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敬”育人,播种习惯

  潘春梅

  (广东省英德市英城街中学,英德513000)

  摘 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的习惯养成。不良的习惯,严重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他们将来成为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障碍。学校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校园文化;“敬”文化;行为习惯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只有营造健康、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给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结合我校实际,从多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而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敬”文化的由来

  英德市第三小学坐落在英德市区南侧风景秀丽的浈阳湖畔;始办于1957年8月,前身为“英德师范附属小学”。从建校到现在几经变更校名,1994年英德撤县设市后更名为“英德市第三小学”。近70年的办学历程,慧泽山水风情,浸润古今文明,孕育出了以“敬”为主题的校园文化。

  (一)基于传统文化的立身

  “敬”与儒家思想提倡的“孝、礼、仁”有着密切的联系。孔子曾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礼记》以“毋不敬”开篇,接着又阐明“礼者,敬人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中国是礼仪之邦,而“敬”便是“礼”的根本精神。“敬”是有礼貌地对待,同样也体现了对人的关切和敬爱。“仁”是儒家为人们确立的最基本,也是最高的道德准则。什么是“仁”,孔子这样答:“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二)基于地方文化的溯源

  英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滔滔北、连、滃三江滋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英德人民。英德文化灿若星河,三江文明代有才人出。从汉代何丹开始,历北宋石汝砺,明代吴其贵,清代吴光亮、林耀东等古代名士,到莫雄、刘裕光、林名勋等近现代革命志士,这方水土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敬己要严、敬人要诚、敬国要忠、敬情以恕”的修养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基于学校历史的传承和学生的现状

  我校是一所县属直管小学,学校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学校创建于1957年,前身为英德师范附属小学,是一所近七十年的老校。这块土地上培养出了一批批栋梁之材。学校校风淳正、教风严谨、学风勤奋,在英德市享有盛誉、深入人心。“在貌为恭,在心为敬”,周边村民尊师敬学、教师敬业以行、学生心敬以诚,所有这些,无不体现出“敬”的涵养。因此我校以“博文以敬”为办学理念,打造“敬”文化,实施“以文育德,以德立人”的治校方略,把学校办成“校园环境美丽,人文氛围浓郁,师生博文约礼,教育质量优秀”的示范性文明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为“孝敬父母,礼敬他人,忠敬祖国,信敬科学,居敬学业”的文明儿童。

  (四)基于未来发展的提升

  一个人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传承文明的场所,我们认为“怎样培养学生,培养怎样的学生”已成为当今学校面临的课题,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必须要有厚重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厚重的文化氛围里得到熏陶、得到滋养。纵观这些年来有关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往往是从如何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着手,从而达到创建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的目的。对于我们学校而言,由于学生本身及其家庭环境等因素的特殊性,造成了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不可控性。因此,我们想通过创建一种和谐、健康向上的“敬”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规范化,也就是以“敬”文化建设为抓手,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了,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乃至影响其一生。

  二、“敬”文化的实施

  (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的物质环境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接触的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应该注重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净化,打造舒适、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美好和温馨。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在校园内设置具有教育意义的雕塑、标语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我校首先对建筑物文化命名,如敬文楼、敬学楼、敬德楼、礼敬路、庄敬路、敬贤广场。其次,在校道的西侧树立了一块黄蜡石,上面刻了一个大大的“敬”字,这是我们的主题景观石,下书“敬在心,恭在外”,诠释了我们“敬”文化的内涵,内外兼修,内在修炼,外在显德。最后,在礼敬路建设主题文化长廊、在庄敬路建设主题党建长廊,诠释了“敬”文化的内涵以及“党旗引领,礼敬传承”党建品牌文化。

  (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确立了“博文以敬”的办学理念,实施“以文育德,以德立人”的治校方略,以把学校办成“校园环境美丽,人文氛围浓郁,师生博文约礼,教育质量优秀”的示范性文明学校为办学目标,以把学生培养成为“孝敬父母,礼敬他人,忠敬祖国,信敬科学,居敬学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子为育人目标。大力倡导“崇敬贤良,礼敬他人”的校风,“爱生以诚,敬业以行”的教风,“尊师敬学,知书达礼”的学风,并把“博文厚德,居敬持志”作为校训,办人民满意学校,不断升华学校精神。

  学校通过举办适合校情的活动来弘扬学校精神,传递正能量,如5月份的才艺节、12月份的礼敬节。同时,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践行学校精神。

  (三)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等。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人性化的规章制度,整理成《制度汇编》,发放到各办公室、各班,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举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成立“红领巾文明监督岗”,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监督和引导,确保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取得实效。

  (四)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

  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不仅需要学校的引导和教育,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学校积极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学校成立了家委会,家委会下辖“护安护畅队”,每天上下学时间段为学生保驾护航,确保校园周边100米的安全,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活动,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通过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增强了家校之间的双向交流与沟通。

  三、“敬”文化的成效

  百业待兴,文化先行。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感受到了文化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

  1. 教师有激情了。有激情的教师必定是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从有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出发,面对学生的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绝对不是责难和惩罚。他们会耐心观察、了解分析,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诲人不倦,以满腔热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2. 学生有精神了。在接地气的精神文化孕育下,学生精气神得到很大的提高,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家长有热情了。随着学校“敬”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家长逐渐感受到学校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出了更高的参与热情。家长的热情参与有助于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为学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 校园有活力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塑造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了良好习惯,确立人生理想和目标,为学习生活提供源源不断动力。开展激情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和社团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愉悦身心,锻炼体魄,一扫学习的疲惫和压力,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斗志迎接一个个新的挑战,让整个校园活力四射。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实践。通过理念引领、环境营造、活动丰富、课程渗透、师生互动、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让校园充满活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