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
- 来源:现代商业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资金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0-19 12:54
郭英(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又以资金管理为核心,因此资金管理的优劣事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征,而且近年来随着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出现、多样化承发包模式的产生,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资金管理面临更大的管控风险。因此,如何提高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水平成为建筑企业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现状出发,总结了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强化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71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现状
(一)从收入端来看,资金来源有限且自由调配空间较小
一是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垫资施工、低价中标成为建筑行业的竞争常态,这导致部分建筑企业的部分项目资金出现先天性缺口。二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部分业主要求将新产业工人的工资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等各类保证金专户存放,同时相关资金监管协议规定工程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且资金支付方式有限,这导致工程项目可自由调配的资金空间较小。三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部分业主未按合同支付比例履约导致项目资金无法及时收回。
(二)从支付端来看,刚性支出压力较大
一是受环保治理、节能减排等因素的影响,大宗建筑材料市场基本为卖方市场,建筑企业的议价空间有限,且卖方要求的支付比例高于业主方的支付比例。二是随着建筑材料价格的上涨、物价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的不断提高,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建筑企业承担着较大的支付压力。
(三)从行业特性来看,资金管理难度大
一是工程项目作为建筑企业的基层单元,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这导致建筑企业难以对工程项目资金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二是新形势下,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出现以及多样化承发包模式的产生,使工程项目资金管理面临更大的风险。
二、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性、传统粗放式资金管理的不足和项目资金缺口的客观存在,部分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资金管理意识不足
一是部分建筑企业在投标阶段开展的可行性分析存在“重技术轻经济”的现象,这导致建筑企业的投资决策有时会发生失误。二是在施工阶段,部分项目管理人员过度关注施工进度,忽视资金管理,这导致项目存在验工计价滞后、被动等待回款、创收能力弱等问题。三是对上游供应商的资金支付比例与收款比例存在不匹配,工程项目资金支付较为随意。
(二)资金管控方式较为传统
一是部分建筑企业以独立的工程项目为基层单元,且由各工程项目独自进行资金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企业无法对各项目资金进行统筹与平衡,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当前部分建筑企业仍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对项目资金自平衡缺少信息化管控,这导致建筑企业难以实现对资金的智能分析,从而导致建筑企业无法及时掌握工程项目的资金收支状况,无法为工程项目提供资金风险智能预警和供应链金融服务等。
(三)考核奖惩制度不完善,员工参与资金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一是当前部分建筑企业在考核评价中更加重视“保工期、保质量、抓安全”等传统内容,资金管理水平在考核评价中的占比较低。这导致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所降低。二是虽然资金管理涉及工程项目的方方面面,与每一位参与工程项目的员工息息相关,但员工参与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员工认为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与自己的关联性不大。
(四)项目资金收支不匹配,资金支付方式较为传统
一是项目劳务分包、材料采购、机械租赁等合同签订付款比例较高,而发包方合同付款比例一般低于前述比例。例如,材料采购一般到货付款95%,机械租赁的付款比例一般为95%,而发包方合同付款比例一般为75%或80%。单从付款比例来看,项目的支出比例高于收款比例。二是资金支付方式较为传统。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多元化的资金支付方式缺乏了解或了解得不够透彻,工作中缺乏灵活变通资金支付方式的意识,多选择支票、银行付款等传统付款方式。此外,部分债权方对相关金融产品的认识不够清晰,宁愿延长收款期限也不接受资金支付方式的变换,这导致建筑企业在支付相关款项时仍较多选择支票、银行付款等传统付款方式[1]。
三、强化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措施
针对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出现的各类问题,结合相关资金管理情况提出了强化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增强资金管理意识,设定底线保障质量
一是建筑企业要积极转变传统的牺牲利润率换取产值的经营理念,结合自身特点和承受能力,组织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制定项目施工的底线标准,切实加强业主资信调查,坚决舍弃打破施工底线的风险项目,从源头把好质量关。二是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要针对交底项目可能存在的盈利点、亏损点、风险点、机会点对项目工作人员进行宣贯,加强资金收支管控,建立资金专人盯控制度,做到资金管理“开源”“节流”“变支”,以增强项目工作人员的资金管理意识。三是建筑企业要加强资金管理人才培养,开展与现阶段供应链金融、资金现状和如何管控资金及高效使用资金等内容相关的专业培训,努力提升相关人员的资金管理水平[2]。
(二)加快司库体系建设,科技赋能资金管理
一是建筑企业应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企业的资金和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防范资金风险,对企业资金进行实时监控和统筹调度。二是建筑企业应把司库体系当成“一把手”工程建设,将银行账户、资金结算等操作方面的业务和资金集中、债权融资等运营方面的业务作为其司库管理的重点内容,对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巩固管理要求,规范操作程序,以实现全面监控。三是建筑企业应进一步将相关战略和资源配置工作纳入财务体系,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提升战略决策支持和海外资金管理等能力。
(三)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实现全员参与资金管理
一是建筑企业应建立完整的、全链条的资金管理考核机制,让资金管理贯穿项目全过程。二是在工程项目的每个阶段,即从标前测算开始,到施工过程,再到收到工程尾款,建筑企业均应设置专职资金管理责任人,由各负责人对各自阶段的资金状况进行及时的分析、评估、纠偏等。三是建筑企业应针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预付款、进度款回款、二次经营变现情况、资金支付把控、尾款收取等制定详尽的激励措施,努力做到“中好标、施好工、资金筹划想在前”,让资金事关人人,人人心系资金,并实现全员参与资金管理[3]。
(四)加强企业战略合作
一是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建筑企业应与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劳务分包、材料供应、机械租赁等合作方抓起,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实现从合同单价谈判到合同履行及合同支付约定各环节的联动。二是建筑企业不仅应建立合作企业信任考核机制,定期对合作企业进行考核,还应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努力向合作企业争取较低的单价、与业主回款同步的优惠力度等。三是建筑企业应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市场的优势,从根源上解决成本高、资金占用多等问题,进而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五)加强项目合同管理,灵活选择资金支付方式
一是在进行劳务分包、材料采购、机械租赁等的招标时,建筑企业应将合同支付比例不得高于收款比例、使用多元化资金支付方式等内容编入标书;在中标后,建筑企业应将前述事项与中标单位在合同中予以明确。二是建筑企业应将多元化资金支付方式使用占比指标作为项目资金管理考核指标,并将其纳入施工企业下游的劳务分包单位、材料供应商、机械设备出租方等合作对象的准入及信用考核指标范畴,让考核奖惩机制落到实处。三是建筑企业应加大对项目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与金融产品及风险等相关的培训活动。四是建筑企业应树立全局意识,积极向下游合作对象耐心讲解相关资金支付方式,以实现多元化资金支付,为企业争取更大的资金存量[4]。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多元化资金支付方式主要有付现、承兑(包含银行承兑和商业承兑)、信系列(含云信、建行E信通、民生银行信融易、中铁E信等)、保理四类。
四、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在资金管理中应用创新科技
1.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在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是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的分析,人工智能能够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和决策支持。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可以识别潜在的资金风险和发展机会,帮助建筑企业更有效地规划和调配资金。二是人工智能能够自动执行一些标准化的财务任务,如发票处理和账务核对,从而减轻人工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2.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为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基础。通过整合和分析大量的项目数据,建筑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项目的资金流动状况和趋势。大数据技术还能够帮助建筑企业识别潜在的成本节约点和效率改进点。例如,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历史项目数据进行分析,建筑企业可以发现特定条件下的成本波动规律,从而在当前项目中采取相应的调整策略。这种数据驱动的方法使得资金管理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5]。
3.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技术将在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支付和结算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减少欺诈和错误交易发生的可能性。二是通过智能合约的运用,建筑企业和其上游供应商可以建立自动执行的支付规则,从而实现更快速、可靠的资金流转。这不仅减轻了基金管理人员的负担,还降低了延误和错误的发生概率。
(二)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日益普及,绿色金融在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中崭露头角。一是绿色金融为工程项目提供了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融资途径。通过发行绿色债券或获得环境友好型贷款,工程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并在资金使用中遵循一系列环保标准。二是金融机构支持绿色项目的倾向日益明显,这为工程项目争取更有利的融资条件创造了机会。绿色金融还与工程项目的财务绩效密切相关。通过实施环保项目和符合可持续标准的资金管理策略,工程项目不仅能够降低环境风险,还有望提升财务绩效。例如,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采用循环经济模式,都有助于降低工程项目的运营成本和长期维护费用[6]。绿色金融的引入使得建筑企业的管理者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对经济效益的考量。在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中,建筑企业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三重效益。一是通过采用更环保的技术和材料,工程项目可以降低生命周期成本,并减少对资源的依赖。二是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工程项目应对社会作出贡献,建筑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望吸引更多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关注,从而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市场竞争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资金流是工程项目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关乎建筑企业的生死存亡。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应通过加大对资金管理的关注力度,树立全局意识,增强“全员参与、强化考核、多元支付”的资金管理意识,加快司库体系建设等措施提高自身资金管理水平,以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钦.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分析[J].品牌研究,2022(7):69-71.
[2]李刚.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投资与创业,2021(1):77-79.
[3]罗婉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J].财讯,2021(36):103-105.
[4]田欣.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21(29):78-79.
[5]何维东.铁路工程项目资金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J].当代会计,2021(8):171-172.
[6]孟浩佳.施工企业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的探析[J].财会学习,2020(15):192-193.
作者简介:郭英(1985—),女,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建筑业工程施工项目资金管理。