有企业提供有效的财务监督和风险管控方案,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作用
(一)有利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在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财务监督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通过定期的财务报告审查、财务指标分析等方式,监督机构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在财务管理、资金运作等方面的问题,指导企业及时调整,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风险,从而保护国有资产不受损失。其次,财务监督强化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监督促进企业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有效防范财务欺诈、资金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最后,财务监督促进了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通过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督和控制,企业能够更加主动地识别和管理潜在的财务风险,减少因风险导致的资产损失。
(二)有利于提高国企经营效率
国有企业通过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还可以激发企业内部潜力,提高经营效率。首先,财务监督促使国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通过监督,国有企业被要求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体系,明确成本控制目标,实施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这种持续的成本管理和优化,有助于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1]其次,财务监督推动了国有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通过财务数据分析,监督机构可以帮助国有企业识别低效和闲置资产,指导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或处置,将资金集中用于高效益的项目和领域,从而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最后,财务监督还通过监督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促进企业合理安排资金使用,避免资金浪费,进一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三)有利于提高财务透明度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对提高财务透明度具有关键作用,这一点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财务监督通过规范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确保了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国有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必须遵守统一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规范,确保各项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同时,通过定期发布财务报告和相关财务信息,可以让外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公众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其次,财务监督强化了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进一步提升了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内部控制的完善和内部审计的有效执行,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规范行为,避免财务信息被操纵或误报。这些措施确保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了企业财务透明度。最后,财务监督增强了对外沟通的有效性。通过建立和完善对外沟通机制,定期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国有企业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市场声誉,提高了企业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原则
(一)风险识别原则
在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中,风险识别原则占据着基础而关键的位置。该原则强调在风险管理的初期阶段就需要准确地识别出各种财务风险,为后续的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环节奠定坚实的基础。风险识别原则的核心在于全面性和前瞻性,要求企业对所有影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考察。全面性是指企业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必须涵盖所有业务领域和管理层面,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这要求企业不仅关注当前已经显现的风险,还要对潜在风险保持敏感,如市场环境变化、法规政策调整等会给企业带来的风险。[2]前瞻性则要求企业在风险识别过程中,不仅要分析当前的风险因素,还要预判未来的风险趋势和变化,这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市场洞察力和风险预测能力。风险识别原则的实施,需要企业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的风险识别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定期的风险评估会议、风险监测系统的建立、风险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等。通过这些机制的运作,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并识别出新的风险因素,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二)风险预防原则
风险预防原则在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该原则基于一个前提:通过主动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负面影响。风险预防原则强调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以避免或减轻潜在的财务损失。该原则的实施并非指向特定的操作步骤,而是贯穿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体现为一种预防优于治疗的管理理念。[3]风险预防原则的核心在于主动性和系统性。主动性体现在企业需要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主动寻找和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而不是被动等待风险发生后再进行应对。这要求企业不仅要有敏锐的风险感知能力,还需要具备前瞻性思维,能够根据风险识别的结果,预判风险带来的影响,并提前布局,采取措施以避免风险发生或减轻其影响。系统性则意味着风险预防措施需要涵盖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运营过程等,形成一个全方位的风险预防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对特定风险因素的预防措施,还应包括增强企业整体抵御风险能力的长期措施,如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优化财务结构等。
(三)动态监测原则
动态监测原则在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该原则强调对企业财务状况和外部环境的持续观察与分析,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风险的新动态和变化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动态监测原则的关键在于“动态”二字,它要求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具有持续性、实时性和前瞻性,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保持风险管理措施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动态监测原则的实质是建立一个开放、灵活的风险管理机制,使企业能够在风险发生模式和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迅速调整其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这种机制不仅涉及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还包括对市场趋势、法律政策变化、行业动态等外部因素的持续跟踪和分析,以及对企业内部操作流程、管理决策、技术系统等内部条件的持续评估和审查。动态监测原则要求企业具备高效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能够通过建立信息技术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各类风险信息进行有效的捕捉、处理和分析。
三、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以有效管控风险的策略
(一)完善财务监督制度
首先,国企需要确立清晰、具体的财务监督目标和原则,这些目标和原则应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相一致。此外,财务监督制度的完善还要求企业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财务监督中的职责和权力,从而形成一个既分层次又协同工作的监督体系。其次,在制度设计方面,国企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风险特征,制定一套详细的财务监督流程和规程。这包括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审计、财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财务决策的审批流程等方面的规定。这些流程和规程应当能够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透明性,同时也要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的问题,防止财务欺诈和错误的发生。[4]最后,国有企业还应积极参与和利用外部资源来完善财务监督制度。这包括与外部审计机构合作,接受其独立的财务审计和风险评估,以及参考行业最佳实践和国际标准,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监督的水平和效果。
(二)加强财务信息系统建设
首先,国有企业应投资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软件,建立一个集成化的财务信息系统平台。这个平台应能够实现自动收集、处理和报告财务数据的功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同时,系统应设计有用户友好的界面和灵活的报表生成工具,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其次,加强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还要求国有企业实施严格的数据管理和安全控制。这包括建立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校验机制,确保输入到系统中的所有财务数据都是可靠和准确的。同时,企业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数据安全措施,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定期备份,以保护财务信息不被未授权访问或丢失。最后,企业应促进财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集成,实现数据和流程的无缝对接。这不仅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还能够加强跨部门的协作和信息共享,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强化责任追究机制
首先,明确财务监督和风险管理的责任体系。这意味着国有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详细界定各级管理人员和各职能部门在财务监督和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这不仅包括日常的财务报告、资金管理等职责,也包括在发现潜在风险或问题时的应对措施和报告流程。通过明确职责,每个部门和个人都能够清楚自己在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5]其次,加强对责任追究制度的执行力度。这不仅要求国有企业高层对责任追究机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还需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即对于任何违反财务管理规定和风险控制要求的行为,都必须严肃处理,绝不姑息。通过实际行动向全体员工证明,企业对于财务监督和风险管理的严肃态度和决心。最后,定期对责任追究机制进行评估和优化。国有企业应定期回顾责任追究机制的实施效果,通过收集反馈、分析数据等方式,评估其在风险预防和控制中的实际作用。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其始终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有效促进财务监督和风险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结束语
总之,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潜在风险时,国有企业通过完善财务监督制度、加强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强化责任追究机制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效率。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类型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和启示。
参考文献:
[1]方锦.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及风险管控分析[J].财会学习,2024,(01):29-31.
[2]王黎.国有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监督体制建设路径研究[J].天津经济,2023,(08):64-66.
[3]郭凤萍.国有企业如何应对财务管理风险[J].纳税,2023,17(18):76-78.
[4]黄雅琼.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刍议[J].会计师,2019,(14):29-30.
[5]李晓军.分析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与风险管控[J].经贸实践,2018,(23):81.
(编辑/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