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数字化城市发展注入新生活力——以产业发展中心建筑设计为例
- 来源:建筑与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街巷空间,绿化景观,数字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0-15 14:45
文/马守恒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
曹犇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讲师
宫亮月山东鸿运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
武文科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
摘要:锦州作为曾经的辽西省省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如今,锦州已然成为数字化城市,其城市发展潜力巨大。该项目采用“点+线”的设计策略,将六大功能分区合理设置,创意定位及构思十分独特,植入街巷空间设计手法,打造以人为本的绿化景观,为引领城市发展注入新生活力。
关键词:数字化;“点+线”的设计策略;街巷空间;绿化景观
1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区,是城市发展新区,作为锦州的桥南新区,也是锦州近些年高速发展的新城区,该区将成为锦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在锦州高新区建设产业发展中心建筑具有很大意义,有着巨大的升值空间和发展潜力。着眼于长远发展,坚持前瞻性原则,留有发展余地,为长远的发展制造强有力的条件。周围很多待开发区域,用地大、条件新,还有很多零散的中小型企业,为后续吸引人才打下基础。该项目南临东海大道,西临中山路,都是城市主干路,可以快速到达市中心。南向是锦州南站,靠近交通枢纽,通过锦州南站可以直达周边各大城市,交通便利,便于发挥区位优势。构建以展示窗口(科技展示中心、创新体验空间),创智高地(创新孵化器、成长加速器、研发办公),服务平台(会议交流平台、培训教育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一站式服务平台等),生活配套(商业配套、酒店式公寓等)为核心的功能体系。我们在锦州南站北侧选取了200×150m的矩形地块,规划用地30000m2,要建设18000m2的建筑。
2设计意向
2.1方案立意
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锦州南站附近存在开发不完全,但交通方便的问题,项目距机场8㎞、港口32㎞、火车站3㎞。京哈铁路、京哈公路、京沈高速公路、秦沈电气化铁路均从高新区附近通过。考虑到周边状况,设计人员采用“点+线”的设计策略进行设计。“点”设计一座产业发展中心建筑,这个产业发展综合体包含了多种功能,满足了周边居民的精神需求。“线”则是以产业发展中心建筑为核心,将各种社会组织中的各类资源聚集在一起,发挥协同作用和规模效应。最终希望本设计能够增加高新区功能,使其既满足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的需求,又进一步提高高新区整体的商业品质和居住品质,吸引更多企业前来。
2.2创意定位及构思
基地周围有居民区,基地南向又有锦州南站,人流量大,人群复杂。因此,除了做城市产业发展中心建筑,还应有开放空间,吸引人流,改善片区活力。之后根据基地情况划分空间,基地北侧有大量住宅区,由居住区位置,给建筑设置广场引入人流,打通城市绿轴与城市主干路,形成商业轴线,并联通南北两侧办公区域形成办公界面,双轴焦点设置室外展厅,形成文化交流碰撞的场所。
3设计内容
3.1总平面流线分析
项目南侧紧临东海大道,25m宽;东临中山路,20m宽。所以设计人员将主入口放在了南侧,次入口放在北侧,西侧放商业入口,停车场放在了东侧,布置了两个机动车入口。设计人员在南北向布置了办公轴,东西向布置了商业轴,北侧放置商业主广场,并在内部道路设置办公落客区。工作人员流线主要沿着办公轴线,商业人员流线主要沿着商业轴线和商业小广场,流线清晰。
3.2功能分析
该建筑组成由小微企业、助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平台、展示中心、产业发展管理中心、商业空间六个部分组成。其中小微企业部分,含有产业发展办公空间,设计人员设置了办公区、会议区、接待区这三个部分布置在房间内,还有共享空间,是用于会议和开敞办公的场所。助力产业发展部分,有工坊和教室,这部分可以结合产业培训做对外营商,所以设计人员把他放在商业部分,用作营商,布置了休憩场所,吸引人流。产业发展平台,有媒体推广空间,主要做路演、推广、拍摄、内景用,还有会议室、培训空间等小空间,用于创新企业家培训;多媒体中心,用于投放屏幕。展示中心部分,有临时展示空间以及可供不同类型艺术领域举办活动的场所,如音乐表演、绘画、雕塑展览、设计展等,同时包括观展、交流空间,还有科技展品及技术展馆、销售中心和报告厅,用于新闻发布会等。产业发展管理中心部分,有创业办公大厅,帮助小微企业办理相关创业手续,园区管理行政部门,企业办公室与运营和其他辅助空间。因为产业发展管理中心管理整个空间,所以将它放在整个规划入口部分。还有商业空间,主要包括餐饮、购物、健身房、儿童乐园、酒店等部分,入住商家可采用前店后坊式布置商业空间,结合教育空间的设计,满足设计教育与商业行为的多用空间。
3.3平面流线分析
流线设计必须坚持商业人群流线快捷、方便,流线清楚,办公人员流线快速、省时、便通的原则。把商业部分沿街布置,街道两侧商业,前街后坊,方便快捷,教室、工坊,助力产业发展的部分结合产业培训,做对外营商,增加产业空间的多样性。其他办公部分分散在各个楼,防止流线交叉,又通过连廊连接,各个空间又互相联系,除了横向交通,又有竖向交通的设计。设计时将出入口、咨询处、等候厅等重要交通组织部分,按照一定的流程顺序,按立体的方式进行安排,使得整个流线短捷方便,在空间组织的安排上合理紧凑。
流线型设计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量。流线型设计除了要清晰地展现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外,还需要体现主次关系和效率,让商务人员和员工都能一目了然。在本次的设计中,重点考虑了办公人员流线。如何在产业发展中突出该主要流线,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设计人员的心头。毕竟合理的流线设计有助于发挥建筑空间的密度,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也有利于设备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3.4街巷空间设计策略
分层功能设置,沿着街道两侧的下部布置商业空间,上部为办公空间。从商业入口进入,购物方便。原有的商业功能过于单一,在街巷两侧布置公共休憩空间,提升该片区的功能多样性,同时也满足附近居民的需求。通过连通公园、社区和城市,将现代生活的私密性和传统邻里的亲密性融合在一起。人们的记忆在现代高楼与传统邻里下转换,体验现代生活下的时间折叠。通过对场地的分析,遵循里弄时代的“熟人社会”邻里关系,将传统商业街巷和现代办公模式进行结合,对传统街巷建筑空间原型的提取和转移,意在形成亲切的邻里办公环境。社区界面是社区与城市之间的活力地带,为社区生活提供缓冲作用,还原传统里弄,形成亲切的活动环境,营造强烈的归属感。商业不应仅仅以简单的底商或购物广场的形式存在,其更大的内在价值是来自对日常生活的回应。
主要研究城市综合体街道和车道空间的设计策略,从经济美学、功能设计、城市化设计、人性化设计、主题设计、综合设计和可持续发展设计等角度,分析城市综合体街道和车道空间设计的七种设计策略,包括审美经济、功能构成、空间整合、交流体验、文脉传承、整体协调、绿色生态。
3.5立面材质分析
因为团队设计的是公共建筑,所以在立面设计时要遵守大众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建筑的立面是从侧面补充平面图的“细节”,立面图可以反映出地形、水体、天际线、吸引大众且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当你去一个城市,即便是一个街道,让你流连忘返的一定是建筑的立面。立面能够体现建筑层次、虚实关系以及平面无法表达的细节。好的建筑立面可以激活大众的审美标准,当然在设计中不能为了留下好的印象,盲目追求奢华,也不是不分场合降低标准,而是要合理、经济,在满足审美的情况下进行定位。
在南侧走道采用玻璃幕墙,丰富南侧立面,打造城市立面。在报告厅采用红砖,使展览部分吸引更多人。每层不同的立面让展览部分的立面更丰富。展览部分的二层用彩色和灰色玻璃,让展览空间更添趣味性。一层商业部分外墙采用棕褐色砖,以区分于其他办公部分的灰色墙面,能够吸引消费者明确地来到商业部分。首层商业采用大面积的通透的蓝色玻璃,通透性好,艺术性也好,区别于其他功能空间的玻璃。连廊除了装饰采光作用之外,还扮演了一个安全通道的作用,所以对材质方面要求非常高。连廊顶采用普通碳钢金属材料,其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等特点。连廊两侧采用大面积玻璃,开阔视野,到冬季在连廊中布置采暖设施,可以让在这里行走的人们感受到温暖。除此之外,连廊可以方便两个功能空间之间的联系。
3.6剖面分析
层高的设计:本次方案设计建筑主要是办公功能,使用人数较多,人员密集。按照这样的使用性质和卫生要求,考虑到布置集中空调管线和内部装修等要求,应该选用较高的层高,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确定办公区域层高为4.5m。
采光、通风要求,采光主要靠窗户位置和高、宽度来解决。本建筑中有的房间进深、开间较大。为保证室内采光充裕,要在朝向好的位置大面积开窗。
许多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都与剖面设计密切相关。在一些耳熟能详的建筑实体中,很多采用了生态节能设计,包括陕西的窑洞设计,其实也是很自然和呼应生态景观的。这就考虑到了环境的相互作用。再比如苗族的民居吊脚楼,古老的苗族先民依据五行、朝向、风水学说,选择适合布局的建筑基址。从吊脚楼的剖面图中,可以看到适合人类居住的房间都在中间层,因为南方地区底层架空防潮湿,顶层用来储藏,中间层适合居住。在本次的设计中,适当考虑了自然因素的影响,外缘采用侧开式阳台,中间设置共享空间,可为内部共享空间提供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大大改善了空间的照明条件。
3.7景观分析
该建筑里有办公庭院景观、核心景观、商业景观和屋顶第五绿化。
办公景观设计同样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建筑特征进行景观设计,营造符合现代化办公区域氛围的优质景观环境,为企业员工提供美观、轻松的工作环境。按照现代办公区域的景观设计原理划分、合并系统设计,使企业与文化、硬地和绿化、车行和人行都得以兼顾和平衡,布局合理,满足交通、活动、休憩、观赏等功能要求。办公庭院独特的庭院景观,与公共广场形成风格对比,动静结合。通过办公区域对生态环境的设计,营造出一种复合式的景观环境,让办公人群、购物人群有一种在不同环境下有着不同空间感受的感觉,为不同人群提供了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场所,引领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缓解大都市工作、生活的紧张气氛。核心景观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中心室外展览,结合功能呼应公共展览部分,组织成花园式办公场所和开放的空间形式,处于商业轴线和办公轴线交汇处,是文化交流碰撞的场所;另一部分是商业小广场,商业广场是购物人群休闲的场所,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广场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和永久性。广场的视觉设计方面,设计应将丰富多彩的形式、色彩、材质与小品融合,如喷泉、雕塑、角落空间、植物和灌丛、高度变化等。如果广场上可以获得丰富的视景,应充分发挥这一特点。商业小广场是动态的,具有时空连续性的美感。
但不同的是,商业景观的设计参照的人已经不是个体而是群体了,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一方面要尽可能容纳更多的人,创造轻松、舒适的氛围,方便他们在工作闲余时间里休息,缓解工作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另一方面也要空间足够合理,促进人群的停留时间,若有消费店铺,也要有促进消费的作用。
屋顶第五立面,指将屋顶视为相对于建筑前、后、左、右立面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建筑立面,并将第五立面与前四立面有机结合,突出建筑的特色和个性。如今,充分利用第五立面突出建筑个性已成为首选。无论是那些旧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抑或新建的鳞次栉比的裙楼,我们现在都依靠无人机对它们进行了三维拍摄。当我们步行在一座城市中的时候,我们便可以通过大屏幕欣赏到这座城市独特的第五立面。屋顶将在现代生活环境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点缀城市、突出城市的个性,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座城市。第五立面将会在未来的城市设计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语
城市产业发展中心建设是一个城市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现状、内在需求,通过行政、市场等各种方式,集合多种生产因素,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新趋向,满足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合理聚集的趋势,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调整,使之成为结构合理、产业特点鲜明、功能布局优化的现代产业分工协作的生产区。这个过程是城市,尤其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集约型发展模式。在这个时期,进行产业发展中心建设可以为这个城市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引领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松涛,鹿艳.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建筑设计——以中国·浙江海洋运动中心(亚帆中心)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06):158-159.
[2]张红凤,杨方腾,李晓婷.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动态演进及形成机理[J].改革,2022(11):106-118.
[3]熊海忠.锦州市松山新区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浅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7(12):107.
[4]杨哲.锦州市政府推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8.
[5]胡英华.提升锦州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动力的途径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0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